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得意门生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Posted

篇首语: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得意门生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得意门生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子路是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徒弟,他的一生可以用悲壮一词来形容,他想退出朝内纷争,却又不愿丢掉忠心之名,最后只能以死换取自由,实属无奈。子路性格刚直,早年好勇尚武,据说还陵暴过孔子,后来孔子对他设礼以教,这才有了这位徒弟。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负责当孔子的侍卫,一路上帮了孔子很多。子路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可能后人对他多多少少也有些误解。

子路死前向对手提一奇怪要求,被耻笑上千年,其实是我们错怪他了。子路战死后,孔子为何不再吃肉酱了?

在距今2500年前的一天,卫国都城朝歌,发生了一场流血的政变:卫国大夫孔悝的母亲伯姬与人合谋,拥立其弟蒯聩为君,并胁迫孔悝去弑杀卫出公姬辄。其实,蒯聩与姬辄是父子关系,卫国国君之位本来应该是蒯聩的,但是,一件事却改变了一切。

蒯聩为太子时,与其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交恶,蒯聩就联合密友戏阳谋刺南子。结果,戏阳却临阵反悔,蒯聩屡次向戏阳示意,南子发现了蒯聩的阴谋,告知灵公。灵公大怒,蒯聩被迫逃往宋国,后又投奔晋国赵氏。

蒯聩逃走后,卫灵公欲立少子郢为太子,公子郢坚辞不受。卫灵公死后,灵公夫人让公子郢承灵公之意即位,公子郢却让前太子蒯聩之子姬辄即位,是为卫出公。

卫出公即位后,晋国的赵简子派人送蒯聩回卫国,想让蒯聩即位。卫国人听说后,发兵阻击蒯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此后,卫出公连续在位十二年。

直到卫庄公元年(公元前480年),蒯聩在姐姐伯姬的帮助下潜回朝歌,谋刺卫出公。卫出公闻讯后,在他人的帮助下,逃到齐国避难。

当时,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子路,就是事件当事人孔悝的邑宰,听说孔悝被人胁迫,就冲进朝歌救主,结果,遭到蒯聩的手下石乞等人的截杀。混战中,子路的冠缨(就是帽带子)被石乞的大戈砍断了,头上的帽子一下子就歪了下来。子路这才停下手来,将帽带子重新接好,将帽子扶正。

而石乞等人却不是温雅君子,趁机向子路发动攻击。子路临死前说:“君子死,冠不免。”意思是,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在系好帽缨的过程中,子路被人砍成肉酱。

大子(蒯聩)指闻之,惧,下石乞、盂□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左传·哀公十五年》)

孔子听说子路惨死卫国后,伤心欲绝,从此再不吃肉酱。据《论语·乡党篇第十》所载,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有“八不食”,其中由最著名的一句就是“不得其酱,不食”。但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子路,他从此戒了这口福。

关于子路的“结缨而死”,常常遭到后世人的耻笑,说他为人太过迂腐,为了形象,连生死都不顾。其实,这是我们错怪子路了。

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宏杰先生对于“子路正冠”就有着不同于前人的思考。子路在战争中阵亡,临死前还不忘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正冠而死。重视仪表、重视细节,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教养。子路在敌人的刀锋下系好帽缨,体现了贵族式的在死亡面前的从容不迫。

为此,他还选取了一个西方贵族社会的例子来类比。法国大革命高峰的时候,路易十六和皇后都被送上了断头台。皇后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留下了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优雅的一个道歉:“对不起,先生。”

正如这位皇后的下意识反应一样,“贵族文化”的首要特质就是优雅。子路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叫迂腐,叫教养,叫贵族风度。

中国贵族阶层的形成,要远远超前于西方世界,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旦时代。周公旦,姓姬,名旦,系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又被称为周公。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后,过了三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国。社会安定后,周公对王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为封建贵族精神养成之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贵族精神,却被利欲熏心者给破坏掉了,孔子为此痛心疾首,痛陈春秋战国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了恢复礼乐,孔子这才开门办学,要培养具有贵族精神的新一代人才。但是,孔子的这种努力,是堂吉可德式的自不量力,他的学生们虽然可以具有贵族气质,但是,别人却不给展示的机会,比如子路,当一个君子(君子就是孔子心目中的贵族)遇到一群小人,结果就是惨遭毒手。

贵族精神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贵族精神的消亡,仅仅需要一代人就足够了。

相关参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下句

...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赏析

韩诗外传孔子观于周庙译文

  《韩诗外传》孔子观于周庙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用来给宽待赦免的人坐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宽待赦免的...

门生、监生、荫生、贡生有什么区别

...门生“门生”大概由“门人”一词演化而来,春秋时期,孔子首开私塾讲学,他的三千弟子都自称是孔子门人。到秦汉时期,一些权贵家族或儒学大师对其弟子都称为门生,比如东汉末年的袁绍就是“门生故吏遍天下”。汉代选...

为什么尊重孩子心中的城池

1、正据记载,孔子带弟子去泰山,在一个村口被小孩子挡住去路。赶车的子路与小孩争执起来,双方都指责对方不懂礼貌。当孔子下车询问时,小孩指着不远处自己用泥巴筑造的一座城池说:前面有一座城池,是车子绕过城走呢,还是城...

为什么尊重孩子心中的城池

1、正据记载,孔子带弟子去泰山,在一个村口被小孩子挡住去路。赶车的子路与小孩争执起来,双方都指责对方不懂礼貌。当孔子下车询问时,小孩指着不远处自己用泥巴筑造的一座城池说:前面有一座城池,是车子绕过城走呢,还是城...

水龙头叫法的来历(善读「论语」719:好学而发愤忘食,志道故乐以忘忧)

「述而篇第七」19【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子路答不上来。孔子就说:“你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啊,发...

由也为之的“为”什么意思

  “由也为之”的“为”的意思:做、干。“由也为之”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这句话是子路说的,意思是: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的话。  “由也为之”的出处  “由也为之”...

怎样做松花粉酒(随解元曲|你可用松花酿过酒?)

...,倒是比当年陆游来时好些,他眼里此处不过荒丘。当年孔子在荒野里迷了路,派子路去问路的那两个狂生长沮、桀溺,不晓得他们的魂灵有日经过这里,会说些什么。吴宫何为?说不上便是吴王夫差曾经

少正卯怎么死的,少正卯是什么样的人

...卯能言善辩,还曾开办私学,招收了不少学生,甚至还把孔子的学生都给吸引了过去。孔子评价少正卯,说他集结了五种恶劣的品性,而且有惑众造反的能力,这样的人不可不杀。而少正卯最后也是以“君子之诛”被杀。当然孔...

少正卯怎么死的,少正卯是什么样的人

...卯能言善辩,还曾开办私学,招收了不少学生,甚至还把孔子的学生都给吸引了过去。孔子评价少正卯,说他集结了五种恶劣的品性,而且有惑众造反的能力,这样的人不可不杀。而少正卯最后也是以“君子之诛”被杀。当然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