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铁化学式(高一化学期末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Posted

篇首语: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氢氧化铁化学式(高一化学期末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氢氧化铁化学式(高一化学期末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物质的树状分类

[特别提示](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2)常见混合物

溶液、浊液等。

空气、植物油、汽油等。

2.物质的交叉分类

HCl是一元酸、无氧酸;H2SO4是二元酸、含氧酸。

[特别提示] 物质的交叉分类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因为一种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可以按某一种性质分类,也可以按另一种性质分类,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应用交叉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树状分类是宏观把握物质的一种分类方法,尤其是学习化学概念时一般应用这种分类方法。

【典例1 下列十种物质:水 空气 铁 二氧化碳 H2SO4熟石灰[Ca(OH)2]胆矾 FeCl3溶液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碳酸氢钠(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

解析 碱式盐[Cu2(OH)2CO3]、酸式盐(NaHCO3)、结晶水合物(如胆矾CuSO4·5H2O),都有固定的组成,均为纯净物,而FeCl3溶液包含FeCl3和水,属于混合物。

答案②⑧①④⑥⑤⑦⑨⑩

理解感悟 物质分类的标准较多,类别较多,但是都是以物质的基本概念进行区别和联系的。如:有固定组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如CuSO4·5H2O,其中CuSO4与结晶水的个数比是15,组成固定,属于化合物,所以CuSO4·5H2O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均为OH的化合物是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均为H的化合物是酸;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因此,只要我们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本质理解概念,就可以把繁杂的分类知识掌握了。

二、对比三种分散系 学会制备胶体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即: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的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d<1 nm

1 nm<d<100 nm

d>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

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鉴别方法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实例

食盐水、碘酒

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胶

泥水

【典例2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此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解析 直径为1.3×109m符合胶体微粒直径范围,所以具有丁达尔效应,A对;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磁性为物理性质,C对。

答案B

理解感悟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所以先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确定其是哪种分散系,再据此判断各项是否正确。

三、电解质中的是与非

电解质中的是与非

(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电解质概念中的,指两种情况任取一种即可;非电解质中的无论,指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3)从物质类别上把握概念更清晰明了。如:酸、碱、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以及H2O为电解质。酒精、蔗糖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5)NH3SO2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所以NH3SO2都是非电解质。

【典例3 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HCl D.熔融的NaOH

解析 B项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CD项都是电解质,但MgCl2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C项中是分子,没离子,也不导电。

答案D

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方法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求

抓住两易、两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对应相等。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Fe跟稀H2SO4反应,写成2Fe6H===2Fe33H2是错误的。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NaHCO3与稀HCl反应写成2HCO32-===CO2H2O是错误的。

(3)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ZnAg===Zn2Ag电荷不守恒。

(4)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写成Ba2SO42-===BaSO4HOH===H2O都是错误的。

【典例4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者指明原因,并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铁粉溶于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用三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氢氧化铜溶于盐酸:OHH===H2O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2OHCu2===Cu(OH)2

铝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AlCu2===Al3Cu

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SO42-Ba2===BaSO4H2O

碳酸钙溶于硝酸溶液:CaCO32H===Ca2CO2H2O

碳酸氢钙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

答案

序号

正误判断

错误原因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

不符合反应事实,产物应为Fe2,不是Fe3

Fe2H===Fe2H2

×

产物为Fe(OH)3胶体,不是沉淀

Fe33H2O△===== Fe(OH)3(胶体)3H

×

氢氧化铜不能写成OH,应写化学式

Cu(OH)22H===Cu22H2O

×

生成Cu(OH)2沉淀的同时生成BaSO4沉淀

Ba22OHCu2SO42-===BaSO4Cu(OH)2

×

反应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

2Al3Cu2===2Al33Cu

×

生成BaSO4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

2HSO42-Ba22OH===BaSO42H2O

×

Ca2应参加反应,有CaCO3沉淀生成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五、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1.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关键就是看离子间是否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若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看离子间能否生成难溶物、微溶物。要熟练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特别是难溶性的盐类。

(2)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气体。气体又有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两种,具体表现为易挥发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铵盐与强碱不能大量共存。

(3)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酸中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易电离,其他的酸一般难电离;碱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易电离,其他的碱均认为是难电离。

(4)看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件

(1)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等。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与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3)在强碱性溶液中,与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典例5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MnO4Fe2KClB.Cu2NaClSO42-

C.Ca2ClNO3KD.Ca2HOHCO32-

解析 MnO4Fe2Cu2在溶液中均显一定的颜色,AB项不合题意;D项中HOH===H2O,2HCO32-===CO2H2OCa2CO32-===CaCO3,故D项不合题意。

答案C

理解感悟 溶液中的离子共存,是一种要求较高的题型,所涉及的知识多且广,特别要求能熟练掌握一些边缘零碎知识。同时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一些附加的、隐含的条件。

【典例6 某溶液的溶质可能由下列离子组成:ClSO42-CO32-HBa2Na,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2)(1)中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1)中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

依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推断溶液中肯定存在、肯定不存在及可能存在什么离子,是考查离子反应的又一种重要题型。其命题形式通常是给出实验现象或实验事实,要求通过对题述实验、离子性质、离子共存的分析而得出结论。实验(1)说明原溶液中没有Ba2;由实验(3)(白色沉淀部分消失、产生气体)可知一定含有SO42-(BaSO4不溶于盐酸)CO32-;由于加入BaCl2溶液引入了Cl,所以不能由实验(2)确定原溶液中含Cl;而CO32-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肯定不含有(大量)H3种阳离子中只剩下Na了,则必然含有Na

答案SO42-CO32-NaHBa2Cl

理解感悟 解这类题要充分分析离子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离子共存(离子共存是重要的隐含条件)等因素,并特别注意在实验中加入某试剂时,是否引入或生成了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以及当只剩下一种阳()离子时,一定含有这种阳()离子。

六、快速准确熟记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表现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实质是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较多,极易混淆。运用下列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理清概念间的关系

2.联想记忆关键词

(1)记忆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其含义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电子对偏离)被氧化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电子对偏向)被还原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能力)

(2)记忆口诀:剂性一致,其他相反。其含义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

3.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

化合价变化是分析一切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和突破口。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分升降,定其他(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典例7 单质钛(Ti)抗腐蚀能力强(放在大海中几周后仍金光闪闪),机械强度高,有未来金属之称。又因用它制的骨头置入人体后可以在上面长肉,所以又有亲生物金属之美誉。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FeTiO3,铁为+2)的方法来制取TiO2,再由TiO2制金属钛。主要反应有:

FeTiO33H2SO4===Ti(SO4)2FeSO43H2O

Ti(SO4)23H2O===H2TiO32H2SO4

H2TiO3=====TiO2H2O

TiO22C2Cl2=====TiCl42CO

TiCl42Mg=====2MgCl2Ti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有化合价变化,否则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Fe反应前后都是+2价,Ti反应前后都是+4价,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②③Ti都是+4价。CCl2是单质,化合价肯定有变化。TiMg的化合价都有变化。

答案D

【典例8 分析下列反应中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及被氧化、被还原情况,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Cl2H2O===HClHClO

(2)CH42O2点燃=====CO22H2O

(3)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解析 (1)Cl2中的Cl0价,反应后分别是-1价和+1价,是歧化反应,所以Cl2的化合价是既升又降,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C从-44价,共失8eCH4为还原剂;O原子从02价,每个原子降2价,4个氧原子,共降8价。

(3)HNO3中的N为+5价,要注意Cu(NO3)2中的N也是+5(没变价),变价的是NO中的N(2)

答案(1)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Cl是还原产物,HClO是氧化产物。

(2)

CH4为还原剂,CO2为氧化产物,O2为氧化剂,CO2H2O为还原产物。

(3)

Cu为还原剂,HNO3为氧化剂,Cu(NO3)2为氧化产物,NO为还原产物。

七、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主要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或物质的化学式等。其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2.电子守恒解题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典例9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为MnO24HCl()=====MnCl22H2OCl2。反应中,如果有17.4 g 100%MnO2被还原,那么:

(1)被氧化的氯化氢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漂白布匹后,过量的氯需要除去,通常可用Na2SO3脱氯剂,脱氯后的产物为Na2SO4,氯变为-1价。若把本题中产生的Cl2完全转化,需要Na2S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设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x,则有如下关系:

MnO24HCl()=====MnCl2Cl22H2O~被氧化2HCl

则:17.4 g87x2×36.5 解得:x14.6 g

(2)该方程式中转移电子数为2,所以电子数(未知量)MnO2(已知量)的关系为MnO22e

(3)Na2SO3Cl2的反应为Na2SO3Cl2H2O===Na2SO42HCl,所以MnO2(已知量)Na2SO3(待求量)的物质的量比关系为MnO2Cl2Na2SO3

综合上述关系,有如下关系式:

MnO22eNa2SO3

17.4 g87 gn(e-)2 molm(Na2SO3)126 g

解之得:n(e)0.4 molm(Na2SO3)25.2 g

答案(1)14.6 g

(2)0.4 mol

(3)25.2 g

相关参考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

第二章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和氧。水的性质1、具有异常高的沸点和冰点,导致其具有高的热容量。(冬天没有内陆冷,夏天没有内陆热)2、具有异常高度密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独特。3、是极好的溶剂。4...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

第二章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和氧。水的性质1、具有异常高的沸点和冰点,导致其具有高的热容量。(冬天没有内陆冷,夏天没有内陆热)2、具有异常高度密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独特。3、是极好的溶剂。4...

氧化镁的化学表达式是什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考前冲刺100道精选例题,抓紧练习查漏补缺)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的关键词(至少5个)燃烧、腐蚀、变质、酿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锈3.描述水的构成奥秘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③水由氢氧元素...

浓硫酸金属钝化(高考化学复习——金属铝及其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碱)——盐二,重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铝(Al)——只具有还原性①4Al+3O2===2Al2O3②2Al+6HCl===2AlCl3+3H2↑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④2Al+Fe2O3===Fe+Al2O3(...

浓硫酸金属钝化(高考化学复习——金属铝及其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碱)——盐二,重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铝(Al)——只具有还原性①4Al+3O2===2Al2O3②2Al+6HCl===2AlCl3+3H2↑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④2Al+Fe2O3===Fe+Al2O3(...

氧化铝属于什么晶体(期末必看——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

化学好教师化学好教师化学好教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好好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

氢氧化钙溶于水吗是微溶吗(化学复习笔记——记忆篇,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气体类: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氧气O2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液化和固化。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

氢氧化钠不溶于什么物质(2021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第3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

...热现象。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吸热,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会放热,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注意】氧化钙遇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但这一

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实验)

典题精讲例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OH、HClB.BaCl2、Na2CO3C.NaCl、Na2SO4D.CuSO4、KOH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就是不具备条件。要使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

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3讲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实验)

典题精讲例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OH、HClB.BaCl2、Na2CO3C.NaCl、Na2SO4D.CuSO4、KOH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就是不具备条件。要使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