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

  衣冠南渡是什么意思?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之事件。

  中国历史上有3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唐 "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一般认为,差不多从中华文明诞生一直到北宋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原地区都是经济的中心。伴随着战乱、政局动乱、人口、政权所作地的变迁等,中国历史上有3次大规模的文化、经济中心的转移,文学界一般皆描述为“衣冠南渡”,但史学界一般仅仅特指中原政权南移的永嘉南渡、建炎南渡为特指的“衣冠南渡”(历史研究者也有三者皆称的),通常在该词之前加前缀限定,如“晋衣冠南渡”、“宋衣冠南渡”,“永嘉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等,以示区别。

  1、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这是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由西晋京师洛阳南渡至建康(今南京)。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后西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

  晋统治者衣冠南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南移事件。

  2、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唐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史称“安史之乱”,这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前后7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随后,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时代,以及之后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段时间,从安史之乱的“明皇幸蜀”(历史书籍 www.lishixinzhi.com)到黄巢起义时的“僖宗幸蜀”,四川成为了唐王朝最后的回旋之所,也成为了人口迁移的另一个主要方向,之后朱温篡夺大唐正朔,另一只旁系的李氏子孙占据南方小部(即李煜的那个南唐,南唐李氏本姓却是徐),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迁移,南方地区与北方中原的差距开始缩小。有学者甚至认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一般认为,中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这次衣冠南渡,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3、靖康之难,衣冠南渡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族大量向南方迁移。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建炎南渡。

 

  一般认为,经过这三次主要的大规模南移,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汉族衣冠源远流长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

成语故事 优孟衣冠

  春秋时期楚国王宫艺人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

传统文化 衣冠禽兽最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成贬义词?

现在存在着很多古今异义的词语,但是一般来说,词性发生变化的词语还真是不多。现代在形容一个人品德败坏的时候,会用到这样一个词,衣冠禽兽,即穿着人的衣服的禽兽。可是这个词在诞生之初,意思与现在的相去甚远,

传统文化 衣冠禽兽最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成贬义词?

现在存在着很多古今异义的词语,但是一般来说,词性发生变化的词语还真是不多。现代在形容一个人品德败坏的时候,会用到这样一个词,衣冠禽兽,即穿着人的衣服的禽兽。可是这个词在诞生之初,意思与现在的相去甚远,

传统文化 “衣冠禽兽”原是学子士人追求的目标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明史•舆服志》,洪武24年(1391年)定,官吏所著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鸟,以示文明;武官绣猛兽,以示威猛。官员一至九品

传统文化 “衣冠禽兽”原是学子士人追求的目标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明史•舆服志》,洪武24年(1391年)定,官吏所著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鸟,以示文明;武官绣猛兽,以示威猛。官员一至九品

文史百科 东晋的历史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

文史百科 东晋的历史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

文章大全 战胜自我的名言

1.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巴金2.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此话最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佛家妙语3.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

文史百科 如东历史名人

历史人物徐述夔,栟茶镇人,著名的反清文人,因不满满清暴政,曾做:"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等诗句怀念明朝,痛斥满清,被乾隆开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