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拼音古人怎么识字(中国古代并没有汉语拼音,那古人又是如何识字读书的呢?)

Posted

篇首语: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没有拼音古人怎么识字(中国古代并没有汉语拼音,那古人又是如何识字读书的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没有拼音古人怎么识字(中国古代并没有汉语拼音,那古人又是如何识字读书的呢?)

古代中国人写文章,除了讲究文采、风骨之外,对声律、音调的把握要求也很高。古人写骈文、唐诗、宋词、元曲,都需要创作者掌握汉字的发音规律、才能写出抑扬顿挫的诗文。

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怎么掌握并记录下汉字发音的呢?其实中国古代专门有一类书,叫做“韵书”。

比如《切韵》、《玉韵》、《广韵》,还有一类雅书《尔雅》、《广雅》、《释名》,这些书都有涉及汉字的发音。

我们聪明的古人,还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文字注音的方法,例如“譬况”、“读若”、“读为”,以及“直音”、“反切”。

其中“反切”这种注音的方法,在历史上运用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直音”这种注音的方法在《辞海》里面,至今依然在使用。

一、中国古代的注音方式

最近几年,网上流行用“中古音”、“上古音”,来朗诵古代诗词,甚至还给《封神演义》这样的电视剧配音。

网上这些视频博主的发音,听着非常古怪。有些像越南话,有些像泰语、俄语,还有一些则像闽南语的发音。

很多网友对此觉得非常奇怪,就问这些博主:你们又没有穿越到过去,怎么可能知道古人是怎么发音的呢?制作人回答:因为我们古代有韵书呀。

这里的韵书,就是指我们古代“拼音”书籍,只不过它不是采用我们今天的字母来拼音。中国古代给汉字注音的主要方式,大概有“譬况”、“读若”、“直音”和“反切”等几大类。

1、譬况。就是用一个字,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并对声调发音,作出简单说明。例如:苏轼的《张飞传》中“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的“碪”,当念“真”,音平缓短促。

2、读若。是用近音字来标注一个字的发音。例如:《礼记·中庸》,“其治国如示诸掌乎?”郑玄注:“示”读若“真之河干”之争。意思就是说,这个“示”字在这句话中要发“真”的音。

3、直音。直接用一个字标注另一个字的音。例:西楚霸王项羽的“项”,读“向”音。虞美人的“虞”读“鱼”的音。

4、反切。这就是中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注音方式,用两个汉字来对一个字注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加后一个字的韵母,就得到了这个字的发音了。

以上几种古代拼音法,“譬况”法和“读若”法都很相似,但是操作起来有点麻烦。因为汉语单字信息量极大,光用文字注释去介绍一个字的读音,很难做到统一理解。

“直音法”,曾经也用过很久。它的优点就是使用起来方便,但是它要求必须要找到一个字的同音字。

有些汉字根本就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是非常罕见的字,也就没有办法去进行标注了。比如“命”、“佛”这些字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中国古代除了有“拼音”外,还有“乐谱”。不过我们的乐谱,不是阿拉伯数字的简谱,也不是五线谱,而是“工尺谱”。

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叫《南海十三郎》,主角是一位粤剧编剧,他就在戏里面就用“工尺谱”唱过古曲《寒江钓雪》。

古人记乐谱的方式,同样是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汉字。近代昆曲、京剧等戏曲里,老师傅还是在使用这种工尺谱来记谱演唱。

二、“反切”的弊病和拼音兴起

中国古代“拼音”反切法,比起其他的方法有很多的优势,不过它也有很致命的缺点。因为“反切”要用两个汉字,取前者的声母和后者的韵母来注音。但是这两个字,事实上不固定。

比如“花”这个字,可以用“何爪”来反切,也可以用“胡拉”来反切。不同的人会采用同声母,或者同韵母的不同字来标注它的发音,于是就会造成注音上的混乱。

另外,“反切”还有一个弊病:人们用汉字给汉字注音的时候,多半是采用自己熟悉的方言在注音。然而,中国的方言却非常多。

所以,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方言里面,发音也不一样,因此根据现在的韵书,我们就很难搞清楚某个字、词在古代的正确读音。

最后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要学好“反切法”,需要记住大量的汉字。它不像现在的拼音那么简单,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的声母是23个,韵母是24个,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用字母给汉字进行注音,最早的是明代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为了学习汉语,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不过,这种注音方式只在外国传教士间流行,并没有影响到中国人。

近代汉语拼音,是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的。因为国力衰微,中国迫切想要跟世界接轨。国内的主流学者,大胆地提出了汉字拉丁化的方向,但是遇到了阻力。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用字母来对汉字进行注音。从五四运动开始,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不断有学者以非官方的名义公布了好几套“汉字罗马拼音方式”,但是一直只在知识圈中流行。

我们现在使用的拼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研究出来的拼音方案。正式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秋天,才开始被纳入小学基础教育的。

港台地区使用的拼音方案跟我们不一样,台湾在1984年的时候,还在用《国语罗马字修订草案》,后来才改为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

结语

我们的古人很聪明,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拼音”方案呢。古代中国除了有譬况、读若、直音和反切等“拼音”法门,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曲谱“工尺谱”,以及别的文字“工具”。

像前面我们提到的《尔雅》,里面除了有古代的“拼音”,还是一本古代字典。

“直音法”直到现在,都还在字典里面沿用着。“反切法”注音对老百姓来说,已不实用了,不过它却成为了,我们研究上古发音的重要工具。

有了这个工具,我们才能听到拟古音的《关睢》、《将进酒》,聆听到来自千年前的声音。

相关参考

古代有没有拼音,古人是怎么拼读汉字的

  我们小时候识文写字都离不开汉语拼音,现在电脑打字,很多人也都是用的汉语拼音输入法。但在古代并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如何识文断字的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汉语拼音出现的非常晚,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

古代有没有拼音,古人是怎么拼读汉字的

  我们小时候识文写字都离不开汉语拼音,现在电脑打字,很多人也都是用的汉语拼音输入法。但在古代并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如何识文断字的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汉语拼音出现的非常晚,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

古人没有钟表

...钟调时间还有些误差呢,现在直接看手机,都是联网的,没有误差。要不怎么说科技的力量强大呢。在古代可没有这么多先进的东西看时间,现在还能定闹钟的,对于古人来讲简直就是奢侈。古代看个时间知道有多么不容易吗?...

古人没有钟表

...钟调时间还有些误差呢,现在直接看手机,都是联网的,没有误差。要不怎么说科技的力量强大呢。在古代可没有这么多先进的东西看时间,现在还能定闹钟的,对于古人来讲简直就是奢侈。古代看个时间知道有多么不容易吗?...

普遍种植棉花在哪个朝代(宋朝之前,古代并没有棉花,古人穿纸衣、盖纸被,为啥照样不受冻)

...助人们抵御寒冬季的季风。清朝人御寒但是在宋朝之前是没有棉花的,因为棉花的传入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传入中国。那个时候并没有开始批量的种植,当然没有批量的产量,也就没有人研究这一具有高附加值农作物的作用。...

古代没有冰淇淋,古人夏天都喝什么解暑

  我们能否接受,一个没有空调房,没有冰可乐,没有电冰箱,更没有冰淇淋的夏天?至少在年轻一代里,很少有人能接受这样的"人间炼狱"。然而在还没有空调冰箱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们,还是凭借他们的智慧,度过了一个又...

古人怎么预测天气

...传我国在黄帝时代,,就设有专人从事气候观测。那么,没有高科技设备的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呢?带你了解我国古代的“测天神器”!!1、日晷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我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其...

古人怎么预测天气

...传我国在黄帝时代,,就设有专人从事气候观测。那么,没有高科技设备的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呢?带你了解我国古代的“测天神器”!!1、日晷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我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其...

古代食材如何保鲜

...这个问题,现代人食材保鲜可以靠冰箱冷藏,但是古代又没有冰箱,或者说没有现代人保鲜的手段,那他们是怎么进行食材的保存的呢?对于保存食物,古人还是有不少办法的,但是保存和保鲜可以说是两回事。比如,为了保存...

古代食材如何保鲜

...这个问题,现代人食材保鲜可以靠冰箱冷藏,但是古代又没有冰箱,或者说没有现代人保鲜的手段,那他们是怎么进行食材的保存的呢?对于保存食物,古人还是有不少办法的,但是保存和保鲜可以说是两回事。比如,为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