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Posted 纪年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历史常识的考查,且试题的数量和考查范围呈现出了日渐增加的趋势。

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中的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关于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宁夏卷中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卷中对干支纪年的考查;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关于姓氏起源题等。

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历史常识性知识。

历史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各种纪年、音乐文娱、科举官职、史学理论等等。

历史常识类的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考查范围以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

难度以识记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难。

在复习备考时,对这类知识要多注意,以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以下列举几类必须知道的历史知识。

(一) 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名号。

始于西汉,迄于清朝。

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判定依据主要看有没有“祖”或“宗”。

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朝廷也会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

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

常见的有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武帝、隋炀帝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一般认为由汉武帝首创,“建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年号。

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

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

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号为“贞观”。

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尊号也叫徽号,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是尊崇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

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的,死后也可以奉上,如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尊号也可以累加,如武则天用过的尊号有“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而是称号,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到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由于尊号太长,称呼不便,用得很少。

(二) 姓氏来源

我国姓氏繁多,《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左右。

通常所说的百家姓,只不过是集中了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100个常见姓氏。

姓氏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

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

如熊、牛、云等。

2. 以国名为姓。

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 以居住地为姓。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则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

4. 以次第为姓。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

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5. 以官职为姓。

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 以职业为姓。

如巫、卜、陶、匠、屠等。

7.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呼延、慕容、尉迟等。

8. 以谥号为姓。

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9. 因避讳而改姓。

如邱是讳孔丘等。

(三) 纪年方法

1.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单配单,双配双,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第一个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

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的乙,依此类推:

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 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

与公元纪年的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n,如民国三十年即1911+30=1941年。

4. 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

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公元元年前一年是公元前一年,后一年是公元一年,然后依次排列。

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

公元纪年中,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世纪中又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

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

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

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说来这是个大概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围内,也可以超出这个界限。

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

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

(四) 避讳问题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在封建社会,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不能直呼、直书其名,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

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 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名叫“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读作“征”了。

女真族唐时服属于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讳,改称“女直”。

“元来”改“原来”就是为讳朱元璋之“元”。

2. 官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不写海棠诗,在他留传下来的1400余首诗中,连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没有,《古今诗话》里点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3. 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现在不少人姓邱,其实,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并不姓邱,而姓丘。

春秋末年,孔丘被举为“圣人”,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所以就改“丘”为“邱”了。

4. 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1. 改字。

是将需要避讳的字改写成其他字,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做法。

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2. 空字。

是把需要讳的字去掉,不写在书上。

观世音菩萨,为避太宗讳而改为观音菩萨。

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王世充”写成“王充”。

3. 缺笔。

是将应避讳的字不完整写出来,而少写一两笔。

黄昏的“昏”字本写作“上民下日”,也是为了避讳唐太宗的“民”,才缺笔以“氏”代“民”写作昏。

(五) 地理山川

1. 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2. 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江东、江河、岭南、塞北、关内外、九州、西域等。

如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专指关中盆地。

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关东,秦汉时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是以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

明以后“关东”,乃山海关。

以辽、吉、黑为关东,关外。

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

江左、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

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3.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4.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北京: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六)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止。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1.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3.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七) 史料分类

1. 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一般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加真实可信。

2. 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随着新课程和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考历史试题更加突出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

而历史常识类试题的日渐增加可以引导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类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素养,又符合当今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也切合了目前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因此,在2010年高考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文史类试题予以高度重视,要对一些重要的文史常识进行整理复习,要精选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与历史常识相关的试题,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以保证高考取得更好成绩。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历史常识的考查,且试题的数量和考查范围呈现出了日渐增加的趋势。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中的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关于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

文史百科 中学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历史常识

1、杜牧,字牧之,晚年居于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2、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作品集《栾城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作家;苏

文史百科 中学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历史常识

1、杜牧,字牧之,晚年居于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2、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作品集《栾城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作家;苏

文史百科 中学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历史常识

1、杜牧,字牧之,晚年居于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2、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作品集《栾城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作家;苏

很值得收藏—孩子必须知道的77个中国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

很值得收藏—孩子必须知道的77个中国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

很值得收藏—孩子必须知道的77个中国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

文史百科 历史必须知道的重要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西周

文史百科 历史必须知道的重要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