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世界上人口最密集(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

Posted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猜一猜世界上人口最密集(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一猜世界上人口最密集(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

专题08 人口

一、单选题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答案】1.A 2.D 3.B

【解析】1.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B错。故答案选D。

3.由1 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4-5题。

4.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5.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B 5.A

【解析】4.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

5.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山东·高考真题)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1. 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A。

(2022·浙江·高考真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7-8题。

7.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

8.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 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 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

【答案】7.C 8.C

【解析】7.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换人速度加快,B错,C正确;随着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优势逐渐消失,D错。故本题选C。

8.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涌入,会降低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聚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人力资本优势,城市群的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C正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可以降低农村人口数量,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上升,D错。

二、综合题

9.(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解析】(1)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新建企业、外来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3)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一、单选题

(2021·江苏·高考真题)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

2.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

3.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答案】1.C 2.A 3.C

【解析】1.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

2.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

3.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4.(2021·天津·高考真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分析我国农民工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因是( )

A.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B.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C.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D.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其就业岗位增加,故A项正确;我国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下降,故B项错误;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故选A。

(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5-7题。

5.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6.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7.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答案】5.B 6.D 7.C

【解析】5.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

6.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

7.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2021·湖南·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9.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8.D 9.B

【解析】8.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D。

9.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2021·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10-11题。

10.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11.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C 11.D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1.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021·浙江·高考真题)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12-13题。

12.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13.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答案】12.B 13.A

【解析】12.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15-19岁比例减少,A错误;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因此25-29岁数量增加,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B。

13.结合上题分析,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故选A。

(2021·北京·高考真题)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14-15题。

14.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答案】14.A 15.C

【解析】14.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

15.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没有矿产信息,所以不适合开矿和水上漂流,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加剧荒漠化,故ABD错;适合在绿洲上适当开垦土地、种植棉花,故C正确。

(2021·海南·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冰川广布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乙处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是造成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A正确。读图可知,图中乙处位于东海岸,海拔较低,B错误。由图可知,乙处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气候,不是造成人口稀少的原因,C错误。乙处位于中纬度,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

一、单选题

(2020·全国新课标Ⅲ·高考真题)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1.D 2.C 3.B

【解析】1.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选C。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

(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4-5题。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广东

1505

1

2150

1

浙江

369

2

1182

2

上海

313

3

898

3

江苏

254

4

738

4

北京

246

5

705

5

福建

215

6

432

6

天津

73

12

299

7

山东

103

10

211

8

新疆

141

7

180

9

辽宁

104

9

179

10

内蒙古

55

15

144

11

河北

93

11

140

12

云南

116

8

123

13

  1. 据表1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5.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答案】4.B 5.D

【解析】4.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

5.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020·山东·高考真题)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7.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6.C 7.D

【解析】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7.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相关参考

平凉新型榨油机(猜一猜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有多少是从美洲传入中国的)

今天,我们餐桌上的很多食物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货”,而是从遥远的美洲大陆引入中国的。它们是怎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呢?请听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农业史学者李昕升在“一席”演讲中讲述美洲作物的中国故事。『...

我也能出一个字谜请大家猜一猜(农村老人说谜语 请大家猜一猜)

...扯破。(打一食物)2、一个小枣,三间屋子zhuo不了,(猜一猜是什么灯)3、麻屋子红帐子,里边坐个白胖子。(打一食物)4、一座小庙两头翘,光会拉不会尿。(打一家禽)5、一口小锅炒芝麻,炒仨蹦俩,(打一字)6、一点...

液压方枕机(猜一猜,整修道岔的“医生”需要哪些“神器”?)

外科医生做手术需要不少的医疗器械手术刀、止血钳、直角钳……有些我们见过但叫不上来名称那你知道整修铁路道岔的“医生”手中有哪些“神器”吗这你可真不一定见过呢在铁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轨道线路上的道岔“医疗...

液压方枕机(猜一猜,整修道岔的“医生”需要哪些“神器”?)

外科医生做手术需要不少的医疗器械手术刀、止血钳、直角钳……有些我们见过但叫不上来名称那你知道整修铁路道岔的“医生”手中有哪些“神器”吗这你可真不一定见过呢在铁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轨道线路上的道岔“医疗...

海绵为什么是动物(猜一猜:海洋里的海绵是植物还是动物?8月11日蚂蚁庄园最新答案)

蚂蚁庄园的最新知识问答问题是猜一猜:海洋里的海绵是植物还是动物?选项有A、动物;B、植物。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在野外挖到魔芋块茎,可以生吃吗?问题选项一个是A、别吃,有毒,一个是B、能吃,纯天然。针对今天...

海绵为什么是动物(猜一猜:海洋里的海绵是植物还是动物?8月11日蚂蚁庄园最新答案)

蚂蚁庄园的最新知识问答问题是猜一猜:海洋里的海绵是植物还是动物?选项有A、动物;B、植物。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在野外挖到魔芋块茎,可以生吃吗?问题选项一个是A、别吃,有毒,一个是B、能吃,纯天然。针对今天...

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及原因(2023届高考地理部分知识点归纳(中国地理部分))

...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海陆位置使我国深受海陆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欧洲西部的人口特点(欧洲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中,面积第二小的大洲,总面积约1016万平方公里。不过欧洲人口达到了7.4亿,仅次于亚洲和非洲,排名世界第三位。一个地区人口的多少和地理环境有着很大关联,欧洲是世界上地理环境非...

水资源的资料(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6 海水的性质和海-气相互作用)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16海水的性质和海-气相互作用(模拟练+真题练)(2022·湖南·岳阳市十四中模拟预测)西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20′,东经142°11.5′,被称为“地球第四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