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入定不定印一卷

Posted 世界

篇首语: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入定不定印一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127部第32一卷] 第0127部~入定不定印一卷

  唐三藏法

  三藏教序

  唐武天制  。大乘典。光秘赜於。三藏玄。著文於偈。斯乃牢系象。演幽深。第一空。名言之路。法相。之理兼忘。然。善根。。弘宣妙旨。寄。至若鹿野初。俨尊容於常住。辟。利於。所以地全身。之兆。空殿。爰法之征。八四千。分布浮之境。三十六。平等之居。敷演一音。而解。三句。劫。自夜掩周星。宵通。玉毫流彩。式彰之。金口芳。遂睹後秦之。修多夜之秘躅。因譬喻之要宗。授之本生。方之。立名差。而究理不殊。同相之源。涅之。朕幼崇教。夙暮依。思欲六道於慈舟。迥超苦海。四生於彼岸。永。牒之文。集峰台之秘。今於大福先寺翻院。所更三藏所言。入定不定印者。此明退不退之心。前二後三。有速。如教。同趣菩提。既神咒之功。最上。爰述下生之。法度人。三藏法等。缁俗之。绀坊之象。德包初地。道辚天。光我隆之基。更峻住持之。以久元年次庚子五月五日。功。重甘露之。方布大之。所冀芥城。。拂石年。泯。弘覃於百。拔被於沙。部帙流。列之於左。

  入定不定印  如是我。一薄伽梵。在王城鹫峰山中。大刍千二百五十人俱。菩摩诃六十百千那庾多。其名曰妙吉祥菩。自在菩。大至菩。王菩。上菩。集雷音王菩。如是等菩摩诃。而上首。一切皆得寂三摩地。健行三摩地。甚深不海潮三摩地。成就灌陀尼。成就佛色身陀尼。妙吉祥菩白佛言。世尊。惟世尊。菩演入定不定印法。我等入此法印故。便能解了。此是不定菩。求上正等正。於上智道而有退。此是定菩。求上正等正。於上智道而不退。世尊告妙吉祥童子言。妙吉祥。知菩有五行。何等五。所羊行。象行。日月神力行。神力行。如神力行。妙吉祥。是菩五行。妙吉祥。初二菩於上正等正。是不定。後三菩於上正等正。是得定。妙吉祥菩白佛言。世尊。何二不定菩求上正等正於上智道而有退。何三定菩求上正等正於上智道而不退。佛告妙吉祥。所羊行象行。此二菩求上正等正於上智道而有退。日月神力行。神力行。如神力行。此三菩求上正等正於上智道而不退。妙吉祥。何羊行菩。譬如有人大事因故。重事因故。欲五佛微世界彼自思惟。我今乘何乘而能越如是世界。便作是念。乘羊彼世界。妙吉祥。是人即乘羊路而去。久受苦行百那。忽遇大吹。令退八十那。妙吉祥。於汝意何。是人乘彼羊。或一劫或百劫。或千劫或劫。或不可不可劫。而能超越一世界耶。妙吉祥言。不也世尊。是人乘彼羊。或一劫或百劫。或千劫或劫。或不可不可劫。而能超越一世界者。有是。佛言。如是如是。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希求上正等正。便同共住止。承事近狎。若在林及於寺中同行。思惟乘教解其。或教他思惟乘教解其。由此受持乘教植善根故。智慧微劣退上智道。先修菩提之心慧根慧眼。然由受持乘教植善根故。令其根即便退失上智道。妙吉祥。譬如有人患目欲令故月。其目便愈。有怨家。即以一掬荜茇末。置其眼中遂。如是如是。妙吉祥。彼菩先修菩提之心慧根慧眼。然由受持乘教植善根故。令其根。即便退失上智道。妙吉祥。如是名羊行菩。妙吉祥。何象行菩。譬如有人大事因故。重事因故。欲如前微世界。彼自思惟。我今乘何乘而能越如是世界。便作是念。我乘彼八支具足上妙象彼世界。妙吉祥。是人即乘象路而去。於百年行二千那。忽遇大吹。令退千那。妙吉祥。於汝意何。是人乘彼象。或一劫或百劫。或千劫或千劫。或不可不可劫。而能超越一世界耶。妙吉祥言。不也世尊。是人乘彼象。或一劫或百劫。或千劫或千劫。或不可不可劫。而能超越一世界者。有是。如是如是。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希求上正等正。便同共住止。承事近狎。共受用。若在林及於寺中同行。思惟乘教解其。或教他思惟乘教解其。由此受持乘教植善根故。智慧微劣退上智道。先修菩提之心慧根慧眼。然由受持乘教植善根故。令其根。即便退失上智道。妙吉祥。譬如大木百千那。大海中波流泛。有空居多叉。於大海中之令住。以五千那。砧系之令住。妙吉祥。於汝意何。此之大木能越大海。有情作利益耶。妙吉祥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妙吉祥。彼菩修菩提之心受持大乘植善本。然由修法故。於一切智海之令退。不能趣一切智海。於生死海中不能救一切有情。妙吉祥。如是名象行菩。妙吉祥。何日月神力行菩。譬如有人大事因故重事因故。欲如前微世界。彼自思惟。我今作何神通力而能超越如是世界。便作是念。我作彼日月神力彼世界。妙吉祥。是人即便作日月神力路而去。妙吉祥。於汝意何。是人能越彼世界耶。妙吉祥菩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越如是世界。而於路多勤苦。佛言。如是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希求上正等正。不同共住止。承事近狎。亦不共彼受用衣食。不在林及於寺中同行。思惟乘教乃至一。亦不教他思惟乘教。常惟大乘。演大乘。妙吉祥。如是名日月神力行菩。妙吉祥。何神力行菩。譬如有人大事因故。重事因故。欲如前微世界。彼自思惟。我今作何神通力而能超越如是世界。便作是念。我作彼神力彼世界。即以神力彼世界。妙吉祥。於汝意何。是人能越彼世界耶。妙吉祥菩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越如是世界。佛言。如是如是。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希求上正等正。不同共住止。承事近狎。亦不共彼受用衣食。不在林及於寺中同行。思惟乘教乃至一。亦不教他思惟乘教。常惟演大乘。於深信大乘大乘受大乘者生恭敬心。奉向而共住止。承事近狎。常求大乘受持。以香香末香明。敬心供常惟大乘典。以喜心人演。於未菩心生恭敬。含笑先言。不粗犷。所柔令人。假使遭遇失命因。亦不大乘之心。若有菩。趣大乘。大乘。受大乘。常於此人起增上心而供。亦不他共诤。於未曾大乘典常希求。於法者起恭敬心生大想。於未菩亦生敬心。於他咎若不不诃。亦不好求他人失。常修行慈悲喜。妙吉祥。如是名。神力行菩。妙吉祥。何如神力行菩。譬如有人大事因故。重事因故。欲如前微世界。彼自思惟。我今作何神通力而能疾如是世界。便作是念。我作彼如神力越彼世界。即以如神力超彼世界。妙吉祥。於汝意何。是人能越彼世界耶。妙吉祥菩白佛言。世尊。是人速能超彼世界。佛言。如是如是。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希求上正等正。不同共住止。承事近狎。亦不共彼受用衣食。不在林及於寺中同行。思惟乘教乃至一。亦不教他思惟乘教。常惟大乘。演大乘。於身心常令清。於戒善法亦常安住。亦能令他身心安住戒法。若有菩。趣大乘。大乘。受大乘。常於此人恭敬向。承事近狎。所有衣食共受用。彼菩而共同住同行。常求大乘。取大乘。受持大乘。以香香末香明。敬心供。常惟大乘典。以喜心演大乘。於未菩不起慢心。於余菩亦令安住。含笑先言。不粗犷。所柔令人。於他亦。假使遭遇失命因。亦不大乘之心。若有菩。趣大乘。大乘。受大乘。以增上心喜奉。亦教於他恭敬供。亦不他共诤。於未曾大乘典常希求。於法者起恭敬心生大想。於未菩不生慢心。於他咎若不不诃。亦不好求他人失。既自行已教余人如是修。妙吉祥。如是菩自有情失菩者教令得。亦能令他教有情失菩者教令得。自有情失菩道者教令得道。亦能令他有情失菩道者教令得道。自有情失菩行者教令得行。亦能令他有情失菩行者教令得行。自有情失菩因者教令得因。亦能令他有情失菩因者教令得因。自有情失菩善巧者令得善巧。亦能令他有情失菩善巧者令得善巧。自有情失菩事者教令得事。亦能令他有情失菩事者教令得事。自有情失菩加行力者令得加行。亦能令他有情失菩加行力者令得加行。自有情失菩行依止者令得依。亦能令他有情失菩行依止者令得依。自有情失慈悲喜者令得慈悲喜。亦能令他有情失慈悲喜者令得慈悲喜。自有情失平等行者令得平等行。亦能令他有情失平等行者令得平等行。自有情不信三者令信三。亦能令他有情不信三者令信三。自有情失善法欲者令得善法欲。亦能令他有情失善法欲者令得善法欲。自有情被系囚者令得解。亦能令他有情被系囚者令得解。自有情有病苦者施以。亦能令他有情有病苦者施以。自有情失於佛所植善根者令得善根。亦能令他有情失善根者令得善根。自有情依怙者作趣。亦能令他有情依怙者作趣。自有情久睡眠者令得悟。亦能令他有情久睡眠者令得悟。自有情生下者令生。亦能令他有情生下者令生。自有情失菩提心者令得菩提心。亦能令他有情失菩提心者令得菩提心。自有情失法足者令得法足。亦能令他有情失法足者令得法足。自有情失福智者令得。亦能令他有情失福智者令得。自有情失大乘信者令入正信。亦能令他有情失大乘信者令得正信。自有情失戒者令住戒。亦能令他有情失戒者令住戒。自有情失法法者令其得法。亦能令他有情失法法者令得其法。自有情失和忍者令得和忍。亦能令他有情失和忍者令得和忍。自有情失止者令住止。亦能令他有情失止者令得止。自有情失菩精者令住精。亦能令他有情失菩精者令得精。自有情失布施知足者令得施等。亦能令他有情失施等者令得施等。自有情失念慧持行者令得念等。亦能令他有情失念等者令得念等。自有情失趣彼岸道者令趣彼岸道。亦能令他有情失趣彼岸道者令趣彼岸道。自有情不生佛家者令生佛家。亦能令他有情不生佛家者令生佛家。自有情失善友者令得善友。亦能令他有情失善友者令得善友。自有情失利有情心者令得利有情心。亦能令他有情失利有情心者令得利有情心。自有情失依法者令得依法。亦能令他有情失依法者令得依法。自有情失依智者令得依智。亦能令他有情失依智者令得依智。自有情失依者令得依。亦能令他有情失依者令得依。自有情失依了者令得依了。亦能令他有情失依了者令得依了。自有情失四正勤者令得四正勤。亦能令他有情失四正勤者令得四正勤。自有情失法利益伏者。令住法利益伏。亦能令他有情失法利益伏者。令住法利益伏。自有情者令得富。亦能令他有情者令得富。菩摩诃。於有情起大慈心悉令周遍。作如是念。彼有情依怙。趣。洲渚。宅。救者。我於何能有情作救耶。妙吉祥。譬如少妙翅王有大力意上妙高山。如神力行菩亦如是。具大善根勇疾之力。意能趣佛中生。能趣有情而作救。妙吉祥。如是名如神力行菩。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日日中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佛。河沙世界如意珠而用布施。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教一有情得流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流果。若有人教一有情得一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一果。若有人教一有情得不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不果。若有人教一有情得阿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阿果。若有人教一有情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果。若有人教一羊行菩令其安住菩提之心。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羊行菩提之心。若有人教一有情得象行菩提之心。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象行菩提之心。若有人教一有情得日月神力行菩提之心。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日月神力行菩提之心。若有人教一有情得神力行菩提之心。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教彼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得神力行菩提之心。若有人教一有情得如神力行菩提之心。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日日中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有情。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近事依三受五於佛教法生正信者。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近事。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第八人。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第八人。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流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流果。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一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一果。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不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不果。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阿果。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阿果。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羊行菩。其福彼量。何以故。妙吉祥。是菩摩诃。於何。以何事。菩提心。即於一不善而不。一佛法而不生。妙吉祥。由是菩具足如是不可思功德故。妙吉祥。譬如迦陵伽王在卵[-禾+卵]中自未已能彼一切群。由有深妙美音故。如是如是。妙吉祥。菩初菩提之心明[-禾+卵]。翳覆障。然能彼。由有回向善根行妙音故。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羊行菩。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象行菩。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象行菩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日月神力行菩。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日月神力行菩。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神力行菩。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神力行菩。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以一食施一如神力行菩。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如神力行菩。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此法深心信受。其福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造立十方一切世界微寺。供三千大千世界微。其僧房皆以浮檀金之所成就。以末尼而校。一切光以陛。末尼真珠璎珞以。幢缯幡列。如意珠王铎以其。檀以香泥用其地。曼陀。摩诃曼陀。曼殊沙。摩诃曼殊沙。末那。。拘物。分陀利。婆利沙。咀尼。瞿咀尼。跋。健地。如是等上妙而散布。以天妙衣天百味食而供之。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得佛名。若一切智名。若世主名。若形像乃至卷所有像。其福彼量。何有人合十指爪而恭敬。其福彼量。以明香。乃至佛一相功德。其福。於世受大富。乃至到於一切智智。妙吉祥。如一滴水投大海中。乃至劫火起不中。妙吉祥。菩亦。以少善根回向成佛。乃至一切智火生不中。妙吉祥。譬如月能星。光明大高。菩亦。以少善根回向成佛。而能彼。由其善根大高。妙吉祥。如正等有如是等不可思功德。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天妙衣天百味食。供十方一切世界微及菩。乃至河沙劫如是供。若有人能於此心生信受。其福彼量。何有人人演。其福最。何以故。是成佛因故。妙吉祥。若有男子女人。以嗔心侵量食衣服。若有人以嗔心侵信大乘菩乃至少食衣服。或一日中令其不食。其罪重彼量。何以故。一切三世。於劫修行施戒忍辱精禅定智慧。皆自身除。菩不。乃至毫厘施傍生。皆三不故。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心量戒定智慧解知。假使有人以嗔心於一信大乘菩戒支及所事令不成就。其罪重彼量。何以故。一切三世。於劫。所有戒定智慧解解知。皆自身除。菩不。乃至一日修戒定慧解解知。皆有情除。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心系十方一切有情置牢中。若有人以嗔心於菩所不欲眼背之而去。其罪重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心挑出十方一切世界有情眼目。若有人以嗔心於菩所不欲眼背之而去。其罪重彼量。妙吉祥。假使十方一切有情皆被挑目。有余人於有情起大慈心令眼平所得功德。若有人以清心而往瞻大乘菩。其福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能令十方所有囚皆得解。受王天帝。若有人以清心瞻大乘菩。其福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能令十方一切有情果所得功德。若有人教一信大乘菩。曾於佛所一善根令得增。其福彼量。妙吉祥。若有深信大乘菩於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皆令安住菩提之心所得功德。若有人以大乘法乃至一教示於他。其福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十方世界微。置於地鬼傍生。若有人於一初菩提心者而作障。其罪重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於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菩提心者而作障。若有人於一深信大乘菩菩提之心而作障。其罪重彼量。妙吉祥。假使十方一切有情。皆地鬼傍生。琰摩王界。有人救令出。教安住菩提之心所得功德。若有人令一有情於大乘中深生信解。其福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於十方世界中而生慢。若有人於一初始心菩生慢心。其罪重彼量。妙吉祥。假使有人於十方世界微。利。於十方界彰其名。若有人於一深信大乘菩利彰其名。其罪重彼量。妙吉祥。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一深信大乘菩。求正法故乃至施一水瓶。由此福得量王妙果。何施受持深生信解菩摩诃。世尊此已。妙吉祥童子。及菩摩诃。。天叉健闼婆阿揭路荼人非人等。皆大喜。信受奉行。

 

相关参考

佛教 不必定入定入印一卷

  [第128部第32一卷]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一卷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  不必定入定入印翻之  出世智道。亦名印。此印。或然不然。私情有指。未官用。何者私情。今且向心修行。名入。所乘劣。

佛教 不必定入定入印一卷

  [第128部第32一卷]第0128部~不必定入定入印一卷  元魏三藏瞿昙般若流支  不必定入定入印翻之  出世智道。亦名印。此印。或然不然。私情有指。未官用。何者私情。今且向心修行。名入。所乘劣。

佛教 入定不定印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妙吉祥问菩萨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种之行:一羊车行,二象车行,三日月神力行,四声闻神力行,五如来神力行。前二种有退,名为不定。后三种不退,名为入定。即入定与不定之法印也。

佛教 入定不定印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妙吉祥问菩萨之退行不退行。佛言:有五种之行:一羊车行,二象车行,三日月神力行,四声闻神力行,五如来神力行。前二种有退,名为不定。后三种不退,名为入定。即入定与不定之法印也。

佛教 佛法印一卷

  [第927部第61一卷]第0927部~佛法印一卷  宋北印度三藏沙施  佛法印  佛在。刍俱。是佛告刍言。汝等知。有法印。我今汝分演。汝等起清知。谛谛受。如善作意。念思惟。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

佛教 佛法印一卷

  [第927部第61一卷]第0927部~佛法印一卷  宋北印度三藏沙施  佛法印  佛在。刍俱。是佛告刍言。汝等知。有法印。我今汝分演。汝等起清知。谛谛受。如善作意。念思惟。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

佛教 佛如智印一卷

  [第251部第39一卷]第0251部~佛如智印一卷  失名附宋  佛如智印  一名佛法身  如是我。一佛在王城迦陀竹。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三。皆得陀尼。住空相三昧著法。得陀尼。知一切生根具足及

佛教 佛如智印一卷

  [第251部第39一卷]第0251部~佛如智印一卷  失名附宋  佛如智印  一名佛法身  如是我。一佛在王城迦陀竹。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三。皆得陀尼。住空相三昧著法。得陀尼。知一切生根具足及

佛教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入定不定印经之旧也。

佛教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入定不定印经之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