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王重阳简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王重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重阳简介

  王重阳(公元1113年-公元1170年)为全真道的创教祖师。其原名中孚,字允卿,生于咸阳大魏村(今陕西咸阳市)。相传他身高六尺多,大眼睛、留长须髯,生在富有之家,王重阳经常以粟米借贷给贫民,在地方上颇有名望。王重阳二十岁时,修进士举业,落榜。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参加金廷武举,中甲科,因而改名德威,字世雄。在这之后于甘河镇(今陕西盩厔县),担任酒税监。他在女真族统治下,生活并不快乐,再加上饥荒的发生,王重阳的家中被群寇洗劫一空,于是他整日沉溺喝酒,不管家里俗事,一个人逍遥自在。

  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王重阳在甘河遇二仙,据称是吕纯阳(亦即吕洞宾)所化,授王重阳修道口诀。次年(公元1160年),他再度于陕西醴泉遇到仙人,得授秘语五篇,于是改名嚞,道号重阳子。大定元年至三年间(公元1161年-公元1163年),他在终南山南时村(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在活死人墓内闭关,并且在墓的四个角落各种一株海棠,预告将来传其教化于四海,当时有陕西醴泉人史处厚(公元1101年-公元1174年)来拜王重阳为师,学习性命之学。不久之后,王重阳迁刘蒋村(在祖庵镇)和道友结茅庵共修,再增收一弟子严处常(公元1110年-公元1183年),王重阳是其舅戚,严处常后来定居终南山修道。上述几位是王重阳早年所收入门的弟子。

  除此之外,教内传说王重阳遇到辽国燕相刘海蟾(生卒年不详),要他往山东传教。王重阳游终南山太平宫时,题字于壁上,预言自己的寿命只有五十多岁,然而他最后也真的只有活到五十八岁。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烧了茅庵,往山东传教。在掖城,有刘通微(公元1167年-公元1196年)来拜为弟子。同年七月,抵达宁海州,居住在马钰(公元1123年-公元1183年)家的南园,取名全真堂,这是「全真教」名称的由来。关于「全真」一词,早在王重阳居墓穴修道时已出现。他曾作〈活死人墓赠宁伯功〉一诗,收录有「存神养浩全真性」的诗句,证明存神与真性有密切关系。

  此后王重阳在山东成立五个会:一、文登姜氏庵,建三教七宝会;二、宁海州金莲堂,建三教金莲会;三、宁海州福山县,立三教三光会;四、在登州蓬莱县,建三教玉华会;五、莱州掖县,起三教平等会。这是王重阳的传教策略,在各地建立教会,广传全真教义。

  王重阳较著名的弟子,世称「全真七子」,依拜师先后,为丘处机(公元1148年-公元1227年)、谭处端(公元1123年-公元1185年)、马钰(公元1123年-公元1183年)、王处一(公元1142年-公元1217年)、郝大通(公元1140年-公元1212年)、马钰的妻子孙不二(公元1119年-公元1182年)以及刘处玄(公元1147年-公元1203年)等。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秋天,王重阳携弟子西行到汴京(今开封),住在王氏旅邸。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正月四日,留一颂而辞世。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朝廷诏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根据史料,王重阳的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十三卷;度化马钰的诗词,收录为《重阳教化集》三卷、《重阳分梨十化集》上、下卷。王重阳所言的修行法诀,收入:《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和《马自然金丹口诀》,这三卷是放在一起,署名终南山重阳子王喆撰。其次,王重阳的立教言论,由后代门人整理记录为《重阳立教十五论》一卷。

  王重阳劝人诵读的经典涵盖释、道与儒家,如佛家《般若心经》、道家《道德经》、《清静经》及儒家《孝经》。在全真教义中,王重阳尝试着融合三教的思想,将三教比喻为鼎的三只脚,缺一不可。并且在撷取儒、释、道三教精华中,找到人的共通性:真性,即人的本初真面目,也就是一个未经物欲染着的元始性灵。这是需要透过不断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

  全真道的修链有「功行」之说,包含真功、真行。王重阳引用《晋真人语录》强调:真功是修炼心性的功夫,要澄心定意,无动无作,真清真净,抱元守一,存神固气。借此说明真功的高度修行。而真行的意思,则是指修养仁德,济贫拔苦,救助别人的苦难,或化诱善人修道,强调人的善行与内在合一。

  全真教的教义与思想,以继承老子、庄子的道德性命之学为本旨,主张返求人类的本初真性,在当时以出家入道、清修苦行,带动不少人加入全真教的风潮。此和传统的正一道派以符箓、科仪的宗教活动大不相同,因此,有人称之为「新道教」。在动荡的年代,全真道成为烽火地区人民精神上的依靠,信徒遽增,声势日益茁壮,在元朝时期,更发展为华北第一大道派。此后,全真道流派众多,渗入社会各阶层,影响力播及四海,诚如王重阳在活死人墓时的预言一般,全真教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宗教力量,至今仍传续不绝。

  【撰写者】

  郑素春(东南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

  刘韦廷(辅仁大学宗教学所博士生)

  【参考文献】

  1.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洼德忠著,萧坤华译:《道教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蜂屋邦夫著,钦伟刚译:《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5.郑素春,〈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真性思想与儒、佛会通〉,《辅仁宗教研究》第25期(2012秋),页137-68。

  6.刘韦廷,《全真教的宗教医疗:以王重阳及其弟子为例》,台北: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8。

相关参考

道教 重阳王祖师仙迹记简介

重阳王祖师仙迹记,道教碑文,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刻,原存陕西省咸阳市双照乡大魏村,1963年移入咸阳市博物馆。螭首方趺,身首高332厘米,宽127厘米,厚34.3厘米。额隶书「重阳王祖师仙

道教 龙门派简介

丘祖创龙门派龙门派创于宋元间太祖师王重阳弟子丘处机祖师,故为重阳派的支派一种,主张继承重阳师训。惩忿窒欲──心神不摇,不管肉体久暂,只求精神永留融汇儒佛──重阳祖师建议门徒读《心经》、《孝经》、《老子

道教 五祖七真简介

五祖七真是众早期全真祖师的总称。五祖是指五位全真开派祖师,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和王重阳。七真是指王重阳七位主要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两宋时期南方的金丹道

道教 金莲堂简介

金莲堂,早期全真道的活动场所。据《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等记载,王重阳在山东携马钰、谭处端、丘处机、郝大通四弟子传教时,曾于大定九年(1169年)春得牟平人周伯通邀请至所构庵中居住,「榜曰金莲

道教 史处厚简介

史处厚(1101年—1174年),本名公密,号洞阳子。金朝乾州醴泉(今属陕西省)人。幼慕道门,大定二年(1162年)至终南山师事王重阳习全真性命之学,赐名号。重阳逝后,又师事马丹阳,训示修炼丹法。自是

道教 严处常简介

严处常(1110年—1183年),金朝京兆栎阳县(今属陕西临潼县)人。号长清子。幼习儒业,父母双亡后,迳往终南山刘蒋村,参拜舅戚王重阳为师。重阳授以内炼秘旨,居终南山,克志修道。大定十年(1170年)

道教 金元全真道教史论简介

金元全真道教史论作者:赵卫东系列:全真道研究中心丛书出版:济南:齐鲁书社,2010年书号:9787533324568 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为:王重阳与全真道的创立,全真七子拜师王重

道教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全真教创始人是王重阳祖师,他本名王嚞,是陕西  咸阳人,生于北宋末年,金朝初年(1112)。青年时期曾在金朝做官,四十多岁捐弃官位,隐居终南山,  凿穴修道。传说他在终

道教 甘水仙源简介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甘水仙源」,道教掌故之一。典出《甘水仙源录》。该书记载,正隆己卯(1159年)夏天,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背着一个壶,来到甘河镇,他于镇中

道教 綦志远简介

綦志远(1190—1255年)字子玄,号白云真人。金元时山东莱州掖县人。《甘水仙源录》载其世为着姓。父遵,大定七年(1167年)建龙翔观,敬奉王重阳,以及西游诸真人。志远师事丘长春。兴定二年(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