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为何说诸葛亮在北伐时暴露了赌徒的思想

Posted 弱国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为何说诸葛亮在北伐时暴露了赌徒的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一生主要军事活动是北伐,几次北伐整体看来,诸葛亮所作所为都是违反军事规则的。当然,违反常规的行动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但诸葛亮的违反常规,总体上给人感觉很外行。这种违反常规也使诸葛亮的北伐充满矛盾和迷雾,爱诸葛亮的人正好借这种迷雾把诸葛亮想象成神,其实怎样,下面就对诸葛亮的违反常规处逐一论述:

  一、战争决策的冒进(与其谨慎的人格相左)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第二次北伐后,诸葛亮上表后主时说了这么一段有点赌徒味道的话。“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自己都没有任何胜算的把握,却不顾群臣反对反动战争,难道诸葛亮对北伐如此“上瘾”?(当年曹操南侵、刘备伐吴,都是兵力等各方面都颇有优势,居然被评价冒进,却没人说诸葛亮冒进)诸葛亮的军事才可比曹刘吗?蜀地还有韩信这样的将才吗?兵力和经济后盾能与魏抗衡吗?由此看来,其冒进程度是少有的,有悖于“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称号。

  这种矛盾使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爱诸葛亮的人会解释为政治战,但看诸葛亮对北伐的巨大投入,就知道不会是单纯的政治战。其实,诸葛亮“吞魏”的心理是很明显的!如果真得仅为魏国百姓还记得还有这个大汉,或者仅为了化解国内矛盾,而付出的却是国力消耗贻尽的沉重代价,所以说政治战不太可能。 应该说诸葛亮北伐是出于真心,且北伐的决策并没有错:因为弱国是拖不起的!一州之力量无法与九州拼持久战。错就错在蜀是在没有帅才的情况下出战,就这一点来说,北伐实在不该。不战死守自然早晚要灭亡,战又不能取胜,则反而会加快蜀国的灭亡。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假如我站在蜀的立场上,我会坚决反对北伐。

  二、军事指导思想过于谨慎(与草率发动战争相左) 既已没有胜算把握的情况下发兵,诸葛亮却又恢复了其“谨慎”,没有那种拼死一搏的精神了。没有任何一个军事家是从来不冒险的,诸葛亮由于战术运用上过分谨慎,把北伐引入死胡同,使战事发展成弱国所最忌讳的相持战的局面。 有人解释为由于蜀是弱国,诸葛亮必须吝惜军力,谨慎出战。这种说法不错,但越是弱国,越需吝惜军力,越是应该要谨慎发兵,战则必胜,可见诸葛亮谨慎得不是地方。

  三、将最好的战术安排一次用光(与其谨慎战略指导思相相左) 这是最令人费解的地方:从诸葛亮不从魏延直捣长安之计来看,说明他应该是谨慎和保守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战术安排,可见他认为北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步进行的。可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用了最好的战术安排(斜谷疑兵),所以后面几次北伐再也不敢用疑兵。

  说明诸葛亮并没有一个长期战略统筹和分步规划。况且,既然他并不想直捣魏国腹地,那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从第一次北伐来看,并往合理的方向猜想,他应该是想占有陇右的大片郡县,从而占据有利地形并增强自己的实力。可是后几次北伐都是非常被动、盲目,从出兵的地理取道上也看,战略目标很不明确,每次不是粮尽退兵,就是被阻在汉中。可见诸葛亮用兵是多么盲目。 冒进而谨慎,保守而盲目,这一串的矛盾和违规,既有天时地利的无可奈何,也有诸葛亮本人的失误,所造成的是一连串恶性循环,其结果,自然是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诸葛亮北伐时一共有多少兵力?和曹魏相差多少?

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就已经损失了大批兵力,而且国内百姓也不断迁出,想要征兵也变的非常困难。但诸葛亮还是制定了北伐的策略,不过当时诸葛亮一共有多少兵力呢?根据记载10万不到,但是曹魏足有40万兵力,这相差4

文史百科 如果历史上诸葛亮没有北伐,蜀国会怎么样?

我们知道,三国时的蜀国,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消耗了太多的国力,而接替他的姜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继续北伐,使得国力消耗更加严重。那么,如果当时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进行这些事情,没有要北伐,也不会坚持不懈

古董文物 木牛流马那么好用,为何诸葛亮刚死就没人用了

蜀国丞相诸葛亮,从建兴六年的时候开始出祁山出兵,结果因为街亭的失利,丢失了能够闪击魏国的机会,从那之后就只能不断和曹操拉锯。蜀道之难,诸葛亮可不用从李白的诗中体会,因为他已经有四次北伐都因为这种险恶的

古董文物 木牛流马那么好用,为何诸葛亮刚死就没人用了

蜀国丞相诸葛亮,从建兴六年的时候开始出祁山出兵,结果因为街亭的失利,丢失了能够闪击魏国的机会,从那之后就只能不断和曹操拉锯。蜀道之难,诸葛亮可不用从李白的诗中体会,因为他已经有四次北伐都因为这种险恶的

古董文物 木牛流马那么好用,为何诸葛亮刚死就没人用了

蜀国丞相诸葛亮,从建兴六年的时候开始出祁山出兵,结果因为街亭的失利,丢失了能够闪击魏国的机会,从那之后就只能不断和曹操拉锯。蜀道之难,诸葛亮可不用从李白的诗中体会,因为他已经有四次北伐都因为这种险恶的

文史百科 姜维北伐胜多败少蜀国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诸葛亮死后,姜维北伐的次数比诸葛亮更加疯狂,在24年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差不多两年一次。但是姜维的战绩还是不错的,整体来说胜多败少,但是最后为什么蜀国还是灭亡了呢?因为当时两国已经不属于一个量级了

文史百科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蜀汉是不是很富有?

三国时期,蜀国的人口一直都是三个国家中最少的一个,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可以说蜀国都不占据优势,最厉害的自然是实力最强的魏国。然而,尽管如此,蜀国仍旧经历了诸葛亮和姜维两个人加起来一共十多次的北伐,这

文史百科 历史上诸葛亮是怎么死的?他的最后一次北伐成功了吗?

三国之中说起谋士总是绕不开诸葛亮,无论是正史、演义还是民间传说,诸葛亮流传下来的故事实在太多了,特别是后来北伐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精彩对决,让我们看的目不暇接。那么喜欢三国的朋友们一定很好奇,这样一个大

文史百科 诸葛亮北伐失败最大原因是什么?诸葛亮有前车之鉴却被忽略

夷陵之战的失败加上刘备去世,蜀国好像瞬间进入到最危急的时刻,这时诸葛亮决定只能北伐以攻为守。诸葛亮在世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了,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想对魏国造成伤害实在太难。不过诸葛

文史百科 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