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

Posted 纹饰

篇首语: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所以它的内容与景德镇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辅助纹饰等,适应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寓意的审美风尚。植物题材主要有牡丹、菊花、宝相花、西番莲、秋葵、松竹梅、蕉叶、莲叶、兰花、水草等;动物纹主要有鱼纹、狮子、凤凰、神马、大雁等;人物主要是棋琴书画仕女图和高士图,文字装饰有吉祥语和其它花押记号,还有龟背锦、月华锦、云纹、回纹、卷草纹、水波纹等辅助纹饰。

  纹饰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常见缠技式、折枝式、开光式等。纹饰遍布器身,给人繁缛美丽的感觉,但构图严谨,繁而不乱,采用弦纹将图案分隔成多层,层次丰富,每层都是二方连续构图,展开后成为连续不断的长卷,层次主次分明,即主题纹饰突出在显眼的位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青花罐、玉壶青瓶往往器身遍布四至六层图案 ,主题纹饰多安排在肩部和上腹部,最多有两组主题纹饰,常见渔藻纹、狮子绣球纹、凤穿牡丹纹、缠技牡丹、折枝牡丹等,碗盘类的主题纹饰则主要在内底心,有的也在外壁,主要是花卉纹。而辅助纹饰多用在瓶、罐类主题纹饰的上方、下方,也就是器物的口部、颈部、下腹、胫足及其它边缘位置,主要是蕉叶纹、水波纹、云纹、卷草纹、莲瓣纹等,碗、盘类的辅助纹饰则主要在口沿内外侧、内壁等,尽管纹饰稍显图案化,缺少变化,但用笔洒脱淋漓,豪放自若,充满了民间生动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

        1、植物纹饰

  牡丹纹  牡丹寓意幸福美满,富贵昌盛,被寓为富贵花,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唐宋以来成为人们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装饰图案,宋代以后的各地瓷窑多采用牡丹纹样,是玉溪窑使用最多和最典型的纹饰。常见的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正面牡丹、十字牡丹等,还有与凤纹组合在一起的凤穿牡丹。缠枝牡丹主要用于碗、盘的内外壁,玉壶春瓶和罐的腹部,枝茎连续,起伏缠绕成一圈,大花大叶,叶子采用一笔点划的实笔涂绘,有的呈葫芦形,有的呈爪形,花朵则先勾画成花瓣轮廓,再在其内涂绘,留有白边。有的花瓣描绘细致,中心为圆花蕊,四边各有团状花瓣,呈现一种鲜艳华丽盛开的情形。折枝牡丹普遍绘在碗、盘的内心及瓶、罐的器身,一般一朵花数片叶,仿佛迎风抖动,充满动感,叶子一笔点划,简洁明朗,花朵有的细致勾画,有的简化成一圆圈内加一点,有的则画成一填实的圆点,而且折枝牡丹往往采用开光的方式,用花形边框圈起来,构图独具韵味。十字牡丹是玉溪窑中常见的纹饰,主要用于碗、盘的内心,表现的是正面开放的牡丹,花蕊简化为圆圈内加一圆点,众多花瓣围住花蕊,但四边各有一细长瓣的明显伸出,致使整个花形呈"十"字形,与景德镇元明时期的宝杵纹相似,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十字宝杵纹。玉溪窑的青花玉壶春瓶罐上的牡丹的纹常常与凤纹组合在一起,构成凤穿牡丹的寓意,象征富贵吉祥。

  菊花纹  菊,花之隐逸者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常用于表示清高优雅、不屈不挠的文人气节,同时又兼有长寿的寓意,所以是唐宋以来各种器物上常用的装饰题材,是玉溪窑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装饰的部位和形式与牡丹纹一样,主要有缠枝菊、折枝菊和菊瓣三种。缠枝菊多用在碗、盘内外壁,瓶、罐的腹部,折枝菊用在内心,采用青花绘画的菊花纹往往大花大叶,菊瓣为扁形,由里向外旋成螺旋形,具有元代遗风。菊瓣纹多采用印花手法,往往有三层,花蕊在最里边,呈网格状,近似葵花,外面两层为外瓣,都向外伸展,整个菊花瓣呈得富丽华贵,端庄美丽,线条清晰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效果,网格状花蕊具有元代风格。

  莲纹  莲花是佛教的圣花,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盛,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被古代文人赋予高雅洁净的内涵,也因此成为各地窑口喜欢采用的纹饰,是玉溪窑的主要纹饰之一。玉溪窑的莲纹主要有缠枝莲、一束莲、折枝西番莲、莲瓣纹等。青花缠枝莲一般装饰于罐、瓶的腹部,手法与缠枝牡丹、菊相似;一束莲纹则有的用青花绘在碗盘内心,有的刻划在碗的内壁,且由几束围成一圈,划工简单随意;折枝西番莲是玉溪窑印花图案的典型代表之一,往往印在盘心,莲瓣饱满端庄,珠圆玉润,线条流畅,美丽繁缛;莲瓣纹则是玉溪窑中最普遍的辅助纹饰,几乎所有的青花罐和玉壶春瓶的胫部都用莲瓣纹进行装饰,莲瓣之间往往紧密排列,形成共用边,有两道轮廓线,即在莲瓣内再加一道略有起伏的线,有的有三道轮廓线,轮廓转角圆润,有的莲瓣内填有如意云头和璎珞纹等,有的莲瓣则草率地简化成几个缠绕的圈,似卷云纹,有的莲瓣纹也采用覆莲瓣的形式装饰于器物的肩部,玉溪窑还有一种多夸张变形的莲瓣纹,往往采用双细划线划花变形莲瓣纹,在青釉碗、盘内壁上普遍出现,有的是直瓣,但大多花瓣呈S形,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流动效果。

  蕉叶纹  蕉叶纹最早出现在商周的青铜器上,宋代以来被借用于瓷器的装饰,是玉溪窑的主要纹饰之一。主要装饰在玉壶春瓶、双耳瓶等颈部,以蕉叶作二方连续展开,围瓶颈一圈,根部连在一起,蕉叶略呈长三角形,叶尖部呈尖角,叶边为斜弧线,明显加粗,中茎为双线,中间留白,叶脉呈上斜状,玉壶春瓶的颈部几乎都是这种装饰,与景德镇元末明初风格相近。双耳瓶颈部的蕉叶纹往往是双层,即两片蕉叶间再加一片蕉叶,只是比较细狭长且简单,这种两层蕉叶往往上下两组正倒成称。玉溪窑的蕉叶纹也用于装饰盘的内壁,叶片短而宽,但多数经过夸张变形。

  松、竹、梅纹  松树有长春不老、以及延年的寓意;竹子指虚心向上的君子之道;梅花因冰肌玉骨又被称为群芳领袖,最早出现在元代青花瓷器之上,三者结合在一起,人称"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境界的写照。玉溪窑中松竹梅结合在一起的不多见,常见分别为一图,组成一组。玉壶春瓶的腹部上绘三个如意形开光,每个开光内分别绘有松、竹、梅,合在一起组成统一的寓意。此外松、竹、梅经常被分开采用,竹子常用在碗、瓶 、罐的主要位置,疏朗的几竿修竹与玲珑耸立的怪石组合成竹石纹,也常和湖景纹给合;松树则皆为松枝,松枝虬劲,松针绘成密集的针状团形,常绘于碗心内;梅树也常被绘画于盘心,枝干古拙苍老,梅花先圈后点,往往留有空白,有的梅树下绘有鸟禽,增加生动气息。

  竹石湖景纹  是玉溪窑中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主要用青花绘在碗的外壁,围碗一圈,表现的是湖畔的美景,陡峭的怪石,疏朗的竹子,如盖的荷叶,大片大片的卷云,还有野草等,极富田园气息。其中有一种是飞檐翘角的二层楼阁在湖畔的云气中若隐若现,云气纹气势旷远,形成一派人间仙境的意境。

  此外植物类纹中尚有兰、秋葵、宝相花、太阳花等等。

        2、动物纹样

  鱼纹  鱼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已出现。唐宋时期,被广泛使用在瓷器上,由于"鱼"与"余"谐音,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鱼"来比喻富裕、充足的寓意,并成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纹饰图案,是玉溪窑最典型,使用最广泛的动物纹饰。碗、盘、瓶、罐上都有鱼纹装饰,主要是和水草、浮萍组合成鱼藻纹,碗、盘心的鱼藻纹用一圈青花围住,最常见的是双鱼纹,两条鱼的构图为反转180°,头尾相接,鱼儿造型夸张写意,身体S形曲起,动感十足,鼓目,翘翅,剪刀形尾,鱼脊填实,露白肚,与景德镇常见的双鱼平行或双鱼相反游的构图相比,比较特殊。此外,单鱼纹在碗盘中也常见,鱼儿动感十足,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加上游鱼间点缀飘动的水草,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鱼戏图。青花玉壶春瓶和罐上的鱼藻纹则为二方连续展开图样,一般有两条,有的是三条首尾相接,比盘心的鱼更肥硕,也更为写实,画工更加精细,鱼的各部位更明显,腹部除露白外,有的描成网格状,有的描成平行的斜线,充分体现了玉溪窑对鱼纹的偏爱,鱼儿间的水草、浮萍形状多样,绚丽多姿,衬托出鱼儿的神采。

  狮子纹  狮子于西汉时自西域传入,被视作祥瑞之兽,后被应用于陶瓷上作装饰纹样,具有一定的宗教意味。宋代以来,普遍流行狮子与绣球搭配的狮子绣球纹,也是玉溪窑中的典型装饰纹样之一。装饰的种类有青花和青釉印花两种,青花狮球纹多用在瓶、罐的肩、腹部,三至四只狮子呈二方连续展开,狮子采用写意的笔法,回首曲体,扬蹄飞奔,毛发飘起,追逐绣球,绣球为螺旋纹圆球,上缚美丽的飘带,飘扬缠绕得很远,整个图案生动形象,极富动态,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青釉印花狮球纹主要出现在盘心,造型与青花狮相同,毛发后飘,尾巴上翘,四足扬起,足上腾起云烟,带飘带的绣球形似古钱,位于狮子的身下,图案夸张精妙,具有神秘飘逸的气息。

  凤纹  凤凰古称瑞鸟,被誉为百鸟之王,是由现实中的多种飞禽走兽组合而成的想象中的神鸟,象征高贵,吉祥,在新石器时代即出现了凤纹装饰,唐宋以来,凤纹成为各窑口瓷器常见的装饰纹样。玉溪窑中的凤纹比较典型,几乎都是与牡丹构成“凤穿牡丹”典型纹样,寓意富贵吉祥,并且凤纹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展翅飞翔,头部回首高昂,美丽的尾部舒展飘逸,精神抖擞,在繁茂 的牡丹丛中飞翔,有百鸟之王的绝代风华,线条流畅自若,神形兼备,主要用在玉壶春瓶和罐的腹部作为主题纹饰。

  马纹  马是人们喜闻以乐见的动物,被用于陶瓷装饰最早见于唐三彩上,元代时得到兴盛,但主要是以海马的形式出现,神马在汹涌的波涛中飞奔,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玉溪窑中马纹较少见,目前仅在古窑中发现有多件印花马纹,尽管马回首望天,口中吐出瑞气,脚下有星月装饰,以暗示马的神奇,但整个造型和神态更象一只经过长途跋涉后停下来踌躇不前的民间马,两蹄扬起,马尾下弯,马背上的马鞍清晰可辩,与今天当地的马鞍极其相似,与景德镇描绘的神骏大相径庭,可能融入了窑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表现了一种当地浓郁的民间生活趣味。

  雁纹  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常与芦苇相配成芦雁纹,景德镇元瓷上常见一种雁口衔芦苇展翅飞翔的定式,明瓷上则将雁置于芦苇滩汀之上 ,充满一种野逸气息。玉溪窑的雁纹发现较少,有一种青花翔雁纹碗,画的是一只大雁展翅飞翔在天上,头部伸长,左右两侧各有一片祥云,自在高飞,构图简洁明快,意境旷远,线条飘逸潇洒,出神入化,翔雁纹似乎表达了窑工的思乡之情。

        3、人物纹饰

  人物图案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装饰纹样,尤其是宋元以来比较盛行,与当时流行的戏曲版画、小说等很有联系,所以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中常见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历史人物和戏曲故事的图案,玉溪窑也学习和借鉴了这种装饰手法,题材主要是琴棋书画仕女图和高士图,用在罐的腹部作主题纹饰,一般采用如意形开光分成连续的四个图案,分别描绘仕女操琴、下棋、读书、赏画等内容,与景德镇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图案比较接近,高士图则是描绘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题材,比如读书、对奕、松下散步、水边远眺等,绘画的人物神形兼备,活灵活现,五官精妙绘出,衣着服饰层次丰富,具体了一种娴熟细腻的绘画技法,可看出明显的学习内地装饰方法的痕迹。

        4、文字装饰

  在陶瓷上题诗写字作为装饰,在长沙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德化窑等各窑口中都有发现,密切了陶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玉溪窑中的文字装饰主要有“子”、“海”、“王”、“人”、“生”、“化三”、“上”、“元”、“常佳”等,其中“元”和“常佳”发现几件,采用青花书写在盘心,字体秀逸挺拔,笔法精妙,推测是一种吉祥语,表达一种美好的祝福。而其它文字主要是书写在圈足底部,有的是墨书,有的压印上去,有的是用钴料书写而成,未罩青釉,书写简率,随意,估计是为当时的产品所作的记号,可能是窑工的记号,也可能是窑主的记号,也可能是定烧瓷器的货主的记号。

        5、辅助纹饰

  龟背锦  借鉴织锦图案的一种纹饰,是玉溪窑的典型纹样之一,主要出现在青花碗的外壁,往往在碗外壁的上下弦纹之间绘上下两个圆圈,并呈二方连续展开,使整个碗壁分布繁密的由圆圈在内心填圆实点的图案,看似乌龟背甲,故称龟背锦,具有吉祥的寓意。

  月华锦  出现在青花盘心,图案比较特殊,采用青花留白的方式绘成一朵盛开的花朵,花瓣清晰流畅,似螺旋形,有月华般的美丽,与景德镇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比较相似。

  云纹  常用在竹石湖景纹中,大片大片如意形云纹缠绕连绵,也有的用在碗、玉壶春瓶、罐的下腹缠绕一圈,作为点缀,有时作为开光装饰的轮廓纹出现,多呈如意形。

  回纹  常出现在罐的口沿作辅助纹饰,用短横竖线环绕成回字形呈二方连续展开,但在玉溪窑中更多的是分布在盘的口沿内侧,往往简化变形,宽扁,多见横线。

  斜线水波纹  绝大多数的玉壶春瓶、罐的肩与腹相交处均有,主要由两组相反相交斜线组成,并成二方连续展开,有的还在交叉处点上一圆点象征石子,整个图案就象景德镇水波礁石纹的简化和变形。

  卷草纹  多用在与水波纹一样的位置,主要用于分隔肩部和腹部的主题纹饰,缠枝相连的草叶二方连续展开,比较细长,连绵不断,让人遐思。

  此外尚有杂宝、几何纹等辅助纹饰。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  纹饰是瓷器鉴定的一个有力鉴定要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纹饰特征,能够正确辨认瓷器上的纹饰,对收藏瓷器的爱好者来讲,犹如鱼得水。笔者就多年的收藏体会,对元“至正型”的纹饰特征

传统文化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  纹饰是瓷器鉴定的一个有力鉴定要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纹饰特征,能够正确辨认瓷器上的纹饰,对收藏瓷器的爱好者来讲,犹如鱼得水。笔者就多年的收藏体会,对元“至正型”的纹饰特征

传统文化 耀州窑瓷器装饰题材中的儿童形象

耀州窑瓷器装饰题材中的儿童形象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

传统文化 耀州窑瓷器装饰题材中的儿童形象

耀州窑瓷器装饰题材中的儿童形象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

传统文化 耀州窑佛教文化题材陶瓷赏论(上)

耀州窑佛教文化题材陶瓷赏论(上)  瓷器既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器皿,又体现着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在中国历史上,陶瓷器曾长期受到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很多器物带有不同程度的佛教文化色彩,堪称佛教文

传统文化 耀州窑佛教文化题材陶瓷赏论(上)

耀州窑佛教文化题材陶瓷赏论(上)  瓷器既是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器皿,又体现着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识。在中国历史上,陶瓷器曾长期受到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很多器物带有不同程度的佛教文化色彩,堪称佛教文

传统文化 宗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二)

宗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二)  北京出土的元青花束莲纹碗质量上乘。两朵盛开的莲花耐人寻味:在佛教的华严世界中有一朵名叫“光明蕊香幢”的大莲花,里面包藏着一个巨大的时空系统,包容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佛

传统文化 宗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二)

宗教与景德镇瓷器纹饰(二)  北京出土的元青花束莲纹碗质量上乘。两朵盛开的莲花耐人寻味:在佛教的华严世界中有一朵名叫“光明蕊香幢”的大莲花,里面包藏着一个巨大的时空系统,包容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佛

传统文化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一)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一)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这时的莲纹缺乏写实感,属于较为抽象的莲纹。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莲纹开始趋于写实。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

传统文化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一)

瓷器莲纹装饰的发展特征(一)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这时的莲纹缺乏写实感,属于较为抽象的莲纹。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莲纹开始趋于写实。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