传统文化 唐山滦县方言,唐山滦县方言

Posted 意味

篇首语: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唐山滦县方言,唐山滦县方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般方言词汇

  (一)人的称谓方面

  称老人为“年纪人儿”;称晚辈或孩子为“小人儿”。称连襟为“挑担”、“一担挑”、“一般沉”。称姨表兄、弟、姐、妹为“连”兄、弟、姐、妹,或“姨”兄、弟、姐、妹。称朋友为“相好的”。称结拜兄弟为“磕头的”或“拜把子的”。排行中最小的叫“老”,如,“老儿子”、“老闺女”、“老叔”“老姑”。人称代词“谁”,由“哪”取代,如“今儿个哪接孩子去啊”。

  称男性的不求上进为“落倒”,讥讽不求上进者,则称其为“落倒帮子”。男性过分追求打扮被讥讽为“标”,对那些过分追求打扮修饰者,则称其为“二标子”。“二”用于男性评价多带贬义,除了普通话中通用的“二流子”、“二愣子”、“二五眼”、“二百五”之外,还有“二虎”(处事莽撞)、“二秆子”(处事没根底)、“二混子”(没有真本事却事事都爱参与)、“二俐”(不清醒或不明事理)、“二尾子”(骂人不男不女)等。

  称客人为“客”(读如“且”),这与“客”字的本音、本意同时并存。如,客套、客人、贵客、客情儿等词汇中的“客”,读本音;而请客、待客中的“客”,则读作“且”。“来客啦,接客!”这句话的实际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来且啦,接且!”;一种是“来客啦,接客!”。前一种是人们的日常用语,而后一种则是过去妓院的专用语。

  称扒手为“削蠡”,称谓本身就揭示出罪犯的作案手法,即以刀片划割人搭包、褡裢窃取人钱物。称明火执仗的强盗为“老抢儿”;称挖洞入室盗窃者为“挖窟的”;称骗子为“縻大驴的”或“牵大驴的”;称玩弄权术者为“耍人儿的”;称幕后操纵为“捻箭杆儿”。

  谓人精通为“尖”:“傻子”的反义词为“尖子”。“材料”、“成色”又特别用来评价人的品格,对人格高尚者称誉为“有材料”、“有成色”;对低劣者则贬斥为“没材料”、“没成色”。对有专门才能者则冠名为“匠”,除了与普通话通用的木匠、铁匠、泥瓦匠之外,则有“机匠”(帮人装修织布机的专门人才)、“编匠”(柳编、桑编能手)、“材料匠”(公文写作能手)等,而“牛皮匠”这一称谓,其揶揄讽刺效果,真可令人喷饭。

  (二)人体器官及养生方面

  称乳房为“嬷嬷”;奶水叫“嬷嬷水”;吃奶叫“吃嬷嬷”。胎衣,叫“儿(读若倪)胞”。指甲,叫“极尖”。脚踝骨叫“核桃骨”。膝盖,叫“波螺盖儿”。肩胛部位,叫“胛子”。肾脏叫“腰子”。肝脏叫“肝花”。脾脏叫“臁贴”。额头突出部分叫“门儿娄”;后脑勺突出部分叫“奔儿娄”。孩童剃头留在额上的头发叫“胎毛儿”;留在后脑勺的头发则叫“狗饶儿”。称鼻涕为“浓带”(“浓”读若“能”)。称流出的口水为“吸涎”。称痰为“粘痰”。称鼾声为“呼噜”。

  疾病叫“瘵儿”。腮腺炎叫“肿痄腮”。感冒叫“鼻子风火”。轻度的胃绞痛叫“心里熟疼”;拉稀的戏虐称谓是“汆箭肝儿”;脱肛叫“掉迭肚”。麦粒肿叫“珍眼”、“珠眼”(过去有童谣:“上‘珍眼’下‘珠眼’,三年不好得五年。”)。称腿部风湿为“寒腿”,或“老寒腿”。创伤感染,叫“恼泼”。

  (三)日用器物及农作方面

  称汤匙为“调羹”;桶,叫“筲”;茶壶,叫“茶闷子”;衣服口袋,叫“褡裢儿”或“兜儿”。称篱笆为“寨子”;称柴门为“稍门”;柴草筐子叫“栅子”;用桑条或柳条编制的鸡笼叫“鸡罩”。称铁制火炉为“蹩腊器”;缝纫机为“机器”;自行车为“车子”;留声机和收音机为“匣子”、“戏匣子”;手电筒为“电棒儿”;摩托车为“电驴子”;火柴为“取灯儿”;手套为“手巴掌儿”;打袼褙用的碎布为“铺扯”。

  称食盐为“咸盐”;肥皂、香皂、药皂为“洋胰子”、“香胰子”、“药胰子”;苏打为“起子”。

  棉花,叫“茑花”;臭椿树,叫“臭树”;花生,叫“落生”;玉米,叫“棒子”、“玉秫”;辣椒,叫“酱母子”;向日葵,叫“转子莲”;在地上爬秧生长,结瓜长大,可生熟两用的一种菜瓜,叫“苕瓜”;不得成熟的稻谷穗,叫“荏稻”;秫秸秆儿剥去硬皮之后,叫“咯噔”;秫秸秆儿连接高粱穗儿的那一节儿,则叫“箭杆儿”;老树根则称之为“古咚”。

  胶轮车叫“胶皮车”;用铁瓦包裹的木轮车叫“铁瓦车”;兜揽车上秋收谷物专用的绳子叫“煞绳”。

  秋收完结叫“了秋”(实际读音是两个字都要儿化),表述秋收完结后的状况,是“场了地光”。

  日常生活器物,又多带“洋”字,如叫火柴为“洋火”、“洋取灯儿”;叫煤油为“洋油”;叫铁桶为“洋桶”、“洋筲”。叫自行车为“洋驴子”。叫白铁为“洋铁”。

  (四)饮食方面

  泛指饭食为“嚼裹儿”;佐食的菜肴则统称之为“盐浸”(浸,读如净);酱咸菜叫“瓜子”,葵花籽类零吃的瓜子则叫“瓜子儿”;“饽饽”泛指面条、面汤以外的面食;米粥澄出米汤后再加水,叫“泠漓粥”;冷米饭回锅煮粥,叫“沏粥”;冷饺子回锅儿,叫“冒”;用文火熬煮食物,叫“咕嘟”;锅巴,叫“嘎嘎”;蒸饭过火叫“落锅”;而特意过火使所蒸食物变软,则叫“塌锅儿”,老少都喜欢吃的便是“塌锅儿”白薯。

  “割炸”,是一种用绿豆汁摊成煎饼状,而后再进一步加工的佐食菜肴。又名“搁着”。传说当年大清朝御厨师曾给慈禧太后做过这道菜。那老娘子的吃饭习惯,是每道菜只吃一口便往下撤。当这道菜也同样吃过一口之后,伺候着的人们赶忙动手要往下撤,却听到意外发话:“搁着。”从发话神态中,御厨师们看出了老佛爷的意思,以后自然少不了要在这道菜上再多下功夫。还有他们正愁这道新鲜菜没有合适的名字,于是就借“金口玉言”,为其命名为“搁着”。

  “懒豆腐”,是用豆汁或花生汁加菜叶熬制成的菜肴。在“年纪人儿”们的话嗑儿里,“棒子饽饽”加“懒豆腐”,那可是“庄稼佬最好的犒劳”。

  “礤割豆儿”,也叫“礤蝌蚪儿”,是滦县的一种特殊面食。用料为白薯面儿或棒子面儿,再加榆树皮面而使之增加粘性;加工工具为礤床样的漏床,专名叫“割豆儿礤子”;加工方法为,将面团放在“割豆儿礤子”上,再用手加力推压,使那像豆荚或蝌蚪样的面条漏到开水锅里而后煮熟食用。

  对于“吃”,因方式或态度的不同,也有相应的词语。不管不顾的贪吃,叫“馕”;不尊重的请吃或论吃,叫“喳”;对于“香甜吃”的亲昵论人或自谓,叫“咩叽”。

  (五)牲畜禽鸟等动物方面

  未经阉割的小马,叫“儿马蛋子”、“生马蛋子”——这称谓又常被用来贬斥那些对女性行为不端的青年男性。牛之公母分别叫“牛”、“乳牛”;牛、马、驴发情叫“犯栏”,交配叫“踩”。羊发情叫“犯群”,交配叫“群”。猫之公母,分别称之为“牙猫”、“女猫”;其发情交配叫“走失”。狗之公母,分别称之为“牙狗”、“母狗”;其发情交配则叫“恋帮”。小猪之公母,分别称之为“腙儿”、“壳儿”;架子猪叫“壳郎”,种猪叫“跑叻”、母猪叫“老壳猪”;母猪发情称之为“犯圈”;交配则称之为“赶圈”“打圈”。鸡、鸭交配,称之为“踩蛋儿”;母鸡出现要孵窝的征兆,叫“嘉”。狼的俗名叫“马猴儿”。

  叫喜鹊为“野j”,乌鸦为“老鸹”、“鸦儿”,啄木鸟为“e得木”,蚂蚁为“蚂蹩蜉”,壁虎、蜥蜴为“马蝎虎”,蜗牛为“牛魔魔儿”,刺猬为“刺猬猬儿”,蚯蚓为“蛐扯”,蝉为“唧了”(蜕皮之前叫“唧了姥姥”),螳螂为“刀龙”,青蛙为“河蟆”,蟾蜍为“老蚧”,河贝、海贝为“蛤子”,海螺、河螺为“波螺”,虫蛹为“蛄蛄儿”,椿象为“臭大姐”,雌性蝈蝈为“叫马驹”,雎鸠为“嘎嘎叽”,黄鹂为“高粱嗑儿”。

  (六)乡俗文化及其他方面

  乐器二胡叫“瓮子”;板胡叫“大弦儿”;四胡叫“四根弦儿”;唢呐叫“喇叭”、“哇”;“三弦”叫“弦子”、“弦儿”;铙钹叫“嚓儿”;鼓槌叫“鼓箭儿”;笛子、哨子叫“鼻儿”;吹口哨叫“打哨儿”。

  为人帮忙操办红白喜事,叫“劳忙”;娶媳妇前夜亲友聚会庆贺,叫“吵房儿”;这期间去凑热闹讨酒喝,叫“赶ǘ”。

  因为历史上的讲究禁忌,所以至今广大农村仍把农历的月份用“大禁”(满30天的月份)、“小禁”(不满30天的月份)来区分;称夜里为“黑家”;称昨天为“夜儿个”或“另儿个”;叫彗星为“扫帚星”,流星为“贼星”;叫飞机为“飞艇”。

  叫银元为“洋钱”、“大洋钱”;叫铜钱大而无孔者为“铜子儿”、“大铜子儿”、“大子儿”;小而有孔者为“大钱儿”、“小大钱儿”。

  称秋千为“游千儿”;称陀螺为“地猴儿”;称孩子们作玩具的玻璃球为“璃琉儿”、“亮子儿球儿”。

  称闪电为“闪针”(读作“散针”);称冰雹为“冷子”;称冻雨为“冻子”。

  称监狱为“装房”;称小胡同为“墙壕”;称街上为“当街”,院儿里为“当院”;称外屋为“过道屋”,外屋空地为“过道坑”,灶前空地为“灶火坑”;称人工堆筑以供行人跨越浅水河的土石堆为“迈桥”;称衣服或器物上的污痕为“嘎嘎儿”称沿海为“下边儿”;称地域、地方或地区为“圪儿”,如滦县这“圪儿”,唐山那“圪儿”。

  “罗淋”有两个义项,本义指衣服上淤积的汗渍;比喻义指做事给人留下了不干净的尾子。

  (七)动作、情态、状貌方面

  懊躁:情绪低落,郁闷。

  熬活:经受饮食寡淡的煎熬。

  掰扯:争论是非。

  摆活:个人过分张扬;过分役使人。

  褒斥:贬斥。

  背叽:不断地叨咕某些话或某件事儿。

  编算:细想,打算,盘算。

  憋屈:心情压抑。

  差:(上声读)物品弄混;意见相左。

  差换:物品弄混。

  柴:指孩童顽皮,或成人脾气不和顺。

  臭使:唆使。

  抽抽:植物果实未成熟而萎缩。如“~葫芦”。

  _嗒:本义指骡马奔跑的声音;比喻实践中去经受锻炼。

  揣:小孩自立活动能力强。

  冲:去声读,有目标地投掷;说话直出直入。

  冲要:交通方便,且处于重要地位。

  啜啜:到处指手画脚。

  瓷绷:液态物体凝固。

  搭勾:搭理;勾搭。

  搭讪:答应;答理。

  对磨:狡辩性地应对,搪塞。

  盖:由上往下猛力拍打,专用于打人。

  赶张:凑热闹。

  硌烦:厌烦。

  硌应:厌烦,讨厌。

  胳楞:单腿跳跃。

  硌挤:争吵。

  硌瞪:与“硌挤”义同。

  恨人:招人气恨。

  唬:糊弄,蒙骗,欺骗。

  贵:副词,很,特别。如“这个桃儿~甜”。

  掴:用手拍打,专指打人。

  呵唳:大声呼唤。

  胡拉:转动着扑打或招架。

  祸事:作践,害。如“那牲口要不照看好可就~人啊”。

  忌就:注意忌讳。如“这个病得~荤腥”。

  记就:牢固记忆。

  角楞:器物或木材不顺线。

  贱褶:轻贱。

  煎渴:稀缺,如“春暖花开了,哪家还~青菜呀”;渴望,如“老娘子出不来了,忒~人啊”。

  揭备:揭露责备。

  卡:砍。

  卡扯:砍削,刮削。

  拉汰:不整洁,不讲卫生。

  橹松:身体摇摆晃动。

  立马:立刻。

  怜恤:同情,关怀。

  碌:读如“六”,抽打,用于打人或打牲口。

  抹搭:眼皮下垂;云层下垂趋向阴沉。

  麻溜:麻利,痛快。

  蛮憨:动作不利落。

  铆:照准目标猛力投掷。

  冒楞:牲口性子急。

  沫齑:不干净,不整洁;不干脆,不利索。

  闷:声音不响亮,如“~声~气”;智力不健全,如“~头闷~脑”。

  喃:吻;用双唇取食。如“~口炒面”。

  拿捏:要挟;挟制。

  嬲捏:指人性格孤傲不好共事。

  泥腿:指人做事扎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

  蹑:轻轻或悄悄地走近。

  啪啦:绳股儿松劲儿;正在办理的事情半途而废。

  啪楞:义同“啪啦”。

  排:遍,满。如“~街~市地找人”。

  皮裢:又作“裢皮”,指孩童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强。

  呛呛:也作“戗戗”,大声争吵。

  抽:因收缩而起褶皱。

  善裣:小孩顽皮。

  哨:鸟婉转啼叫;人肆意吹嘘。

  涮:暗算人。

  缩缩:收缩,体积变小。

  抬杠:本义指葬礼中的抬棺材;比喻与人作无谓的争辩。

  听:用鼻子闻。如“这个味儿忒不好~”。

  甜活:取悦;周济。

  挑斥:挑毛病指责。

  下扯:小气,吝啬。

  匣果:盒装糕点。

  相儿:气度,胸怀。处事吝啬小气为“~小”;大方为“~大”。

  香盈:便宜,好处;取悦,讨好。

  龋憾寥“县”,用条状物抽打。

  些微:少许,稍微。

  学说:读作“肖说”,报告叙说人的短处、错误。

  新样儿:出奇,意外。

  睚应:讨厌。

  雅肃:雅致,肃静。

  眼蓝:眼红。

  眼离:眼花。

  眼黑:不顺眼。

  疑惊:怀疑吃惊。

  疑悔:怀疑。

  胤:通过根茎的繁殖,如“一颗草莓就~了这么一大片”;观点、思想的影响传递,如“傍啥~啥”。

  :故意把事情弄坏;作践。如“横~”,“可着这件儿~”。

  扎箍:打扮,修饰。

  攥:暗算人。

  支磨:招架。

  指想儿:指望,念想。

  指遛:指教,引导。

  汁楞:蔫软的枝叶再度挺拔。

  准诚:办事诚实可靠。

  准刻:准确可靠。

  作:胡作非为(“横~”: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二、方言词法

  滦县方言词法,应用普遍且频率较高的是惯用词缀儿、动词儿化、应答词叠用与否定词“不”的“插缝儿”。

  (一)惯用词缀儿

  滦县方言的惯用词缀儿,主要是后缀儿和中缀儿。常用的后缀儿有“乎”、“古”、“贝”、“达”、“巴”、“啦吧唧”等。

  “乎”,组合成词有:“在乎”(在意,注意)、“捋(读音“旅”)乎”(注意)、“耳乎”(注意听)、“婪乎”(能吃,饮食不挑剔)、“晕乎”、“面乎”、“烂乎”、“热乎”、“粘乎”、“乱乎”、“赖乎”(可以将就)、“将乎”(将就)、“玄乎”(微妙)、“悬乎”(缺乏可信性、可靠性)、“蹑乎”(接近)、“糨乎”(稠)、“近乎”、“紧乎”等。

  “古”,组合成词有“拧古”(执拗)、“罗古”(驼背)、“磨古”(动作不痛快)、“肉古”(与磨古义同)、“瓷古”(不动作)、“乜古”(待人处事不脆快)等。

  “贝”,组词范围较窄,常用的只有“逗贝”(引逗)、“招贝”(招惹、引诱)、“显贝”(显示、炫耀)这三两例。

  “达”,多与动词组合,表示动作程度的轻微和动作的连续,如“扭达”、“颠达”、“摆达”、“蹦达”、“跳达”、“溜达”、“哏达”(训斥)、“呲达”(训斥)等。

  “巴”,与形容词或动词组合,表示“……的状态”或某种动作形态状貌的过分。如“蔫巴”、“嗑巴”(口吃)、“结巴”(口吃)、“瓷巴”(瓷实过分)、“湿巴”(涩)、哈巴(岔开腿)、“嘎巴”(嘴巴不停地歙动)、“仰巴”(仰面躺到)、“赖巴”(小孩发育迟缓)、“喉巴”(哮喘)、“连巴”(锣圈儿腿的走路状态)等“拉巴”(器物)粗糙不光滑。此外,“巴”还与动词组合叠用,表示某种动作的草草结束。如“捡巴捡巴”、“捆巴捆巴”、“捋巴捋巴”、“采巴采巴”、“抠巴抠巴”等。

  “啦吧唧”,多与形容词组合,表示所达到的程度不如人意。如说食物的“酸啦吧唧”、“甜啦吧唧”、“苦啦吧唧”、“辣啦吧唧”;说人脾气秉性的“倔啦吧唧”、“肉啦吧唧”、“拧啦吧唧”等。

  与“啦吧唧”等同类似的还有“不楞噔”和“不啦唧”。“不楞噔”,主要是强调颜色的过份,不如人意。如,“红不楞噔”、“黄不楞噔”、“绿不楞噔”。“不啦唧”的使用范围及效果则大致等同于“啦吧唧”。如,“苦不啦唧”、“酸不啦唧”、“肉不啦唧”等。

  词中缀儿较少,较为惯用的则是“啦”和“啦巴”。

  “啦”,作用大致有表达情绪与调整词语节奏这两层作用。如“没完啦了”(没节制)、“没大啦小”(没辈分观念)、“没极啦够”(玩乐没极限)、“没深啦浅”(开玩笑没分寸)等。

  “啦巴”,则主要强调某种情态状貌的过分。如“寒啦巴碜碜”、“可啦巴碜碜”“乱啦巴糟糟”、“黑啦巴唧唧”等。

  (二)动词儿化

  滦县方言“儿化”现象突出,其中的“动词儿化”,实际效果为:把“了”换成“儿”,既标志动作的完成;又协调语言的节奏。例如,“这回你跑儿个快!”,“这事儿你干儿个好!”,“今儿这白薯烀儿个烂!”,“这回他可丢儿人咧!”,“他早晚得现儿眼。”,“又让他露儿回脸。”。

  (三)应答肯定词叠用

  应答肯定词叠用,是滦县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常用的是“中中儿的”、“对对儿的”、“得得儿的”这几例。这种应答,显示诚恳与得意,更显示滦县人的厚道。

  (四)否定词“不”的“插缝儿”

  否定词“不”的“插缝儿”,更是滦县方言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语言中独一无二的“创举”。这“不”的“插缝儿”,就单单插在“知道”之间。普通话中的“不知道”,到了滦县,不管男女老手,异口同声都变成了“知不道”。这种“插缝儿”,既强调了否定词“不”;又在语调上显示出了抑扬顿挫。

  三、方言词组

  在这一节中,我所要列举的是一般惯用词组、俗语和歇后语。因为俗语和歇后语结构的固定性,我将其视为词组,是否妥帖,还有望专家指正。

  (一)一般惯用词组

  滦县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辞书上却难以查到的一般惯用词组有:

  褒褒斥斥:不停地挑人毛病。

  标标楞楞:男人过分地修饰打扮自己。

  病病歪歪:疾病缠身。

  病病殃殃:义同“病病歪歪”。

  扯天伴日:意味耗费时光。

  出门入户:外出广泛交际。

  春长大日头:意味时光正好。

  吹五达六:说话不符合实际,过分吹嘘。

  呲呲达达:不停地过分批评人。

  打游飞,游荡,无固定职业。

  颠三倒四:说话语无伦次。

  丢三落四:办事马虎,遗忘或遗落太多。

  滴沥耷拉:松散不整洁。

  蹶儿货:不驯顺的骡马;比喻有本事却爱犯脾气的人。

  狗撕羊皮:纠缠不清。

  佝偻佝球:又为“佝里佝球”,身形不健壮,过分显出佝偻形态。

  个月期程:较长的时间。

  糊巴烂i:食物焦糊的样子。

  黑a糊燎:焦黑的样子。

  挤挤插插:过分地拥挤。

  蒺藜骨碌:连滚带爬的样子。

  可钉可铆,数目的不多不少;体积的不大不小。

  吭吭哧哧:说话吞吞吐吐,或有难言之隐不好开口。

  没六儿:不懂道理。

  没六儿啦仨:不懂道理的样子。

  没横竖:不讲道理。

  没鼓打嚓儿:无意义的举动。

  迷迷瞪瞪:打瞌睡或没有睡醒的样子。

  噼哧乓噌:专指打人的声音。如,他不问青红皂白,噼哧乓噌就把孩子打了一顿。

  皮皮拉拉:对疾病不在意;对人的善意批评帮助不在乎。

  屁屁溜溜:过分地诙谐、滑稽。

  嘁哧咔嚓:形容办事干脆利索。

  人高马大:形容人的身体魁梧高大。

  仨瓜俩枣儿:意味数量的不多。

  三锄两埯子:意味工作量的不大。

  三天两晌午:意味时间的不长。

  三六八九儿:时间上的经常不断。如,“他老了,你们得三六八九儿地常去看看。”

  三七四六儿:脱离主题、不着边际的话语、论调;有违整体利益的举动。

  顺毛驴子:讥讽爱听恭维话的人。

  歪歪咧咧:也作“歪歪楞楞”,行为举止不端庄。

  乌漆麻黑:(天)黑的厉害。

  五迷三道:迷惑而不知所措。

  五饥六瘦:极度地经受折磨。

  稀里马哈:处事马虎。

  吸吸溜溜:喝水或吃稀饭怕烫的样子。

  趟混水儿:比喻不干净的参与。

  乍不冷儿的:突然。

  贼尖溜滑:特别奸滑。

  嘴大舌长,爱说闲话、传闲话。

  (二)俗语

  滦县方言中,俗语应用普遍,无论是嘲讽、揶揄,还是挖苦、奉劝,都颇具地方特色,有着强烈的修辞效果,颇能显示滦县方言的语言艺术魅力。

  “帮虎吃食儿”:义同为虎作伥。

  “背着抱着一般儿沉”:意味殊途同归。

  “不管三七二十一”:意味不顾一切。

  “不问青红皂白”:不问缘由。

  “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就打没眼的”:不能见机行事者自嘲;或奉劝人要有眼色,要见机行事。

  “不是看妈,是给妈添病”:意味实际效果的适得其反。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意味问心无愧。

  “不图打鱼图混水”:意味别有目的的参与。

  “苍蝇不叮没缝儿的蛋”:强调廉洁自律须从点滴注意。

  “常穿着袍子,不愁会不着亲家”:意味后会有期。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味边缘区域活动的危险性。

  “朝里有人好做官”: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下自然直”:意味转机的必然到来。

  “吃凉不管酸”:揶揄人的不承担责任。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讥讽人的贪婪。

  “穿着新鞋往狗粪上踩”:意味自找烦恼。

  “矬子里拔将军”:意味从劣中选优,将就使用。

  “从黄瓜秧架扯到葫芦秧架”:讥笑人的说话跑题。

  “陈糠烂谷子”:毫无意义的陈年旧帐。

  “陈谷子烂芝麻”:义同“陈糠烂谷子”。

  “吃凉不管酸”:随意而行,不管其他。

  “炊帚难免碰着锅台沿儿”:强调日常生活中矛盾摩擦的不可避免。

  “打鱼看沦头,学艺看门道”:意味处事要讲究策略。

  “打耗子还得个油捻儿”:有所得就须付出一定代价。

  “登鼻子上脸”:得寸进尺。

  “得锅台就上炕”:得寸进尺。

  “得便宜卖乖”:沾光还要自夸。

  “爹不亲娘还亲,打断儿骨头连着筋”:强调亲情的不可分割。

  “蹲啥上头拉啥屎”:讽刺人讨厌的事情随时随地干。

  “放倒儿树拿老鸹”:秋后算账。

  “赶时留庙儿”:沾光显名。

  “狗占八泡屎,泡泡舔不净”:讥笑人到处插手,却把事情干不利索。

  “干打雷声不下雨”:光说不做。

  “胳膊肘儿往里拐”:意味自己捞好处。

  “胳膊拧不过大腿”:强调力量对比的差距。

  “寡妇的儿子,和尚的驴子”:唯一依靠。

  “锅台连着炕”:暗示事物的必然联系。

  “狗眼看人低”:对于小看人者的讥讽。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意味不正经人说不出正经话。

  “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意味机遇稍纵即逝。

  “好汉不提当年勇”:意味不沉湎于过去的付出,而要有新的作为。

  “海里摸锅”:没有明确目标的盲目找寻;或不能把握后果的轻率举动。

  “黄鼠狼子自夸孩儿香,刺猬猬儿自夸孩儿光”:讽刺人把自身短处当长处向人夸耀。

  “黄鼠狼子偏拉瘸腿儿鸡”意味祸不单行。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意味卖弄嘴皮子得实惠。

  “家有贤妻,男儿不作横事”:强调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与作用的重要。

  “家家都有八出戏”:意味矛盾的普遍存在。

  “家丑不可外扬”:强调对外保持尊严的策略。

  “姜还是老的辣”:颂扬老当益壮;嘲讽老奸巨猾。

  “见啥人说啥话”:讥讽人的圆滑。

  “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见庙就烧香”:无所选择地四处求人。

  “见风就是雨”:意味不作深入考究而轻信。

  “鸡蛋里挑骨头”:没毛病找毛病。

  “就坡下驴”:及时找台阶下。

  “交下的朋友种下的地”:意味待人诚信做事勤劳,必然会得到报偿。

  “开弓没有回头儿箭”:意味作事业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缩。

  “拉不下屎来怨茅房”:意味于事无成又不能从自身查找原因。

  “雷声大雨点儿稀”:讽刺喊的热闹做的少。

  “萝卜拔去还有坑儿”:意味做坏事掩盖总是无效。

  “牛皮不是吹的,罗锅儿不是f的,火车不是推的”:意味不能说大话,做事要量力而行。

  “好马不吃回头草”:意味要不断创新,不走回头路。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警告人不要被谎言所蒙蔽。

  “撂下耙儿就是扫帚”:说人勤快。

  “老的不欺,少的不哄(蒙骗)”:平等待人。

  “毛蓝水花色儿”:比喻工作有所成就。

  “摸着兜兜儿来”:要量力而行。

  “磨道儿找驴脚踪”:故意找碴儿。

  “没了屠嫡(屠户)不能连毛儿吃猪”:意味不能因人废事。

  “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走”:强调不是没有最起码的见识。

  “没利不起早”:意味行动的有所贪图。

  “没缝儿下蛆”:无处发泄而故意找碴儿。

  “没里儿没面儿”:不给人面子。

  “拿大嬷嬷吓唬小孩子儿”:装腔作势吓人。

  “去儿雷声就是雨”:讥笑人的持续无端发火。

  “去儿咳嗽就是喘”:不断犯毛病;不停地挑人毛病。

  “缺德冒白烟儿”:缺德到极点。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敬酒不吃吃罚酒”的通俗说法。

  “骑驴的知不道赶脚儿的苦;饱汉子知不道饿汉子饥”:讥讽人不能体味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人们的甘苦。

  “巧媳妇难做没米儿的干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通俗说法。

  “染缸里扯不出白布来”:意味肮脏环境中不会有清白者。

  “去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意味总会有人垂青光顾。

  “人心都是肉儿长的”:意味真情待人终究会被人领受。

  “人心不足蛇吞象”:讥讽人的过分贪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意味不可以貌取人,不可低估人的才能作为。

  “人算不如天算”:意味客观规律的不可改变。

  “人挪活树挪死”:强调变通变革的重要。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强调事理的必然联系。

  “日头月儿不能常晌午”:意味权势不能霸道永远。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

  “沙锅儿不打不漏,窗户纸儿不捅不透”:意味说清真相就会消除误解。

  “山不转水转”:意味总会有转机。

  “傻老婆等汉子”:痴心等待。

  “省着省着,窟窿儿等着”:省吃俭用者对意外花费的无奈感叹。

  “酸脖子臭面子”:给人脸色看。

  “说的没有唱的好,砍的不如旋的圆”:讽刺那些粉饰吹嘘抬高身价的言行可能会一时奏效。

  “手心手背儿都是肉”:意味不会或不能厚此薄彼。

  “手里出要儿”:意味干事儿利索,有门道。

  “顺风儿打旗”:顺情说好话儿。

  “顺手儿牵羊”:就便儿占便宜。

  “屎壳郎郎能作茧儿,哪还养活蚕儿”:讽刺夸口而又无所作为者。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意味是否有才能,须通过实践中的实干去检验。

  “是狗改儿不吃屎”:意味本性难移。

  “淘干儿拿鱼”:做有把握的事情;享受现成利益。

  “兔子不吃窝边儿草”:警戒某些人坏事不要做绝,要给自己留有退路。

  “听拉拉蛄(蝼蛄)叫,就别种地”:意味做事要有主见,不能被反对意见所左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意味要学本领,就要做有心人。

  “瞎蝙蝠跟着燕子飞”:讥笑不自量力地模仿。

  “羊毛出在羊身上”:意味与切身利益的息息相关。

  “有了眼泪往肚里流,打折胳臂往袄袖儿褪”:描述忍让欺凌屈辱的“高姿态”。

  “有鼻子有眼儿”:有根有据。

  “有根儿有襻儿”:有因有果,有根有据。

  “有吃着的,有凉着的”:意味生活的有余。

  “一个和尚一个令儿”:意味政策策略的不能延续。

  “一朝天子一朝臣”:讽刺当权者的培植党羽。

  “一个巴掌拍不响”:意味矛盾不可能有单方面引起。

  “一马勺坏一锅”:以少害多。

  “一推六二五”:干净地推卸责任。

  “一口儿吃个胖子”:急于事功。

  “一个吹鼻儿的,一个捏眼儿的”:一唱一和。

  “圆房儿是媳妇,挑笼儿是菜”:强调过程程序的重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因果的必然联系。

  “站着说话不腰疼”:讽刺人的说风凉话,而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占着茅房不拉屎”: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这山看着那山高”:意味不知足。

  “针尖儿对麦芒儿”: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三)歇后语

  滦县方言中的歇后语,比喻生动贴切,或欣赏、或赞叹、或讽刺挖苦、或怜悯同情,既悲天悯人,又“冷眼看世界”。

  揶揄人讲究脸面,是“八尺布作包头——好大的头面”;

  讽刺人的夸口,是“拔儿寨子都是墙(强)”;

  强调对人职位职责的尊重,是“白薯钉儿墙上——好歹是个橛(角)儿”;

  讥笑人的毛病多,是“半夜拉屎——不是好孩子”;

  赞誉有才而口呐者,是“茶壶儿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意味付出努力却未得到相应报偿,是“大伯子背兄弟媳妇——费力不讨好”;

  说初次的尝试,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讥讽人立场不鉴定,是“房檐儿上的草——随风儿倒”;

  讥讽人人缘儿不好,是“房梁上扒门儿——不跟人来往”;

  意味调停人两头受抱怨,是“风箱儿的耗子——两头儿受气”;

  意味有希望,是“粪箕子盖房——有门儿”;

  强调急用的委婉说法,是“粪箕子扣儿牛屁股上——等着屎(使)呢”;

  抬举在某些方面有才能者的玩笑话,是“粪杈子挠痒痒儿——硬手儿”;

  讽刺人的办事不想费力,是“跟丈母娘叫大嫂子——省点事儿是点事儿”;

  夸赞人的办事认真,是“给个棒槌就纫针(认真)”;

  讽刺黑恶势力与权势的勾结,是“狗鸡巴连着狗大腿”;

  讽刺卖弄嘴皮子者,是“狗掀门帘儿——嘴儿拱”;

  讽刺不合实际的策略,是“狗带嚼子——胡勒”;

  讽刺崇洋媚外,是“狗带犄角——装羊(洋)”;

  讽刺行为丑恶却粉饰脸面者,是“狗戴帽子——充人”;

  揶揄自找气儿生者,是“狗啃尿泡——找气儿”;

  讥讽人的死皮赖脸,是“狗皮膏药——贴上了”;

  说不必要的参与,是“狗撵耗子——多管闲事”;

  不能充当重要角色的揶揄词,是“狗鸡巴上锅台——不顶件儿”;

  讽刺人的为人处事脱离正常轨道,是“蛤蟆没毛——那道种”;

  贬斥人或自嘲本事有限,是“耗子尾巴上生疮——没多大脓(能)水儿”;

  意味事情的刚刚开端,是“耗子拉木锨——大头儿在后儿呢”;

  讥笑人说话讲字眼儿,是“耗子啃碗i儿——嗑磁(词)儿”;

  讽刺别有用心的施舍,是“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揶揄家风或政风的每况愈下,是“黄鼠狼子下地拉鼠子——一辈儿不如一辈儿”;

  讽刺钻营者,是“伙会儿筛锣——假积极”;

  说一路货色,是“鸡蛋炒割炸——一色儿货”;

  讽刺无事生非者,是“挟着喇叭赶集——没事儿找事儿”;

  笑话人的办事儿不露脸,是“精屁股儿推碾子——转着圈丢人”;

  讥笑人恶行导致恶果,是“脚上的泡——走的”;

  委婉表述不了解事情内幕,是“街比子(隔壁)捏饺子——知不道啥馅儿的”;

  揶揄人不必要的担心,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意味答非所问,或文不对题的玩笑话,是“裤裆儿放屁——两岔儿咧”;

  揶揄人不能放开手脚,是“裤裆儿放鹞子——出手就不高”;

  同情年轻人的春情萌动,是“腊月的萝卜——冻(动)了心儿”;

  揶揄人的受气,是“老太太儿的尿罐儿——挨呲的货”;

  盘论辈份的玩笑话,是“萝卜不大——在背(辈)儿上呢”;

  美誉人的实在,是“碌碡砸山——石(实)打石(实)”;

  叹服人处理难事有办法,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意味风气的自然流传,是“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笑人缺乏自知之明,是“老鸹落儿猪(过去的猪全都是黑色的)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个儿黑”;

  嘲讽胡作非为而自食其果者,是“老壳猪尿窝子——自作自受”;

  讥讽人做坏事受到报应,是“老虎掉山涧儿——伤人太多”;

  讽刺人办事不利索,是“懒驴上套——出儿屎就是尿”;

  讽刺言行不一给人假象者,是“驴粪球儿——外面光”;

  意味目标利益的一致,是“里手赶车——没外人”;

  意味不声张而退,是“凉锅儿贴饼子——蔫出溜儿”;

  讥笑人无用,是“骡子鸡巴——废物点心”;

  意味非常时期的鱼目混珠,是“萝卜贵了不洗泥”;

  某件事情没有办好,而委婉拒绝谈论经过结果,是“马尾儿拴豆腐——不能提”;

  讽刺人的脾气倔,是“茅房缸儿的石头——又臭又硬”;

  讽刺人的说话不真实,是“猫牌儿的卖完了——卖虎(唬)牌儿的”;

  讥笑人不能自主决策,是“梅香丫头带钥匙——当家主儿不事”;

  奉劝人承担责任要量力而行,是“没有金刚钻儿,就别揽瓷器活儿”;

  讽刺人的偏袒一方,是“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讥讽人的品质恶劣,是“脑瓜顶儿生疮脚跟儿流脓——坏透咧”;

  意味组织不严密或人事安排不得当而导致混乱,是“牛犊子拉车——乱套”;

  夸赞人的意外出众,是“荞麦地里坐秃丫头——哪儿看人去”;

  挖苦与人套近乎者,是“亲家母借黑豆——没话儿奏话儿”;

  讽刺作恶者的即将告终,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达头儿”;

  讽刺人的爱传闲话,是“秋后的黄瓜——尖嘴子”;

  警告人后会有期,是“骑着驴子看唱本儿——走着瞧”;

  讥讽人的想法不切实际,是“旗杆顶儿上放屁——响(想)头儿高”或“旗杆顶儿上放炮仗——响(想)头儿高”;

  讥笑人的胆大,是“旗杆顶儿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颂扬人的讲究脸面,是“墙根儿拉屎——脸儿朝外”;

  贬斥人玩弄嘴皮子功夫,是“K得木死儿一千年咧——就剩个嘴”;

  讥笑不明事理者,是“肉锅儿煮鸡子儿——荤(混)蛋”,或“肉锅儿煮元宵——荤(混)蛋”;

  意味没有结果的劳作或交往,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赞扬参与者众多,是“沙河驿的核桃——满仁(人)儿”;

  说某举措的危险,是“沙锅儿捣蒜——一锤子买卖”;

  意味碰运气,是“傻子睡凉炕——凭命儿时气壮”;

  揶揄损失过大,是“苕瓜打驴——去儿一半儿”;

  讽刺说人坏话者,是“屎壳郎郎打嚏喷——满嘴喷粪”;

  讽刺自我炫耀者,是“屎壳郎郎戴花儿——臭美”;

  讥笑人的无能,是“水筲没梁儿——饭桶一个”;

  嘲讽人的健忘,是“属耗子的——撂爪儿就忘”;

  嘲讽人的索取而不加选择,是“属老嘎(一种候鸟)的——见食儿就逮”;

  讽刺人的胡吹,是“躺儿床排子上放屁——死不害臊”;

  婉拒人谢意的玩笑话,是“套着喂吧——不用卸(谢)”;

  评价非两相情愿,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讽刺胆大妄为者,是“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意味不藏着掖着,是“秃子脑袋上生虱子——明摆着”;

  讥讽意气行事,是“秃老婆相妗子——浪起来一阵子”;

  揶揄两相情愿,是“王八瞅绿豆——对眼儿咧”;

  揶揄意志坚定者,是“王八吃秤砣——铁儿心咧”;

  意味照老办法行事,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意味各有各的办法,是“小鸡儿不尿尿——自有便处”;

  赞誉清白做人,是“小葱儿拌豆腐——一清二白”;

  对于健忘的自嘲,是“新媳妇放屁——零丢咧”;

  意味有苦难言,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告诫人要加强锻炼,是“油缩子发白——短炼”;

  赞许人的拥有或富有,是“走道儿摸虱子——趁”;

  赞扬人的工作或生活蒸蒸日上,是“芝麻开花——节节儿高”。

  上述列举,实属井蛙之见,根本不可能展示滦县方言词汇的全貌。可就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也遇到了不可排解的难题:一是所有辞书都难以找到与之相应的字,如乳房的俗名,以及一些动词用字;二是涉及冷僻字太多,难以输入电脑;三是名目繁多的候鸟、野菜,尚不能一一对应它们的俗名与学名。我解决这三大难题的办法,一是“借代”,如乳房的俗名“嬷嬷”,老树根的称谓“古咚”,动词“”、“冲”、“碌”等等;二是对尚难以雅俗对应的候鸟、野菜舍弃不录。这两种对策的无奈,借用俗语说就是“实在没有法儿,闭十擂个八儿”(这一俗语,如不懂其含义,可向会玩儿“牌九”的人请教),因为我自己实在是“耗子尾巴上生疮——没多大脓(能)水儿”。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唐山方言,唐山方言

  唐山方言,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1、打帕司(扑克一种玩法)  2、午更黑节(除夕夜)  3、扒了嘎得儿汤(一种面食)  4、抽烟儿(休息)  5、攘场(劳动)、  6、破米(玉米渣)  7

传统文化 唐山方言,唐山方言

  唐山方言,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1、打帕司(扑克一种玩法)  2、午更黑节(除夕夜)  3、扒了嘎得儿汤(一种面食)  4、抽烟儿(休息)  5、攘场(劳动)、  6、破米(玉米渣)  7

传统文化 河北唐山方言词语,河北唐山方言词语

  河北唐山方言词语,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奏啥捏?:干什么呢?  拿则:脏  能得儿:鼻涕  地角儿:地方  忒呐:好饿  些虎鲁子:壁虎  知不道:不知道  鞋颗了:鞋子  列儿跟:昨天 

传统文化 河北唐山方言词语,河北唐山方言词语

  河北唐山方言词语,本站网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奏啥捏?:干什么呢?  拿则:脏  能得儿:鼻涕  地角儿:地方  忒呐:好饿  些虎鲁子:壁虎  知不道:不知道  鞋颗了:鞋子  列儿跟:昨天 

传统文化 唐山方言词语,唐山方言词语

  奏啥捏?=干什么呢?  拿则=脏  能得儿=鼻涕  地角儿=地方  忒呐=好饿  些虎鲁子=壁虎  知不道=不知道  鞋颗了=鞋子  列儿跟=昨天  忒好崴=非常好  咋儿着列=怎么了  这家伙雷

传统文化 唐山方言词语,唐山方言词语

  奏啥捏?=干什么呢?  拿则=脏  能得儿=鼻涕  地角儿=地方  忒呐=好饿  些虎鲁子=壁虎  知不道=不知道  鞋颗了=鞋子  列儿跟=昨天  忒好崴=非常好  咋儿着列=怎么了  这家伙雷

传统文化 唐山方言俗语,唐山方言俗语

  【不显乎】不太明显。例:她个子小,长得又年轻,混在孩子群里一点儿也~。  【不显山不露水儿】不张扬;不外露。例:我在大宇那歇一宿,~的,明早上我就走。(施文亚《清平草》第三十一节)  【不显眼儿】

传统文化 唐山方言俗语,唐山方言俗语

  【不显乎】不太明显。例:她个子小,长得又年轻,混在孩子群里一点儿也~。  【不显山不露水儿】不张扬;不外露。例:我在大宇那歇一宿,~的,明早上我就走。(施文亚《清平草》第三十一节)  【不显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