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脱胎于中国的邻邦瓷器

Posted 瓷器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脱胎于中国的邻邦瓷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脱胎于中国的邻邦瓷器

  世界各国人民都知道: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如古代的指南针、造纸术以及火药和活字印刷术一样, 瓷器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也是极其深远和恢宏的;由此,我们可以在英文辞典中找到“ 中国” 最基本的含义“ C H I N A”— — 便是“ 瓷器” 的意思。

  日本为刨制陶瓷而发动战争

  早在三国时代(即公元220 年一265年) ,中国出现了古越瓷,后来在唐代(公元618 年一906年)完成邢窑白瓷,宋代(公元960 年~1279年)发展成白瓷、青瓷、青白瓷以及黑釉系和彩釉系瓷器,至此,迎来了中国陶瓷史的鼎盛期。元代(公元1280年1367年)青花瓷和铜红釉、釉里红瓷器得到发展;明代初期出现釉上彩绘的五彩瓷器(这在邻国日本被称为赤绘、色绘、锦绘等)。到了清代, 各种装饰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五彩斑斓的瓷器艺术世界。

  中国瓷器的烧成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严守秘密,世界各地的仿制品仅仅是外部形式的相似。最早于公元lO世纪后半叶传人朝鲜,接着公元17世纪初传人日本。至公元18 纪初才传至欧洲。(瓷器可谓中国的专卖品,它和丝绸一起构成中国向外出口的大宗贸易品,独占国际市场数十个世纪) 仅次于中国烧成瓷器的是中国的近邻朝鲜。朝鲜于高丽时代(公元918 年1393年)的初期烧制出青瓷,在高丽中期达到鼎盛时期,其美丽的翡色青瓷使中国人都感到震惊;特别是其中以白土和红土进行的镶嵌装饰,成为高丽青瓷的主流。

  李朝时间(公元1393年-1897年)形势为之一变,白瓷生产获得迅速发展,此外还有青花瓷、铁锈花瓷器。然而对于彩绘瓷器不够重视,所以一度没有釉上彩绘。朝鲜民族崇尚纯白,这反映到李朝白瓷追求洁白如玉的艺术境界。

  日本民族受到佛教文化的强烈影响,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到日本之后,日本开始是模仿,随后便发展成为日本文化;或者说日本的佛教已成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而日本的瓷器也是经历近似发展过程。

  早在奈良、平安时代,中国的青瓷开始传人日本,这在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珍贵的中国陶瓷,似乎为习本的王公贵族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中国龙泉青瓷在镰仓时代已经散见于九州的博多、唐津和琉球、广岛、土界以及新漏、青森等地,至今仍有残片出土。

  到了室町和桃山时代,书房中的陈设物,饮茶的器物崇尚中国趣味,接着对高丽陶瓷的喜爱达到高潮。开始于将军义满、义政、信长、秀吉, 并波及到诸侯武将以及富裕市民阶层的中国陶瓷热,使中国陶瓷成为价值连城的名贵器物。

  日本对中国和朝鲜陶瓷的渴望,自然成为他们力图仿制的动力,也成了日本陶瓷能够显著发展的契机;力争创制与中国和朝鲜陶瓷相匹敌的日本陶瓷,便成为日本几代陶工奋斗的目标。日本瓷器的发展,是以桃山时代的权力人物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为转机的,史称“ 陶瓷战争”。从文禄至庆长年间的非正义的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灾难,并以失败告终;但日本军队撤退时挟持到日本的朝鲜陶工,却给日本带来陶瓷发展的空前盛况;再加上日本茶道盛行,带动濑户窑、美浓窑、备前窑,信乐窑、丹波窑以及京都乐窑等日本传统陶窑的繁荣。归化日本的李朝陶工在封建领主的保护之下,在九州及其周围创建唐津窑、高取窑、上野窑、萨摩窑、荻窑等,迎来日本陶瓷自桃山时代至江户时期的全面发展。

  归化日本的朝鲜陶工李参平(初代金金江三兵卫) ,对日本陶瓷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李参平和他领导的陶工,在肥前锅岛藩属的有田乡泉山发现了瓷土,并首次制造出日本的瓷器,时间约在庆长十年(公元1605年)左右,后来逐渐发展成白瓷、青瓷、青花瓷、釉里红等多个器种。在宽永来年和正保年(公元1644 一1647年)前后,又掌握了釉上红绿彩的技艺。

  自室町末期至桃山时代的日本陶器具有温存的中世纪风格。它色调深沉, 雅拙稳重,有重量感,这无疑是精于禅宗和茶道的艺术大师(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古田织部、小堀远州)出色的审美意识的具体反映。这种追求和发现,内在而又幽寂的造型美,可以说是桃山时代的陶艺世界的本质。

  在和平的江户时代,瓷器替代了陶器、漆器、金属器皿,成为诸侯之间互相赠送的礼品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当中国明清交接之际,社会出现动荡, 伊万里的瓷器取代中国瓷器成为销往欧洲的主要商品,并推动西方对东方艺术的理解(注:江户时代从伊万里港出口的有田烧被称作伊万里烧,现在唯有生产于伊万里地方的瓷器才称作伊万里烧,伊万里烧一般以餐具较多。)当公元1 7IO年德国人研制出瓷器之后,依然模仿中国和日本的样式,其中柿右卫门和古伊万里的装饰成为欧洲瓷器装饰的蓝本。

  日、朝青花淡雅 或因节约所致

  日本的白瓷大致分为“ 青花” 和“ 彩绘” 两大系列。日本人将青花称为“ 染付”, 朝鲜人称为“ 青画白瓷” 或“ 青华沙器”。日本人称青花为“ 染付”,大概起源于“ 蓝染” “ 绀染” 染织色调的相似之故。日本青花瓷使用的釉下颜料称为“ 吴须” 或“ 唐吴须”, 因为这种颜色产生于中国云南的吴州。中国称为“ 青料” “ 苏泥勃青“ “苏麻离青” “ 苏麻泥” 等。中国青花在宋末元初一直是用进口原料,是阿拉伯人运到中国的,而阿拉伯人称青料为“ 斯莫尔特”,传人中国称为“ 回回青”。

  中亚的钴矿石产于伊朗, 最初施挂在伊斯兰陶器上,唐代时传人中国,曾作为唐三彩的蓝釉使用。中国青花瓷起源于宋代, 元代有了很大发展。元代青花颜料多来自西域, 产于江西饶州和云南瑞州的天然颜料叫做“ 土青”。明代和清代, 中国青花瓷发展到极盛时期,多用进口的优良颜料。清代康熙年间, 从中国天然矿石中精选出极纯的钻青颜料。

  朝鲜青花瓷始于李朝初期,李朝中期优秀制品很多,也最受日本人欢迎。由于朝鲜人崇尚白瓷,所以青花纹样非常简朴,青色极淡,充分显示出白瓷的质地。李朝青花是日本青花的发源地,它给人以洁静幽寂之美感。

  而朝鲜青花和日本青花都从中国进口回青或土青,因数量有限,所以极为珍惜。因此,日本和朝鲜的青花没有中国青花那样艳丽,仅仅是淡淡的色调;或许是原料进口有限,故而节约使用所致。

  日本江户中期以后,青料中含有许多不纯物,所以多用来生产大众所需的日用杂器。明治时期,德国人民瓦格奈尔发明化学料颜料,氧化钴的制造方法传到日本,日本青花为之一变,迎来日本青花瓷向前发展的新时代。

  日本青花瓷发展过程大体如下:自肥前有田烧制出日本瓷器,并在天狗谷、白川谷、稗古场、百间等瓷窑仿制李朝风格的青花瓷,统称“ 初期伊万里青花瓷”;此后到了宽永年间,中国明末的青花瓷不断通过海路运到日本;迄今为止,日本人民对中国明青花瓷器仍然情有独钟。在东京等地古玩店仍然收藏不少中国明代青花瓷器,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均为日本人所青睐。肥前青花瓷玩多地接受中国青花瓷的影响,从品种、式样上又变成中国风格,青花纹样多采用分割式构图,并有底纹。

  日本赤绘瓷脱胎于中国彩绘艺术

  中国清代官窑的彩绘瓷器形成精致巧丽的宫廷风格,这意味着彩绘瓷器的生产已有细致的分工。乾隆初期景德镇瓷器发展到高峰,产生出了“ 古月轩” 样式的粉彩;然而,这也导致了装饰的繁缛,从而趋向衰落。与之相反,民窑生产的彩绘杂器在中国南方福建一带因出口瓷器而得到发展,人们称之为“ 吴须赤绘”,主要以出口日本、印度、越南、柬埔寨为主,深受各国民众的喜爱。吴须赤绘自由潇洒的纹样融入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感情。

  日本彩绘瓷器的诞生,是以传入日本的中国明末彩绘瓷器为蓝本,由西肥前有田皿山的柿右卫门家族完成的,所以日本彩绘瓷器脱胎于中国的彩绘系统,并采用当时的中国纹样;但日本固有的风土人情、生产条件、陶工的感情又使中国纹样产生很大变化,配色更加柔和,线描更纤细,从而有些文弱。日本彩绘的民族化,形成了日本特色的“赤绘” 艺术。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传人日本往往经过朝鲜作为桥梁;但是,朝鲜人对彩绘瓷器不感兴趣,所以彩绘艺术直接从中国传到日本九州西北有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有田皿山具有发展彩绘艺术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中国彩绘最初传人日本长崎出岛时,引起当地封建领主、商人以及陶工的震惊;从而产生仿制中国彩绘瓷器和引入其技艺的愿望,并终于发展成企业规模的有田皿山的群窑,加速了发展彩绘瓷器的速度;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就是在“ 庄屋役” 工作的南川原山的酒井田柿右卫门及其家族。

  伊万里彩绘(赤绘)在保持中国华丽的风格中,陆续出现更多的日本化纤细的器物类型,也有西方化异国情调的倾向。但民窑生产的油壶、酒壶、钵等, 却如肥前的一草一木,具有朴素简洁的特色。

  与同样具有中国彩绘风格却日益日本化的古伊万里彩绘瓷相比,加贺领主所属大圣寺支藩的古九谷彩绘瓷,似乎更加掌握了中国的彩绘精髓;创业时期的“ 古九谷”,俗语称为“ 明代” 风格的彩绘瓷器,至今仍受到高度评价。

  如按中国彩绘类别,日本彩绘可分为四种流派:即吴须彩绘、万历五彩、天启五彩和康熙五彩。

  在古伊万里彩绘风格中,其纹样复杂多变,交替出现李朝纹样和中国纹样;而日本彩绘中最具魅力的当属古九谷样式,它综合了南京赤绘(天启五彩)和康熙五彩的艺术技巧。

  而出现在宽永末年的京都彩绘,初期脱胎于桃山文化和江户初期所有工艺的造型精神,必然发展成具有日本风格的陶瓷艺术的精华;尤其是京都彩绘的大师野野村仁清和尾形乾山的作品,同桃山至江户初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造型艺术, 具有千丝万楼的联系。

  当世界步入20世纪后,伴随工业时代的到来,作为东亚国家的中国以及朝鲜、日本,其瓷器的发展也跨人了各自自觉和更加自由的阶段,三国都以由其历史形成原有和固有的官窑和民窑瓷器存在形态,逐步形成瓷器制造的新格局, 即在三国逐渐呈现出民用瓷器大量生产和工艺瓷器自由创造的态势;从此, 无论是朝鲜抑或是日本,其所在国之内的各个瓷窑的瓷器制作和制造,都已具有各自国家的更加鲜明的民族风格;如同中国从清末进人民国之后的瓷器制造, 已经不再有什么官窑和民窑鲜明的划分,而只有日用品瓷器和工艺品瓷器之别;至此,三国瓷器的制造和制作,在越来越先进的瓷器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工业设备逐步完善的条件下,真正进入到自主生产和自由发挥的新的世纪,并展现着三国人民各自的智慧和才能。

  来源:交流之窗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中国几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

文史百科 中国几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

文史百科 中国几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

传统文化 脱胎于日用饮食器

茶盏的历史:脱胎于日用饮食器宋建窑黑釉兔毫盏宋代茶盏在我国历代茶器的典范,不但数量庞大,最主要是其器型高雅含蓄、内敛耐看,又将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统一,既方便使用又极具审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曾为宫廷

传统文化 脱胎于日用饮食器

茶盏的历史:脱胎于日用饮食器宋建窑黑釉兔毫盏宋代茶盏在我国历代茶器的典范,不但数量庞大,最主要是其器型高雅含蓄、内敛耐看,又将功能与审美的高度统一,既方便使用又极具审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曾为宫廷

文史百科 瓷器的发展历史

瓷器的发展历史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

文史百科 瓷器的发展历史

瓷器的发展历史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

文史百科 瓷器的发展历史

瓷器的发展历史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

文史百科 中国瓷器的介绍

中国瓷器指的是中国制造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

文史百科 中国瓷器的介绍

中国瓷器指的是中国制造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