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国内外元代青花瓷器收藏及特征比较

Posted 瓷器

篇首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国内外元代青花瓷器收藏及特征比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内外元代青花瓷器收藏及特征比较

  不管从造型还是纹样来看,元至明初的青花瓷器都呈现出与传统基本上一脉相承的发展状态,都是在前代瓷器生产的基础上,随着技术及工艺的创新,创烧条件的成熟形成的新的“统领”中国瓷器发展的一种独特品种。但是,青花瓷器纷繁多样的纹饰布局、厚重健硕的造型。以及国内发现的数量远远少于国外,又怎么解释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考证,根据元代和明初时期国内外的情况做了许多论证,因此有了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提出的关于青花瓷起源的“外传说”和“自身发展而成”两种看法。

  笔者认为,青花瓷器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工艺的创新和创烧条件的成熟所带来的结果,而是应该把其放入元代至明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去探究,寻找影响其产生至最终成为引导后来中国瓷器发展成一个独特品种的原因。因此,元代青花瓷器是不是以外销的目的而创制,而且主要面对的是伊斯兰地区?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解答了它们,也就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元青花瓷器产生以来表现出的不同于以往的风格特征,更能揭示隐藏在背后复杂的历史原因、宗教及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特殊的审美观念,为更加深入地认识元青花瓷器提供一些观点。

  一、国外元代及明初青花瓷器收藏现状

  过去被认为数量较少的青花瓷器,近年来在日本也发现不少。在冲绳岛内发现了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在胜连城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元青花破片,从冲绳县谷村的中世纪墓葬出土了几乎接近完整的龙纹兽耳。这些破片基本上都是壶、钵、大盘等大型的容器类。此外,在和歌山县的根来寺出土了画有莲花池花纹小巧的咀罐。

  在泰国、菲律宾也发现青花瓷器。其中,在菲律宾发现体形很大的罐和碗之类的器物,如双龙纹大型青花四耳罐。其装饰花纹有花鸟、鸟兽、化草、缠枝花以及几何纹样等,与在日本见到的不尽相同,大部分都是在日本没有见过的花纹。菲律宾出土的青花瓷器,在景德镇湖田窑址中有类似器形发现,特别是一种折枝菊花纹的双系小罐,造型和纹饰均与湖田窑发掘品完全相同。

   

  伊朗和土耳其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数量和质量都是惊人的。在阿尔德比勒灵庙的37件元代青花瓷器都是稀世珍品,伊朗两北部的大不里士河塞拜疆博物馆的陈列品中,青花大盘、梅瓶、碗等,都属于精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博物馆集中陈列了80余件元青花瓷器,其精美程度令人咂舌。

  埃及福斯塔特出土的青花瓷器多为碎片,但对于研究元青花瓷器却是珍贵的资料。在东非沿岸的一些国家也出土了大量的中国陶瓷,包括14世纪中前期(元代中后期)的凤凰卷草纹青花瓷器。

  二、国内外青花瓷器的比较

  迄今为止,在国内窖藏、窑址、墓葬出土的地下文物及最新认定识别的国内少量传世品中共发现了一百余件元代青花瓷器,多见罐、瓶、碗等,还包括一些较小的器形。由于国内发掘的数量远远少于国外,青花瓷的价值一直没能得到清晰地认知。直到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考察认定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至正型元青花的标准器,国内才掀起元青花研究的高潮。

  在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中,国内产生了一些研究著作。其中,比较权威的著作有叶佩兰的《死代青花瓷》、马希桂的《中国青花瓷》、冯先铭的《中国陶瓷》、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著的《中国陶瓷史》。其中,研究瓷器的外销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叶文程《中国古外销瓷研究论文集》。以上著作分别从工艺、时期划分、风格等方面对青花瓷作了系统地论述,构建了青化瓷研究的基本体系。这些著作大都偏向于整体工艺研究或者通史性概述,对元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则研究较少,拙文正式从此处入手对元青花瓷器做一些研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代宫廷御用瓷缠枝牡丹纹大罐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器物。这件大罐高27.5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l9厘米。其造型呈现了元代至正时的饱满宏厚、庄重典雅的风格。呈现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的特点。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在纹饰方面,占较大面积的腹部填绘了抽象变形的勾线缠枝牡丹,花的雌蕊、雄蕊等内部结构都有勾线,花瓣边缘采用露白的手法将花瓣间分开,显出层次。边饰则是左右反复连续的装饰性很强的各种花卉图案,依照空间走势的不同,边饰的图案的运用也疏密有致,整体较为写实,局部则夸张变形。

  另一件为收藏在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的元代青花莲池水禽图罐。此罐高30.5厘米,胴径35.5厘米,造型上可以看出和缠枝牡丹纹大罐有很大的相似性,除了比其更高大外,外壁弧度也较缓,直口、短颈、溜肩等特点都具备;白底蓝花形成的清新明快中,点点铁斑也说明了此罐所使用的是进口的青料。整体的瓷画则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没有分层装饰,以一只水禽在莲池中游弋为主题,显得富有情趣。水禽、莲池的描绘同样运用了边框勾线后填色的手法,统一而规整,总体来说非常写实,是元青花瓷器发展成熟时期的作品。

  比较这两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元代青花瓷器并不仅仅只存在于国外,只为外销而生产。它们的相同之处是制作上都非常精美,是难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表现趋近完美的器物。同时代,国内外发现的其他同类的大罐,器形也大都表现为上述特征,只是在装饰方面差异性比较明显。国内发现的这类大型精美的瓷器一般作为宫廷御用瓷器使用,这也说明了元代青花瓷器事实上受到了元朝的统治阶层的喜爱。可以认为,虽然当时已经存在面向海外市场市场和国内市场等两类不同产品,但这种界限并不严格,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也可同时在国内市场销售。

  另外,纵览世界各地所见的元代外销瓷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外销瓷的类别都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虽然这些瓷器也可以同时作为装饰品陈列观赏,但是大多数具有实用的特征,应该可以说最初是为了供功能性的使用而进行的出口。比如,在土耳其和伊朗发现的大盘数量非常多,且装饰都非常精美,带有一定的观赏性价值。相反,在国内的元代青花瓷器却鲜见精美大型的青花盘。在国内较多出现的青花梅瓶、玉壶春瓶在中东地区则很少发现,在日本、朝鲜等国家却藏有不少。这说明了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外销瓷在出口上是有一定选择性的,根据销往地区民族所喜好的类型而特制。

  外销瓷器中,在装饰图案题材上,有许多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如花卉、瓜果、竹 、走兽、龙、凤纹、莲池、鸳鸯、鱼藻等图案既广泛存在于面向国内销售的瓷器中,也大量存在于外销瓷中。从元代至明初青花瓷器上纹饰种类来看,受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中国陶瓷里,从宋代开始制作佛教题材的纹饰占了大多数。菊花纹、缠枝或折枝牡丹纹、莲瓣纹等主题纹饰均是从传统的瓷器纹饰法杖中演变而来,不同的是在各个时代风格呈现不同的特点,但总体上是一脉相承的。宋以前的装饰绘画纹样很讲究写实, 人们能很容易地辨别出龙泉窑、 耀州窑或是长沙窑、越窑中所装饰图画是什么,富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而宋代的装饰纹佯不仅有很强的写实性,而且能够在某些局部的描绘上进行大胆夸张。这些融写实与夸张于一体,介于“似与不似”之问的艺术风格,同元画所追求的“神韵意趣”可谓异曲同工。不过,有的国内市场常见装饰图案,如戏曲人物故事图案等则不见于外销瓷中。此外,在外销瓷的装饰图案题材中也存在着因地区而异的情况。如装饰杂宝纹的外销瓷则盛行于中东、西亚地区,而这种纹样又基本不见于面向国内市场生产的瓷器中。但从发现的大量文物资料中看来,大部分元代的的青花瓷器的纹饰都来源于中国传统图案题材,其绘制方法也与传统瓷器的绘制方法一脉相承。一些传统中没有的纹饰,也因佛教的传入,民间广泛地将这些纹饰视作带有吉祥寓意的表现形式,相信其能带来好运和古祥,所以大量地装饰在日常使用及供奉的器物上。可以认为,面向海外市场的外销瓷和面向周内市场的瓷器一样,都是选用的中国传统图案题材,一些传统中没有的图案,也仅仅是为了外销的目的,迎合不同地域中欣赏口味的要求所绘制。

   

  在装饰手法上,大多数青花瓷器运用了“密不透风”的绘画布局,通常器物的捕绘行分层和整体绘制两种。特点是根据瓷器造型的各部分,用不同的图案填充,布满整个构图面。

  在绘画的手法上,图案细而密,且将相同的图案进行四方、六方、八方等连续重复,分主要纹饰和次要纹饰。繁而不乱。

  这两个特点是传统的瓷器所没有的。但正好切合了伊斯兰文化中所带有波斯细密画特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几乎遍布所有伊斯兰地区,成为其代表性特征。在元代,中东地区及非洲部分地区都信仰伊斯兰教,元代青花瓷器所呈现出异于中国传统瓷器的特征,让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伊斯兰地区很早就出现的陶器和元代花瓷器的关系。若假设一部分青花瓷器是为了适应伊斯兰教一些国家的需求而创制,那以上问题就很好解释了。

  三、结论

  在工艺已经成熟的元代,青化瓷器的烧制仍然成功率比较小。如此大而厚重的器型,要想制作出精品来就更加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稀缺及珍贵性。存闰内外发现的少量完好且精美的元代青花瓷器,以及大量的残片,证实了其不光是为了外销而制作,在国内也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占有一席之地。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收藏、观赏的审美功用,也服务于宫廷及民间。那如何解释本文开头所提出的问题,为何所发现的精美的元代青花瓷器或内外的数量差异如此之大?

  通过对国内外瓷器特征的分析来看,元代青花瓷器自创烧以来,由于其烧制的难度而导致存世数肇极少,精品则是凤毛麟角。蒙古人西征后在幅员广阔的欧亚大陆上建立起空前庞大的帝国,中西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视野,中国瓷器外销的地区更加广阔。蒙古人对伊斯兰文化的接受,使得元代成为了中国瓷器外销的前所未有的高峰,这种带有浓郁的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瓷器更是在同时大量销往伊斯兰地区的元龙泉、磁州窑、青白瓷等中国传统瓷器中独占鳌头。而伊斯兰民族对蓝白色的喜爱,使得元代青花瓷器成为外贸中非常“贵重”的物品,这种需要更促使元代青花瓷器的外销更有市场。这种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得元代青花瓷器少量地用于宫廷民间,大部分用来出口远销至伊斯兰地区,甚至非洲地区,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中西交流的一个高潮时期。

  来源:艺术·生活  编辑:古语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

传统文化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别  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

传统文化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瓷器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瓷器  元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的青花、浙江龙泉青釉器的再创造及其他釉瓷,无论在造型、纹饰以及烧造技术等方面,都为明清两代

传统文化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瓷器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瓷器  元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江西景德镇的青花、浙江龙泉青釉器的再创造及其他釉瓷,无论在造型、纹饰以及烧造技术等方面,都为明清两代

传统文化 亦真亦幻元青花

亦真亦幻元青花  近年来,元代青花瓷器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各地涌现出了不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大家和异常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实物,人们为这些元青花的真伪进行着有益的争鸣,它不仅只代表看器物真伪的表象,更引伸出传

传统文化 亦真亦幻元青花

亦真亦幻元青花  近年来,元代青花瓷器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各地涌现出了不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大家和异常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实物,人们为这些元青花的真伪进行着有益的争鸣,它不仅只代表看器物真伪的表象,更引伸出传

传统文化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

传统文化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

传统文化 元青花瓷器的鉴识要点

元青花瓷器的鉴识要点  青花瓷至元代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珍贵稀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元青花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其胎骨厚重

传统文化 元青花瓷器的鉴识要点

元青花瓷器的鉴识要点  青花瓷至元代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珍贵稀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元青花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其胎骨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