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尧帝是个天文学家

Posted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说尧帝是个天文学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说尧帝是个天文学家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尧舜禹是我国上古时期圣人的代表,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不过由于时代太过于久远,所以如今我们很多对于尧舜的了解并不是那么深入的,慢慢的,他们就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而存在着。《史记》中的第一章《五帝本纪》对尧舜禹等大帝的记载比较细致,今天我们就通过《史记》来看一看,尧舜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而获得了如此大的殊荣呢?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尧帝,名字叫放勋。他的仁德像天空一样浩大,他的智慧像神明一样高深。人们像追逐太阳一样跟随他,像遥望云彩一样仰慕他。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

尧帝虽然富贵,却不骄纵。通过上一章我们知道,尧帝是喾帝的儿子,身为当时整个华夏统领的儿子,尧的生活质量肯定是不差的,可以用“富贵”来形容,虽然生活富贵,但尧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待人亲和。

黄收纯衣,舜帝头戴黄色冠冕,身穿黑色朝服。我国古代皇帝所穿的衣服,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一直到明朝,皇帝最正式的服装,也叫朝服或者冕服,都是黄冠黑服,在天子登基或者祭天等大型活动上,皇帝穿的都是这样一套衣服。

这个礼服制度,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时候一直传承到明朝,具体就是下面这样: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剃发易服,满清皇帝的审美比较蛮夷化,把黄色当成皇室专属的最尊贵的颜色,然后很多不学无术的编剧,瞎写瞎拍,大家都以为我们从古至今,皇帝都穿清一色的黄色衣服。

后来中华帝国洪宪皇帝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他穿的就是这样一套略微修改了的标准冕服,大家可以看一下:

彤车乘白马。除了衣冠,自古以来,天子的出行规格也是有专门规定的,《周礼》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天子的马车,标配就是六匹同一花色的马,一般用白马。

尧帝的马车,就是六匹白马的一辆车。这样的标准,一脉相承到春秋时期,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失去了宗周的大片王畿土地,整个王室一下子变穷了,连六匹马的马车都凑不出来,也就更加没能力领导各个诸侯了。

到了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已经没有人管那一套规定了,礼制上的僭越层出不穷,一些卿大夫都开始乘坐六匹马的马车。这种僭越,在春秋末期就已经有苗头了,只不过大家还不敢明目张胆,孔子看到这种情况,所以大呼“礼崩乐坏”。

可能我们现在很难理解孔子当时的呼吁,不就是几匹马拉个车嘛,但是我们现在算算,从黄帝那个时候定下的那一套规矩,传承到春秋时期,两千多年了,突然这套规矩崩坏了,孔子作为当时一个知识分子,目睹这样的情况,他四处疾呼,希望阻止这种崩坏。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孔子时代的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巨变的压力,就像我们现在,可能同样也不会理解,三百多年前,在满清骑兵的屠刀下,我们的祖先,不得不刮掉自己的头发,穿上蜈蚣服时,内心所经历的幻灭。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尧帝能发扬高贵的品德,让整个家族亲密和睦。这句话里面的“九族”不是指民族,而是后来“诛九族”里面的九族,一个家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还有内外亲戚。

九族既睦,便章百姓。自己的整个家族和睦了之后,并治理百姓诸侯。我们现在只知道有百家姓,这一百个姓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黄帝那个时候赐封到华夏各地的诸侯。一直到汉朝以前,整个中国社会,对于姓氏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根本不会让人改姓,胡乱改姓甚至会被杀头,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姓氏也是一脉相承的,知道你姓什么,就知道你祖上是哪一支以前做过什么贡献。

但是这个姓氏管理制度,在晋朝时期崩坏了,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华夏相当悲惨,当时很多胡人改了汉姓,百家姓开始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在五胡乱华之后,虽然很多胡人改了汉姓,但当时很多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表,胡人就算改了汉姓,汉人族谱上一查没有你,也就知道你的出路了,所以隋唐时期华夷之防也还是制度性在贯彻,隋唐还敢用胡将。

但不幸的是,唐末黄巢起义,士族基本上都被屠戮,士族们的族表、族谱也被焚烧殆尽,十不存一,这可把后面的宋、明坑惨了。这个话题不扯远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讲。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百姓明章奉典,自然诸侯万国也就和睦了。

我们可以看到,对尧帝的这段叙述,尧帝的行为,很符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追求。“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这是尧帝能够做到修身;“能明驯德,以亲九族”,这是齐家的过程;“九族既睦,便章百姓”,这是治国的过程;“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这是平天下的过程。

孔子笔削六经,他自己都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自己没有提出什么原创性的思想观点,他只不过是把古代的很多典籍、思想重新讲述了一遍,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并不是发源于孔子这里,而是我们华夏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价值观。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在前面两章讲黄帝、颛顼帝、喾帝的内容中我们就有提到,太古时期,华夏领导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观测日月,制定历法。

当时制定的历法还不完备,所以经常要修改,因此每个领导者这里,观天授时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尧帝命令羲氏、何氏,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制定相应的历法,并颁布给人民群众,以作为农事生产的依据。

而在尧帝这里,华夏历法的制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yáng)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

尧帝又命令羲氏的第二个儿子,到郁夷这个地方,测定太阳升起的准确时刻。这个“羲仲”是谁呢?在我们古代,一家兄弟之间按大小排行,有“伯(孟)、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就是最小的那个,老幺。

“羲仲”就是羲氏排名老二的儿子,命令他到郁夷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确切位置,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但大概位置就在山东半岛哪里,当时华夏日出最早的地方。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这个日中,说的不是一天的中午,而是春分。羲仲是怎么测出白天和夜晚等长的春分的呢?我们知道,当时羲仲在最东边,每天记录日出的时刻,一年、两年、三年,这样下来,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加上立杆测影的图形,就会知道仲春是哪一天了。

“星鸟”,说的就是春分这一天,朱雀七宿运行到了最南方。在周年视运动体系里,以北天极为不动的拱极星,天球围绕北天极旋转。可以把天球划分为四个区域:北方玄武七宿,东方苍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为什么是二十八呢?因为以天球上的恒星为参照,恒星月周期为27.322天,取整数为28天。用二十八宿,环天球一周,这样就可以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来确立四季和节气。宿,是月球宿留之意。

春分在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通过观测天文,以定历法,通过历法,再指导农时,农时最关键的节令,就在于春分时播种。

其民析,鸟兽字微。这个时候百姓都到田野里面耕种了,鸟兽也开始交配,“春天到了,大地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

尧帝又安排羲氏的第三个儿子,到华夏的最南边去,观察太阳向南运行的规律。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春夏的时候,太阳是越来越靠北的,而到了秋冬的时候,太阳就越来越靠南边,羲叔就是研究太阳往南的运行规律。

日永,星火。日永指的是夏至,白天最长的这一天,这天苍龙七宿的心宿运行到了最南边,仲夏日到了。

其民因,鸟兽希革。这个时候,人民群众都搬到了高处,为什么要搬到高处呢?因为夏季是洪汛期,降水量很大,我们现在夏天到处经常发大水、洪水,五帝那个时候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所以那个时候夏天的降水量,也会比现在多得多,发洪水是常事,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大禹治水。

夏天这个时候鸟兽的皮毛还不够丰满。

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

尧帝又命令和氏的第二个儿子,到华夏的最西边,观察记载太阳下落的数据,分析规律。

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夜中,就是秋分,白天和夜晚等长,玄武七宿的虚宿运行到了正南方。

这个时候,百姓迁徙到原野上,鸟兽开始长出整齐的毛了,动物们都贴秋膘准备过冬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五帝时期,老百姓们还是过的一个迁徙的生活,还没定定居下来,主要就是夏季汛期的影响,到处喜欢发大水,华夏先民的定居,要等到大禹治水之后才实现,所以禹也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mǎo),以正中冬。其民燠(yù),鸟兽毛氄(xiǎn)。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chì)百官,众功皆兴。

尧帝又命令和氏的第三个儿子,到华夏的最北边,有步骤的安排冬季储藏的事情。白天最短的这一天是冬至,冬至的时候,西宫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出现在了正南方。

这个时候,老百姓都进入了温暖的室内,开始猫冬了。鸟兽的羽毛也比较浓密,五帝时期,华夏先民虽然开始农耕生活了,但游猎生活的喜欢还保留有一些,先民们一般就是冬天打猎,这个时候的动物肥,毛也亮,这也算是“循天之行”的一个体现。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通过羲氏、和氏他们在四地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之后,尧帝带领人们做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周年历历法,在这个历法里面,一年被分成了366天。

我们知道,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一年的准确长度是365天还多了几个小时。如果一年按照366天来算的话,10年就会多10天,30年就多出了一个月,历法就不准确了。所以尧帝领导的天文团队,就发明了一个方法,叫置闰月。

尧帝带领人们整理出来的这套历法,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就是我们所使用的农历,当然,相比尧帝那个时候,做了一些改动,但核心的东西没有变。

那么这套历法里面,是如何置闰月的呢?首先我们农历规定冬至所在月份必须是十一月;其次一年冬至到次年冬至之间,如果除去各自冬至所在月以外只有11个整月,那么在这段时间(两个冬至之间)内不需要安排闰月;如果有12个整月,则需要在这段时间(两个冬至之间)内设置闰月。

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农历每月是29.5日,两个月下来就会相差1天,所以总会出现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但是每一个普通的农历月都必须要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所以凡是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设为“闰月”。

这就是置闰的操作,研究完这个我已经被尧帝圈粉了,也被我们华夏再度圈粉了,我们的祖先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系统性天文学知识的。

有了这样一套稳定的历法指导,百姓们可以安定的从事农业生产,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虽然有了靠谱的历法,但是华夏族群的生存繁衍依然面临很大的威胁,那就是滔天的洪水。我们华夏最强天团是如何战天斗地,带领华夏民族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的呢?我们下一章继续讲。

相关参考

快灵通电子词典(唐代的“不良人”是个什么官职,为何有恶迹还能为官府效力)

大型3D动画《画江湖之不良人》中,有个角色叫“不良帅”,还是大唐国师,原型为真实的历史人物袁天罡。袁天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星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隋朝的时候当过资官令...

为何爱因斯坦会说:当科学发展到尽头,发现神在那已等了几千年

说起爱因斯坦,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现代历史当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了,因此很多流派都想把爱因斯坦说成是“自己人”。就比如说基督教徒,称晚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又重回了基督教;佛教则宣称爱因斯坦曾说过佛教是...

为何爱因斯坦会说:当科学发展到尽头,发现神在那已等了几千年

说起爱因斯坦,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现代历史当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了,因此很多流派都想把爱因斯坦说成是“自己人”。就比如说基督教徒,称晚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又重回了基督教;佛教则宣称爱因斯坦曾说过佛教是...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20221025日偏食将上演天狗食日为何有人不愿看,这次哪儿可见)

一个独特的天文奇观要上演了,大家准备好,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说的日食——日偏食的现象。这种天文奇观虽然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不少,但是能够看到的区域都不是全面覆盖。相对来说,对我国很多区域来说,也算是比...

陶渊明为何会厌恶官场,选择归园当一名隐士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千古名句。不过陶渊明为什么会突然厌恶官场,选择过上归隐的日子呢?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要职...

陶渊明为何会厌恶官场,选择归园当一名隐士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千古名句。不过陶渊明为什么会突然厌恶官场,选择过上归隐的日子呢?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要职...

为什么大禹能够治水成功

...极力保荐,通力支持。当年洪水滔天、民不聊生的时候,尧帝遍访天下贤才,发现并启用了虞舜。虞舜担任司徒、司空、司马,对仁德如天的尧帝因洪水扰民而产生焦虑深深理解,因而舜最关注的就是对洪涝水灾的治理。鲧治水...

特斯拉为何被誉为最接近神的男人

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近乎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虽然说世界上并不存在神,这些其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曾经有一个人,被人们称为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他就是一位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

特斯拉为何被誉为最接近神的男人

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近乎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虽然说世界上并不存在神,这些其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曾经有一个人,被人们称为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他就是一位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

韩信为何会被竹签给扎死了

前201年10月,一封检举信摆在了刘邦的面前,检举信上的内容是举报楚王韩信要谋反。不过有史学家认为,其实这封检举信是刘邦密令其他人书写的,因为就在一年前韩信藏匿了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刘邦得知此事后,曾向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