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好处有哪些(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浅议中医药之“水”)

Posted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的好处有哪些(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浅议中医药之“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的好处有哪些(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浅议中医药之“水”)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在讲中医之“水”之前,应先讲一下现代之水。现代之“水”是指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物理属性是无色无味且透明,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更是一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对于人来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在成人体内,60~70%的质量是水。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如果体内失水10%就威胁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险,足可见“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的本义是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传统文化之“水”的内涵极为丰富,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之“水”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之分。由于水的溶解性,自然条件下,水总是以混合物的状态存在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内,形成了含有不同成分、不同浓度、不同形态的各种各样的水或含水的各种混合物。所以,传统文化中形而下之“水”不是(纯)水,而是多指含某(几)种物质的水(如江水、泉水等);或指含水的某种物质(如津液)。

哲学之水

所谓哲学之水,就是形而上之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组成,也就是说,水是构成世界万物基本物质之一。水的另一个抽象含义是“向下的降运动,润下的属性”。五行学中有“金生水”之说,意思说金矿都在河流附近,即有金的地方必伴有水的存在。或古人通过观察发现金属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有水珠,认为金能生水。

关于水的形成,阴阳学说认为水是在天气阳热的作用下,地气蒸腾成云,复又在地之阴气的沉降作用下凝炼而形成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医之水

如上所述,中医之“水”,非水也,是指存在(或者说分布)于人体内不同部位的、主要含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各种体液以及代谢产物的总称。中医之“水”源于五脏六腑对饮食的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精散,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从中医之“水”代谢的角度分,正常的代谢产物为生理之水;代谢异常产物为病理之水。

生理之水即津液也,正常体液的总称。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起滋润作用;液: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起濡养作用。津、液皆来源于水谷精微。广义津液(以及代谢产物)包括精、血、髓、汗、泪、唾、涎、尿及乳汁、月经(经水)等。

病理之水即痰饮也,是指津液代谢异常或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而形成液态产物。包括“湿”、“水”、“痰”、“饮”。可分为无形痰饮和有形痰饮。

“湿”:为无形之水(邪),弥漫性大,主要表现为肢体闷重酸困,头重如裹等。如脾虚湿盛,可表现腹胀、大便溏泄、身重等。湿久易郁而化热,可致湿热蕴脾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肝胆湿热证等。“水”:水为有形之邪,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主症为水肿、少尿。 “饮”:水浊而稀,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常。(狭义)痰饮:饮邪停留于胃肠,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可见泛吐清水,脘腹痞胀,腹部水声辘辘;悬饮:饮邪停于胸胁,阻碍气机,压迫肺脏,则有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等症;支饮:饮邪停于心包,阻碍心阳,阻滞气血运行,则见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等症。溢饮:饮邪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痛等。

“痰”:质地稠浊而黏,常和半凝固乳胶状态,流动性小,最易内停于肺,影响肺气的宣降,主症见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闷。痰停于中焦,则痰浊中阻,胃失和降,症见脘痞、食少纳呆、泛恶呕吐痰涎、苔白腻等。 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 痰蒙心神则见神昏、神乱; 痰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痰窜经络,可成瘿瘤、瘰疬、痰核、乳辟等。痰浊为病,有“百病多有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见症多端,颇为广泛。

血液是体内含水的液态物质。血与津液不仅同源互化,而且在运行输布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津可入血,血可成津,“水中有血,血中有水”,“水与血原并行而不悖”(《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共同发挥其滋润、濡养作用,故有“津血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血与津液又相互影响,“血不利则为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即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形成水湿痰饮;反之,水湿痰饮内生,亦可阻滞气血,使血行不畅而致瘀血。故中医学亦有“痰瘀相关”之说。正由于血与津液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而并存,故在临床治疗上,亦应注意水病治血、血病治水、水血兼顾等。

药用(学)之水

中药之水,是指含有不同物质的水

水既是溶媒,也是药物。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许多本草著作里,水都是同时作为药物出现的,不仅如此,还详列其性味、功用、主治。药用(学)之水,有两个含义,一是溶媒,为制剂(药)所用之水,二是水当药用,用于补液。

制剂用水

现代制剂(药)用水:现代制剂用水一般有如下分类:(1)饮用水:通常为自来水公司供应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又称原水。(2)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3)注射用水:是以纯化水作为原水,经特殊设计的蒸馏器蒸馏,冷凝冷却后经膜过滤制备而得的水。(4)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依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不同的水有不同的用途。

本草学所载制药用水:古人对煎药用水很讲究,这在历代医籍中屡见不鲜。如《内经》中的半夏汤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并“扬之万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煎药用水多达43种,如雨水、露水、泉水、河水、井水、地浆水、甘澜水、米泔水,以及腊雪、冬霜、夏冰等等。古人之所以给水这么多名称,在古人看来,水之性并非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季节、地域、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变。如长流水、千里水、河水等各种流水,水性长流能决渎雍塞,经络大通,气入阴而治失眠。泉水甘甜偏凉,功善下热气,利小便,地浆水能用于治疗食物中毒等。

水的药用

水的药用,就是指水的补液作用。当人体缺水或脱水时,补液成为一种必然,水的补液作用,便是水的药用。

西医补液有口服和输液两个途径。西医主张每天适量的喝点白开水,但不能喝水太多,太多也极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等。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须特别注意,比如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在喝水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注意水的温度、次数、速度与时间。临床上通过输液补液时,应输等渗无菌液体,但一定避免直接输入灭菌注射用水,防止溶血的出现。


中医补液的途径是口服。中医认为:平时补水,主张喝汤,不主张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临床上古人是用鲜药汁“补液”的。当临床上重症、慢性病造成体液消耗时,就用各种植物的新鲜自然汁来补充体液,通过口服、频服、大量服等方式,通过胃肠道的吸收来发挥新鲜自然汁的作用,然这种先人独创的补液方法与今日静脉滴注的作用和目的可谓如出一辙。如唐代名医孙思邈用生大黄粉、生地黄汁两味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前者可止血,后者则是补液等。例外常见的自然汁还有:葛根汁、藕汁、百部汁、百合汁、芦根汁、生姜汁等,它们新鲜而富有营养,既补液养阴、固护元气,又具有治病的特点和优势,可协助主药起到治疗的作用。

相关参考

煎药壶温控器(合肥市暨庐阳区2020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周活动启幕)

人民网-安徽频道9月8日上午,合肥市暨庐阳区2020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合肥万科广场举行。活动现场,部分中医在现场开展义诊,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放中医相关宣传册;部分专家还进行了中医药知...

浸膏剂1g相当于原药材多少g(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药的药粉、中药提取物(液、浸膏))

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药大都来自然中药主要有三个来源,动物、植物、矿物。现在药品法规定,收获的中药,经过初加工(比如筛检、分类、干燥)后形成一定商品规格,就成了“药材”。这时的药材有两个属性,一...

浸膏剂1g相当于原药材多少g(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药的药粉、中药提取物(液、浸膏))

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药大都来自然中药主要有三个来源,动物、植物、矿物。现在药品法规定,收获的中药,经过初加工(比如筛检、分类、干燥)后形成一定商品规格,就成了“药材”。这时的药材有两个属性,一...

文化包含哪些方面(中医的经世传统与人文精神)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卢祥之经世致用是说学术须益于国事,用于治事、救世,反对浮泛空谈。这是中国治学的一种社会倾向,也是一种思想传统,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思潮,这一倾向、传统和思潮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2500多...

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及宣传稿(聚焦群众急救能力 广饶县中医院开展心肺复苏知识科普宣讲活动)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李莹东营报道为提高群众急救知识水平,增强急救处置能力,九月份以来,广饶县中医院持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科普宣讲活动。县中医院组织急救科、针灸推拿一科、超声科青年医护人员参加本次宣讲...

热灸裤加工(科普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传统医药)

...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

热灸裤加工(科普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传统医药)

...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

热灸的作用是什么(岭南传统天灸是什么?名中医:有这些小病,都可以扎几针)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的魅力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其中,岭南传统天灸和岭南陈氏针法更是先后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中医传统疗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宣...

热灸的作用是什么(岭南传统天灸是什么?名中医:有这些小病,都可以扎几针)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的魅力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其中,岭南传统天灸和岭南陈氏针法更是先后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中医传统疗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宣...

微生物是什么(药师释药——微生物中药浅议)

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由于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