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新加坡的道教简介

Posted 道观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新加坡的道教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1传入2早期的道观2.1金兰庙2.2天福宫2.3忠义庙3第二阶段4第三阶段5参考资料6相关条目

传入

道教是随着华人的移入而带到新加坡的。道教在新加坡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十九世纪,新加坡没有专掌神事的道士,信徒们按中国传统习惯自行设坛建庙,焚香膜拜。据说新加坡最早的道观是建于1796年的顺天宫。该宫供奉福建民间信仰的大伯公。

早期的道观

金兰庙

传说为流亡到南洋的反清复明义士所建。他们义结金兰,共图反清大业,故名其庙曰「金兰庙」。该庙供奉清水祖师和包青天。

天福宫

是新加坡最具影响的道观。建庙所需石栋、梁柱、砖瓦、琉璃等物,都由福建移民从中国用大帆船运来,历时20年方告修成。天福宫主要供奉天后妈祖。1973年,新加坡政府列天福宫为国家古迹。

忠义庙

供奉关帝、玉皇、大伯公等神。此外,随着华人的大量移入,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人士建立了各地域帮属的庙观,数量众多。

第二阶段

自1920年代后,开始有中国南方省籍的道士陆续到新加坡,设立道坛,执掌道观和从事科仪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新加坡的道士有福建帮、福州帮、兴化帮、广东帮和客家帮,其中以福建帮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

第三阶段

新加坡建国以后,道教发展趋于团结化及学术化。1979年,新加坡成立了三清道教会。该会在1985年举行了盛大的「全国水陆空超度大法会」,吸引了数十万人参拜。1990年三月,由三清道教会与其他27个道教组织联合发起组成了新加坡道教总会。道教总会于1994年举办了道教文化月活动,邀请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道教代表团共同举行斋醮仪式。1996年又成立了新加坡道教协会。该会已举办了三届大规模的道教节活动。该会还准备开设道教研究院,研究道教思想,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

陈耀庭:《道教在海外》,64-7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参考

道教 2013年5月简介

本月新闻湖北保康黄龙观举行开光大典新会紫云观举行「群聚紫云观太极交流会」《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镇江市润州道院举办首次传度法会新加坡宗教联谊会(IRO)代表团拜访

文史百科 新加坡简介中英文都要有

国名释义:梵语意为"狮子城"。别称:星洲、星岛国歌:《新加坡共与国国歌》。国花:热带兰花面积:618平方千米民族:华人占总人口的78%,马来人占14%。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或道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印

文史百科 新加坡简介中英文都要有

国名释义:梵语意为"狮子城"。别称:星洲、星岛国歌:《新加坡共与国国歌》。国花:热带兰花面积:618平方千米民族:华人占总人口的78%,马来人占14%。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或道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印

文史百科 新加坡简介中英文都要有

国名释义:梵语意为"狮子城"。别称:星洲、星岛国歌:《新加坡共与国国歌》。国花:热带兰花面积:618平方千米民族:华人占总人口的78%,马来人占14%。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或道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印

道教 道教建筑简介

道教艺术道教文学道教绘画道教音乐道教雕塑道教建筑道教建筑是道教供奉神仙的场所,也是道士修行、传道和生活的地方。道教建筑从汉晋时期的「治」、「靖」,至南北朝时期演变为规模较大的「馆」或「观」,到了唐代发

道教 道教散文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道教散文是道教文学的一大类型。其渊源可追溯于老子、庄子的哲理散文。由于早期道派的创立者大多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他们采用散文体式来编撰道教经

道教 道教手册简介

《道教手册》,道教学术著作,今人李养正主编。该书以手册的形式,全面地介绍了道教的内容。全书共有十六个部分,分别罗列了道教的各方面情况:第一部分为道教的历史发展,介绍了道教的渊源、形成以及魏晋南北朝、唐

道教 民国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东汉道教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道教宋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当代道教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的江西都督府取消了龙虎山正一的「天师」称号,道教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宫观田产也受到冲击。1928年,

道教 道教戏曲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道教戏曲的产生与神仙人物故事在社会上的流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脚本都以神仙为主角。目录1起源2特点3元代以后的发展4相关条目起源道教戏曲

道教 道教掌故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历史上将国家的旧制旧例称作「掌故」,后来氾指一国的典章制度或乡里人物等故实。道教掌故即在道门中被广泛认可的制度或故事。道教掌故相当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