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壮族乐器 壮族乐器“马骨胡”有何来历

Posted 山寨

篇首语:顾虑太多难以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壮族乐器 壮族乐器“马骨胡”有何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马骨胡的来历,在广西的壮乡山寨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很早以前,这里住着一位聪颖俊俏的姑娘阿冉和一位勤劳勇敢的青年阿列,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非常相爱。

阿列是个弹不虚发的好猎手,常常拉起土胡向阿冉倾述衷肠,阿冉则用嘹亮的山歌表达自己的一片钟情。阿冉家有一匹浑身枣红、四蹄雪白的骏马“四蹄雪”,长得高大肥壮,毛色油光发亮,走如行船跑如飞,远近闻名。

一天,土司要用“重金”买下“四蹄雪”,当他看见貌似仙女的阿冉后,垂涎千尺,连人也要霸占,便下令连人带马一同抢回山寨。土司强迫婚嫁,阿冉宁死不从而被关进后院的黑屋里。

土司得意忘形,乘兴试马时,却被摔得头破血流,他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差人杀了“四蹄雪”,又把马皮剥下、马骨剔出丢在阿冉面前,威逼说如不与他成婚,也要像马一样扒皮、剔骨。

阿冉看见心爱的“四蹄雪”惨遭不幸悲愤万分,她拔下一些长马尾,收拾起一条马的大腿骨,请在土司家当长工的穷苦人捎给了阿列。阿列痛苦欲绝,便用马腿骨做琴筒、马尾做弓毛制成了一支别致的马骨胡,声音高亢嘹亮,响彻山谷。

阿冉从美妙的琴声中得知阿列搭救她的时间和办法。夜晚,阿列爬过高墙,救出阿冉,并射死了追赶的土司。从此,他俩一起离开生育他们的山寨,走遍壮乡各地传授马骨胡技艺,并在琴顶雕刻马头为饰。

后来村村寨寨响起马骨胡的优美琴声,人们为了纪念阿冉和阿列这对传授马骨胡的青年人,就把马骨胡称作“冉列”,并世代相承、流传至今。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壮族文化 壮族特有的“蜂鼓”是怎样的一种乐器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困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

传统文化 壮族文化 壮族特有的“蜂鼓”是怎样的一种乐器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困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

传统文化 壮族音乐 壮族民歌有多少种形式

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

传统文化 壮族音乐 壮族民歌有多少种形式

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

传统文化 壮族音乐 壮族民歌有多少种形式

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

传统文化 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

传统文化 壮族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

传统文化 壮族文化 壮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蚕丝文化有何底蕴

在壮族历史悠久的岁月中,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一种“峒布”,是麻织品及蚕丝品,说明远在汉代,古壮民就种麻养蚕,为服饰提供原材料。也反映了古代壮族的服饰发展,其中以蚕丝为原材料的壮锦更是在2006年,经国务

传统文化 壮族文化 壮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蚕丝文化有何底蕴

在壮族历史悠久的岁月中,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一种“峒布”,是麻织品及蚕丝品,说明远在汉代,古壮民就种麻养蚕,为服饰提供原材料。也反映了古代壮族的服饰发展,其中以蚕丝为原材料的壮锦更是在2006年,经国务

传统文化 壮族节日 壮族特有的牛魂节有着怎样的历史来历

牛魂节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是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壮族牛魂节又称脱轭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壮族人敬牛、爱牛的传统,在每年过牛魂节时更是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