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文征明书法艺术评析

Posted 隶书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文征明书法艺术评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征明书法艺术评析

  文征明19岁考入长洲县学为生员,因岁考时书法不佳被置于第三等,而不能参加分试,遂自觉发愤勤练书法,至90岁去世,有七十余年的书法生涯。他不但遇到许多良师益友,如李应桢、吴宽、沈周、祝允明、唐寅、蔡羽、王宠等以切磋书艺,还经眼许多历代名家法帖,培养出精湛的鉴赏眼力,并且终生勤快而陶然自乐地书写不辍,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宝。

  文征明是继祝允明之后吴门书派的又一位领袖人物。他的书法艺术比之祝允明对后世影响更大。他的书法成就和影响还远远超过他本人的诗文。我们可以从一些书艺评论中看到研究者的反应。

  何良俊《四友篇丛说》评云:……国中尽有善书者,但非法家书耳。……自衡山出,其隶书专宗梁鹄,小楷则师《黄庭经》,为余书《语林序》,全学《圣教序》,有见其《兰亭图》上写《兰亭序》,则咄咄逼右军,乃知自赵集贤而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

  由此可知,文征明的书法,浸润各体,能入能出,确为集大成的一代大师,所以备受时人和后人的推崇。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中收录了历代不少书家对文征明推崇的评语,这里不一一摘录。近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在《跋文衡山书舍焦落图诗长卷》中亦译云:书虽小道,前贤为之,亦必博学多师,盖能尽窥众家之妙,始有成于一己之功。明代书家用力最勤,下笔不苟者,断当推此老(文征明)也。昔何元朗(良俊)论书,谓“自衡山出,……乃知自赵集贤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余人皆不速远甚。”此语甚的。

  文征明在精研书艺的历程中,广泛地向历代名家学习,集其大成,并向古籍中汲取文化的养分,最后又能完成自性抒发的创作意识。他不作书论,因为平时既不愿轻易评骘古人或时人以造口业,像一般不解书艺者,矜才使气,恶意贬损,不免有失厚道。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序跋中了解到他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文征明主张既要努力继承传统,向古人学习,又要有自己独立的创造。这样的书学思想在他《跋李少卿帖》中有所反映:自书学不讲,流习成弊,聪达者病于新巧,笃古者泥于规模。公既多阅古帖,又深谙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尝一日阅某书有涉玉局笔意,因大咤曰:“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按:张融自谓“不恨己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己法”,则古人固以规规为耻矣。

  作为书法导师,高超的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素质,这里要另辟篇幅叙述。

  作为学养的一个方面,文征明的书法艺术已能“尽窥众家之妙,有成于一己之功”,是继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因此,他在书艺方面的技巧必然高超。

  文征明在书法技巧上受恩师李应桢的启示极大。他曾在《跋李少卿帖》中这样叙述:家君寺丞在太仆时,公为少卿。某以同僚子弟,得朝夕给事左右,所承绪论为多。一日,书《魏府君碑》,顾谓某曰:“吾学书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子及其目力壮时为之。”因极论书之要诀,累数百言。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

  李应桢将自己积累四十年的学书经验,钜细靡遗地传授给文征明,尤其启示他要多阅古帖,不亡古法,并自成一家。文征明遵循师训,将老师传授的笔法技巧运用到临古与日后的创作,树立自己风貌之中。

  学书必须临古,从古法帖中领悟技巧的真谛,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入得帖中去取得古法,博采众长,而后方有可能突破陈规,树立自家风貌。

  作为书法导师,泛临古帖的功夫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导师先对各种古帖中的古法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对学生以因材施教,并正确无误地将技法传授给学生。若导师只专精一体,在施教之时就难免“黔驴技穷”。

  文征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

  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征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征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目前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图卷题诗》(现藏纽约美术馆)以黄山谷行书、狂草及苏体行书各书诗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十七行,体由山谷及狂素。50岁所作《草书卷》(现藏无锡博物馆)则是学山谷狂草《竹枝词》后有所得而拟其笔意所作。51岁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七律诗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则已脱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怀素神意。此幅与以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李登在此卷后跋云:书家拟仿,虽极品皆可致力,所谓步步趋趋,惟草圣如颠素不可拟仿,何?危波以纵逸。而以拟仿,神先乖隔。故能逼真,所谓飘逸绝尘而膛乎其后者也。

  文老当盛年时作此书,直通颠素,视京兆未足多羡。岂其神情自适,非若拟仿然耶?窃怪此老胡不终世作此种书……这幅狂草确实堪称神品,因此李登有一疑问,文征明为何终世不作此种书?有人认为,这实在和文征明庄重谨慎的态度有关,所以文征明愈到晚年,字里行间愈重规矩。笔者认为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此外恐还有一个原因:当文征明51岁时,其知友祝允明61岁,尚出仕在外,62岁致仕归里,与文征明过从甚密,其时祝允明狂草之名如日中天,按文征明的性格,很可能故意少作甚至不作狂草,以免两者书作在形式上的冲碰。而绝非文征明在狂草方面的才情不足。

  文征明的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主要学钟繇、梁鹄等。他有时以隶书作跋,如《跋范庵石湖诗卷》、《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等;也常作四体千字文(正、草、隶、篆);有时以大字隶书作引首。他的大字隶书与小字隶书大异其趣。

  此外,他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祝允明校韵,国家图书馆藏)可见他于隶书用功之勤,推广此体也不遗余力。文征明的隶书虽不是他最擅长的书体,却也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恐怕与此举不无关系。

  文征明的篆书与其他书体相比算是弱项。但在写篆书风气沉寂的明代,他的篆书仍是相当难得而珍贵的。王世贞曾云:“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能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可宝也。”又云:“征仲恒自负隶法则不尚古人,而歉于篆。然余得《千文》一本,亦在吴兴堂庑也。”《艺苑巵言》由于文征明常书千字文作日课,故其篆书自有相当的基本功力。

  文嘉《先君行略》曾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论者的公博学,诗、词、文章、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

  由此可知文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于书法一门亦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吴、王、李、沈、祝等更多能于篆隶两体。因此,他能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才子文征明简介 才子文征明习字的故事是怎样的

才子文征明简介才子文征明习字的故事是怎样的文征明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才子。说道才子一词,大多数人的脑中都会出现一个词,那就是“风流倜傥”,但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文征明的书画及其市场

[名家名品]文征明的书画及其市场明文徵明行书诗卷34×996.4厘米明文徵明自书杂咏25.6×258厘米明文徵明山水册页(书法之一)纵27.4、横14.9厘米明文徵明月夜观玉兰明文徵明草书书法尺牍之六

传统文化 [名家名品] 文征明的书画及其市场

[名家名品]文征明的书画及其市场明文徵明行书诗卷34×996.4厘米明文徵明自书杂咏25.6×258厘米明文徵明山水册页(书法之一)纵27.4、横14.9厘米明文徵明月夜观玉兰明文徵明草书书法尺牍之六

传统文化 评析当前中国画界对中国画发展的三种认识

评析当前中国画界对中国画发展的三种认识  中国画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画艺术无论从形式、技法、艺术表现等方面,以多数中国画家的看法而论,早已经集之大成,很难再有发展的

传统文化 评析当前中国画界对中国画发展的三种认识

评析当前中国画界对中国画发展的三种认识  中国画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画艺术无论从形式、技法、艺术表现等方面,以多数中国画家的看法而论,早已经集之大成,很难再有发展的

文史百科 如何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从双面性正确的评析。历史功绩:1、毛泽东是中国亿万被剥削、被压迫、被屈辱人民的大救星。2、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有了迅猛提高,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有着改天换地的高昂斗志。3、以

文史百科 如何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从双面性正确的评析。历史功绩:1、毛泽东是中国亿万被剥削、被压迫、被屈辱人民的大救星。2、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有了迅猛提高,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有着改天换地的高昂斗志。3、以

文章大全 中秋佳节诗句

1、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2、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3、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4、

文章大全 节日诗句

1、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2、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3、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4、已放笙歌池院

文章大全 写荷花诗句

1、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董嗣杲《荷花》2、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3、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刘光祖《洞仙歌·荷花》4、大嫂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