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胶做出来是软的怎么办(为文物“除病患” 八旬文物修复师坚守莫高窟)

Posted

篇首语:你对人人都喜欢,也就是说,你对人人都漠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滴胶做出来是软的怎么办(为文物“除病患” 八旬文物修复师坚守莫高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滴胶做出来是软的怎么办(为文物“除病患” 八旬文物修复师坚守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高龄”修复师李云鹤推开窟门,走进洞窟。(中新网记者 杨艳敏 摄)

耄耋之年,正是大多数老年人“承绕膝之欢,享天伦之乐”的时候,而敦煌研究院85岁的文物修复师李云鹤却长年奔波于全国各地,为“受伤”的文物做“微创手术”。在李云鹤看来,文物比生命还要重要。

图为85岁的李云鹤打开灯,戴着老花镜开始修复工作。(中新网记者 杨艳敏 摄)

中午时分,脚踩藏蓝色运动鞋,头戴米白色遮阳帽的李云鹤,步履蹒跚地穿梭在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里。连上十几级台阶,沿着一条遍地砂石和尘土的“羊肠小道”上坡,弯腰穿过一个“石拱门”,李云鹤掏出钥匙打开锁,推开门的刹那,一股寒意迎面袭来。

尽管八月敦煌的室外温依然炎热,但洞窟内的温度很低,即使夏天,李云鹤也要穿着厚实的夹克。步入窟内,李云鹤穿过甬道,径直爬上了一个为方便修复壁画而搭建的临时木梯。木梯共七阶,每踩一步都会发出“咯吱”的响声,木梯上的窟顶和侧壁壁画正等着他来“抢救”。

跟往常一样,李云鹤戴上老花镜,打开照明灯,从工具箱中拿出工具,坐在木板凳上开始工作。先除尘,再用装着蒸馏水的“修复注射器”将壁画起甲的地方浸湿。“往出挤水时,力量不易过大,否则水会下渗,对壁画形成‘二次伤害’”。工作状态的李云鹤神情专注,眼睛丝毫不敢离开壁画。

洞窟内很冷,李云鹤在夏天也穿着长袖衬衣和厚实的夹克。(中新网记者 杨艳敏 摄)

李云鹤小心翼翼地将细细的针头送入开裂仅几毫米的壁画缝隙,每个裂口,他要重复注射三次,这样才能让墙皮变“软”,便于轻压回原型。窟内很安静,能听到从注射器里出来的风吹在壁画上的“嗖嗖”声。李云鹤有条不紊地灌胶、滚压、回贴,起甲的壁画在他手下“恢复如初”。

“干这份工作要耐心,要‘慢工出细活’。”望着壁画上的残留的修复渗痕,李云鹤叹息道:“年轻学生修复时有些急躁、粗心”。视壁画保护如生命的李云鹤还记得在1992年,当时年近六旬的他为保护一小块壁画,从几米高的梯子上重重摔下,倒地的那一刻发现一小帧壁画毫发无损,“文物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啊”。

李云鹤60多年对文物保护的坚守,只因与莫高窟的一次“邂逅”。他说,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和同学从老家山东潍坊出发去“支援新疆建设”途中,在敦煌停留去看望莫高窟工作的舅舅时,被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后为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挽留,并交予一份“以前国内无人干过”的工作。

从为莫高窟除尘开始,李云鹤与文物“结缘”。锻炼了三个月后,吃苦能干、胆大心细的李云鹤被常书鸿叫到办公室,并交给他一把钥匙,开启了为文物“疗伤”的工作。

1962年初,李云鹤踏进莫高窟161窟,推门进去的瞬间,“病害”缠身的壁画像雪片一样“哗啦啦”地往下脱落,“扎得人心里疼!”李云鹤回忆道,看到这番景象,以及东倒西歪的塑像,他希望自己能将文物保护修复好。

“医生有听诊器,我给壁画‘治病’总得有个工具吧?什么都没有”。当时国内文物修复人才亟缺,且处于“从河坝抽取饮用水”“进城得坐马车”的艰苦条件下,李云鹤只能摸索自制修复工具。从绘画毛笔到医用注射器,再到尾部绑了气球的特殊滴胶器,从未接触过这一行的李云鹤,开始“挖空心思”研究修复方法。

1963年夏天,正在161窟修复壁画的李云鹤亲眼看到130窟的北壁塌了约两平方米的壁画。顾不上为开凿于盛唐时期,有极高价值的文物悲痛,李云鹤在仔细思考研究过后,和工人师傅在20多米高的壁面上,手拎铁锤和钢钎打埋铆钎。

李云鹤拿着改良后的医用注射器将蒸馏水注入壁画“细如发丝”的缝隙。(中新网记者 杨艳敏 摄)

“两个人一天只能打3个眼”,再用水泥和砂浆把12毫米粗的钢筋埋入壁面25厘米深处,然后用螺帽拧紧、固定。最终,李云鹤通过自创“铆固法”在壁面上嵌插300多根钢筋铆杆而保护修复了空鼓壁画。此外,李云鹤还先后开创了“注射法”“迁壁画”“挂壁画”等修复方法。

除了这些,李云鹤还醉心于研究文物的构成和病害原因。起甲、疱疹、龟裂、酥碱....。。李云鹤早已对这些“病理”熟谙于心。除尘、灌胶、滚压、回贴,再到后来的整体分层揭取、搬迁复原,以及从修复糟朽、断裂、倾倒塑像,到复原大型塑像……经过60余载的磨练,李云鹤的修复技巧也越来越纯熟。

修复手艺已遍布十二个城市的李云鹤现在只要看一眼“病害”文物就能“对症下药”,但令李云鹤备感煎熬的是,如何使修复技术再精进一步,做到“修旧如旧”而非看起来‘像修过一样’?李云鹤对待文物早已超过了工作,更像是一种热爱、责任和精神。

谈及文物修复师需要具备何种精神时,李云鹤坦言,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觉得吃苦精神很重要,也就是“莫高”精神,对文物要有“敬畏心”。有一次,一个学生将掉到手指上的一片米粒大小的起甲壁画直接弹出去扔了。李云鹤看见后,顿时大怒,“要是对文物连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都没有,就不配待在敦煌!”

敦煌壁画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共有552个石窟、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其中,李云鹤亲手修复了近4000平方米的壁画,和500多个塑像。受损最严重的壁画,李云鹤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修复0.4平方米。“比0.4平方米多了,说明干活太粗糙,少了,就是磨磨蹭蹭。”他说。

如今李云鹤的徒弟遍布内地多个重点文物保护现场。他认为,只有不断追求更高的技术,才能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将其保护好。“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想做更大的工程”。

在戈壁沙漠的环境中工作了一辈子的李云鹤,早已习惯敦煌干燥的气候和莫高窟的生活状态。“闲下来反倒不舒服,在城里住着也不自由。”已退休20余年的李云鹤说,虽然敦煌研究院在甘肃兰州为他安排了住所,但他和老伴都不愿意离开这里。

受父亲影响,不仅李云鹤的儿子放弃绘画,跟着他学修复技术,他的孙子也在海外完成学业后回到敦煌,继承了祖辈的文物修复事业。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相关参考

滴胶干了之后是软的(水晶滴胶用于仿真鸡尾酒 果汁模型 仿真饮料 仿真酒水)

鸡尾酒(cocktail)是一种混合饮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欣赏价值。仿真鸡尾酒模型适合用于酒吧、展览会展示,并可以长期存放,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制作鸡...

滴胶干了之后是软的(水晶滴胶用于仿真鸡尾酒 果汁模型 仿真饮料 仿真酒水)

鸡尾酒(cocktail)是一种混合饮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欣赏价值。仿真鸡尾酒模型适合用于酒吧、展览会展示,并可以长期存放,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制作鸡...

怎样用水晶滴胶做琥珀(分享用水晶滴胶做一支星星笔的教程)

...击中的昆虫被保留万年,成为稀奇玩物。如今人们用水晶滴胶,可以将干花、木块、碎石、羽毛等任何自己喜欢的物料,通通变成首饰,需时不过20小时。德国艺术家伊莎贝尔克里夫哈贝尔(IsabellKiefhaber)用滴胶制作出了很独特的...

怎么用滴胶做灯(教你做偏光樱花热缩片发梳(发簪))

...坑,也不知道该叫发簪还是发梳。主要材料:热缩片水晶滴胶AB胶铜线所需工具:热风枪打孔器色粉制作步骤:第1步:先把花片和叶子剪出来,也可以直接买剪好的。这里用的是剪好的。第2步:色粉上色,这里推荐用盟友的软...

有色金属回收站(为文物修复者们点赞十大文物重获新生)

曾经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不少人见识到文物修复的魅力,中国十大文物修复案例更是让人看到文物修复师们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一起来看看这些国宝修复背后的故事。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是商代方...

文物修复(修复馆藏文物 传续历史记忆)

2023年2月20日,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对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进行修复。近年来,敦煌市博物馆着力保护修复彩陶、彩绘画像砖、金属文物等馆藏文物,延续文物保存寿命。(张晓亮摄/光明图片)来源:光明图片

文物修复展((时政)李克强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文物修复移交仪式)

...10日李克强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文物修复移交仪式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首相洪森特别代表、副首相谢索帕拉陪同下,在暹粒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中...

档案文物专用防潮箱(成都千年佛像敷面膜修复 “美容”只为脱盐)

...。2014年意外发掘出的100多尊精美佛像已经于近日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完毕。佛像埋藏了一千多年,受地下水侵蚀,研究人员用湿纸浆裹在石像外,吸取里面的盐分,好似“敷面膜”一般。在成都文保中心的储藏室内,已...

玉石水护(几种文物修复中常用胶水的介绍「冰社收藏说-」)

在文物的补配修复中,对于矿化严重的青铜器—也称为脱胎器的,仅能以胶粘修复。糠酥的全脱胎器,用手一掰即碎,此时便不能以焊接修复处理,只能使用胶粘修复但胶粘修复操作过程在具体的文物修复中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用...

玉石水护(几种文物修复中常用胶水的介绍「冰社收藏说-」)

在文物的补配修复中,对于矿化严重的青铜器—也称为脱胎器的,仅能以胶粘修复。糠酥的全脱胎器,用手一掰即碎,此时便不能以焊接修复处理,只能使用胶粘修复但胶粘修复操作过程在具体的文物修复中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