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谄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知识是果树,知识的应用就是果树上结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谄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谄者:谓为欺彼故,诈现恭顺,心曲为体。能障爱敬为业。乃至增长谄为业。如经说:忿、恨、覆、恼、嫉、悭、诳、谄。

三解 成唯识论六卷十六页云:云何为谄?为网他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谓谄曲者,为网帽他,曲顺时宜,矫设方便。为取他意或藏己失。不任师友正教诲故。此亦贪痴一分为体。离二,无别谄相用故。

四解 杂集论一卷十七页云:谄者:耽著利养,贪痴一分,矫设方便,隐实过恶为体;障正教授为业。矫设方便隐实过恶者:谓托余事以避余事。障正教授者:由不如实发露所犯,不任教授故。

五解 五蕴论四页云:云何为谄?谓覆藏自过方便所摄,心曲为性。

六解 广五蕴论十页云:云何谄?谓矫设方便,隐己过恶,心曲为性。谓于名利有所计著。是贪痴分。障正教诲为业。复由有罪,不自如实发露归忏,不任教授。

七解 法蕴足论八卷八页云:云何谄?谓心隐匿性,心屈曲性,心洄澓性,心沈滞性,心不显性,心不直性,心无堪性,总名为谄。

八解 俱舍论二十一卷五页云:谄谓心曲。由此不能如实自显。或矫非拨,或设方便,令解不明。

九解 入阿毗达磨论上十四页云:谄、谓心曲。

十解 品类足论三卷二页云:谄云何?谓心矫曲。

十一解 界身足论上三页云:谄云何?谓心曲。

相关参考

佛教 有谄什么意思

有谄瑜伽六十二卷一页云:云何有谄?谓自有过,而不能于大师智者同梵行所,如实发露。

佛教 谄什么意思

梵语māyā之意译。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为网取他意,而无法如实显表自己之精神作用。亦即心曲不真,将自己本心隐藏而对他人却故意装出顺从之心理作用。与「讨好」、「阿曲

佛教 谄什么意思

梵语māyā之意译。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为网取他意,而无法如实显表自己之精神作用。亦即心曲不真,将自己本心隐藏而对他人却故意装出顺从之心理作用。与「讨好」、「阿曲

佛教 谄有八种行七种事什么意思

谄有八种行七种事瑜伽六十八卷六页云:复次欲界中谄,有八种行,及七种事。云何八行?一、迷惑谄行,二、覆藏谄行,三、显示谄行,四、结构谄行,五、恭敬谄行,六、谋计谄行,七、推注谄行,八、现悲谄行。云何七事

佛教 三曲什么意思

三曲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七卷七页云:三曲云何?谓谄所起身语意业。所以者何?谄名为曲。由曲相法所起三业,说名为曲。是彼果故。问:复何因缘谄名为曲?答:直相违故。如有颂言:诸盘回屈曲,不平直不正,崄坑涧稠林,

佛教 三曲什么意思

三曲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七卷七页云:三曲云何?谓谄所起身语意业。所以者何?谄名为曲。由曲相法所起三业,说名为曲。是彼果故。问:复何因缘谄名为曲?答:直相违故。如有颂言:诸盘回屈曲,不平直不正,崄坑涧稠林,

佛教 无谄无诳什么意思

无谄无诳集异门论十三卷八页云:言无谄者:谄云何?答:诸心险性,若心奸性,若心曲性,心杂乱性,心不显了性,心不正直性,心不调善性,皆名为谄。无如是谄,故名无谄。言无诳者:诳云何?答:伪斗伪秤,伪函伪语,

佛教 无谄无诳什么意思

无谄无诳集异门论十三卷八页云:言无谄者:谄云何?答:诸心险性,若心奸性,若心曲性,心杂乱性,心不显了性,心不正直性,心不调善性,皆名为谄。无如是谄,故名无谄。言无诳者:诳云何?答:伪斗伪秤,伪函伪语,

佛教 六垢什么意思

意思为:恼、害、恨、谄、诳、憍等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

佛教 虚假什么意思

「真实」之对称。一般常将虚假不实、虚假谄伪连用。内怀虚假邪念,外现贤善精进之相,称为行为虚假行,或虚假杂毒善。〔观无量寿经疏卷四(善导)、大乘义章卷十二〕p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