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李存勖后唐被灭国只因沉迷戏剧?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李存勖后唐被灭国只因沉迷戏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好,每个人都有,我们现在寻常人一般的爱好,业余时间发展发展,那是陶冶情操,但是在古代,尤其是皇帝,如果有个爱好,有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比如喜爱唱戏的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他认为再也不用操劳烦心,于是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好。殊不知,就是因为这个爱好,自己荒废了国政,导致刚建立的国家就这样被灭了。那么,事情的经过又是如何呢?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
李存勖称帝后,他认为大功告成,于是不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始迷上了看戏,还经常油头粉面的亲自登台表演,并取艺名为“李天下”。
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戏台上吊嗓子,连喊两声“李天下”,还没被自己的优美嗓音陶醉完,就被一个伶人(演员)上去扇了他个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问伶人为什么打他,伶人大义凛然的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那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还是伶人真心为他着想,那些个文臣武将什么时候说过那么高水平的话啊。
伶人从此受到皇帝宠幸,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后宫)和皇帝称兄道弟,而且还能肆意侮辱戏弄大臣,弄得是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李存勖还把伶人当作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时,他也经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补缺。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军队上下怨声四起、离心离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三月,李嗣源在满怀怨恨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进攻李嗣源,结果走在路上,经常老婆被抢的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势危急,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
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穷途末路,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把爱演戏的李存勖活活烧死在宫中,“李天下”就这样丧命在惊心动魄的特技效果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来从废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谥为庄宗。
文学大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唐庄宗的用人之道,虽然独树一帜,实为不可理喻,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相关参考
很多啊,比如勾践灭吴、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周武王伐纣、孙膑复仇庞涓,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李存勖“晋王三矢”等等,非常多,具体的话就需要你一个一个上百科查了,你上历史探秘网可以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章的,故事太长
很多啊,比如勾践灭吴、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周武王伐纣、孙膑复仇庞涓,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李存勖“晋王三矢”等等,非常多,具体的话就需要你一个一个上百科查了,你上历史探秘网可以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章的,故事太长
很多啊,比如勾践灭吴、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周武王伐纣、孙膑复仇庞涓,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李存勖“晋王三矢”等等,非常多,具体的话就需要你一个一个上百科查了,你上历史探秘网可以可以找到相关的文章的,故事太长
最有名的就是唇亡齿寒的这个典故了,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
最有名的就是唇亡齿寒的这个典故了,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
方孝孺(1357-1402),明代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
方孝孺(1357-1402),明代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
吕留良字庄生,号晚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思想家、出版家和时文评论家。他暮年为了不侍奉清朝廷而出家为僧,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在吕留良死后,他的弟子与曾静之等人四处传播吕留良的思想学说
吕留良字庄生,号晚村,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思想家、出版家和时文评论家。他暮年为了不侍奉清朝廷而出家为僧,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在吕留良死后,他的弟子与曾静之等人四处传播吕留良的思想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