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变迁过程!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变迁过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谓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都是马科斯的理论,只适合欧洲西部的少数国家,不适合世界上其他国家。

用这个理论来套中国的历史,无异削足适履。

我国不存在奴隶社会这一阶段。

中国历史变迁过程大致如下:

1,上古:

在蒙昧时期,那时候文明不发达,炎帝衰落,无法控制诸侯,诸侯互相侵伐,岁无宁日。

后来,黄帝兴起,消灭以蚩尤为首的强暴诸侯,使得天下安宁,开始建设文明。

黄帝发明了衣冠、历法、文字、度量衡等各种制度,所以被后人称为“文明初祖”。

黄帝死后,他的孙子即位,文明得以继续。

后来的尧舜禅让,改变了父子传承的制度。

2,三代:大禹传子,建立夏朝。

夏朝、商朝、西周都是松散的联邦体系,统称三代。

在古代,把这种体系称为“封建”。

3,春秋战国:封建制度接替,道德让位于智力。

人民生活特别悲惨。

但这也是中国思想大爆发的一个时期。

(之前也许有,但没用留下任何记录)

4,秦。

秦是关键的一个时期。

之前是松散,之后是集权。

天下任何地方,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都听皇帝的安排,而非想以前那样,天子把某个地方分给大臣,让大臣世袭管理。

秦把人当作机器看待,毫无人性可言。

5,汉-陈。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仁慈很多。

汉朝开始,以孝道治理天下。

当时没有文武官之分,丞相也可以带兵打仗,大将军也可以治理国家。

6,隋-宋。

特点是文武官分治。

唐朝由于武官嚣张而灭亡,宋朝由于限制武官而灭亡。

7,元。

中国第一次亡国。

作为第三等、第四等人,开始出现奴性。

8,明。

恢复中华。

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经济迅速发展,称为世界的中心。

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又由于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红薯等,即使饥荒,也不会大批饿死人。

中国人口在明末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亿人。

9,清。

中国第二次亡国。

中华文明的大部分被摧毁。

而欧洲则进入工业革命,统治了世界。

10,民国。

民国虽然推翻了清国,但并没用恢复中华。

一直到现在,中国还在落在欧洲美洲国家后面。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中华疆域变迁史的领土变迁

五千多年以前,在亚洲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尧、舜、禹。大约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度,在河南禹县的钧台称王,建国号夏。夏朝

文史百科 中华疆域变迁史的领土变迁

五千多年以前,在亚洲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尧、舜、禹。大约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度,在河南禹县的钧台称王,建国号夏。夏朝

文史百科 芜湖的历史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

数学乐园 数的变迁

   请看下面一串数似像非像,只是数字的大小和位置有些变化。可是,你能排出它们的大小,并且说明它们性质的不同在哪里吗?

传统文化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

传统文化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

传统文化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论“北狄乐”的发展与变迁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

道教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地方道教变迁简介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地方道教变迁作者:黎志添出版:香港:三联书局(香港),2013年。书号:9789620434761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地方道教变迁》是由黎志添主编,是2009年11月香港中文

佛教 变迁之时代什么意思

梵名Kālāntar。本书为印度思想家泰戈尔(RabīndranāthThākur,1861~1941)之论文集。以孟加拉语撰写,一九三七年刊行。内分十四篇,包括:变迁之时代、思虑与无思虑、战争之原因

佛教 变迁之时代什么意思

梵名Kālāntar。本书为印度思想家泰戈尔(RabīndranāthThākur,1861~1941)之论文集。以孟加拉语撰写,一九三七年刊行。内分十四篇,包括:变迁之时代、思虑与无思虑、战争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