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取经竟然是偷渡的!

Posted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玄奘取经竟然是偷渡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玄奘取经竟然是偷渡的!

玄奘(602~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曾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历尽千难万险的17年,精研当时大小乘佛教的各种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他的事迹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后,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是,他的取经之旅竟然是没有经过唐朝官方出境同意的,通俗地讲,玄奘是“偷渡”出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玄奘自幼家贫,父母早丧。13岁时就出家。他为了学习佛法,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26岁时他来到了长安求学,玄奘在求学过程中,对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产生了去印度求《瑜迦师地论》以会通一切的念头。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旅陈表,请允西行求法。唐朝法律规定,凡需越渡关塞要津出国者,须向官府申请并取得“过所”后方可通行。“过所”其实就是签证,玄奘西行求法的时候,正是贞观初年,唐朝国基未定,国政新开,禁止国民出境,虽然唐朝的好多高官实际上都是外邦人,但是还是禁止国民越境,所以玄奘西行求法的请求没有得到官方的许可。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于是“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玄奘离开西安后,辗转到了秦州,又转至兰州,并随使者西行至凉州。那时凉州都督李大亮奉命守关,他得知玄奘准备离境,又无官方证明,便追问玄奘出关缘由。玄奘坦言要西游取经,但李大亮并不放行。幸好当地有一位佛教领袖慧威法师,他很欣赏玄奘的辞理通达,更佩服他西行求法的宏愿,便派了两名心腹弟子,一个叫慧琳,一个叫道整,暗中护送玄奘偷渡出关。他们不敢公然行走,只能昼伏夜行,走了十几天,终于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

瓜州是偷越国境的关口,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于贞观三年九、十月间抵达瓜州晋昌城,在当地询问西行路程。有人告诉他:从瓜州北行十多里,有条葫芦河,下宽上狭,水湍波急,深不可渡。上面就是玉门关,是西去必经之路和咽喉要道。玉门关外向西北行,有五个烽火台,各相去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和人烟,过了这五个烽火台,就是著名的莫贺延碛戈壁。再过去就是伊吾国境。

就在玄奘为难之时,凉州的访牒又来了,说明捉拿意图西游的僧人,命令沿途各州县严密查访,务必解送京师。州史李昌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接到这件公文后,马上明白指名捉拿的人就是玄奘,立刻秘密带着公文前去拜访玄奘。

当李昌听完玄奘西行求法的宏愿以后,感到非常钦佩和同情,就当着玄奘的面将公文撕毁,并一再叮嘱他及早离开,以免节外生枝。李昌临走时,送给玄奘一匹马,又找了一位胡人石盘陀做向导,当天晚上就让他们出发了。

玄奘一行三更时到了葫芦河边,远远看见了玉门关(唐玉门关就在今安西县双塔水库中的双塔堡一带)。玉门关上游十多里的地方,葫芦河宽有丈余,旁边有梧桐树林,石盘陀砍了几棵树,搭在河上,铺草垫沙,让玄奘过了河。玄奘由此出了玉门关,但是玄奘还要面对另一个对手:关外的漫漫黄沙。

此时,玄奘所有的同伴均已离他而去,后来石盘陀也打了退堂鼓,石盘陀甚至以刃相逼胁迫玄奘返回归途,但法师矢志不移,石盘陀无奈,只得自己离去。临走时,他告诉玄奘,如果在沙漠中走了四天后,能够看到一小片绿洲,就说明走对了方向。

走进戈壁深处的玄奘在喝水时,又不慎把皮囊的水全部洒掉了,没有了水的玄奘只得凭借着自己的信念坚持行走,其后的五天四夜,玄奘滴水未进,“几将殒绝”,经历了西行途中最为险恶的考验,最终依靠着顽强的信念和“坚持”,成功地穿越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莫贺延碛戈壁,到达了其西行途中的第二个起点——高昌。

在高昌国,玄奘受到了国王的极大礼遇,离开高昌后,玄奘经西突厥、阿富汗,南下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后来,他又游学天竺各地,著述立论,宣讲大乘,经过五年学习,玄奘获得了“大乘天”的“解脱天”的极高荣誉。被公认为全印度第一流学者。玄奘的威名从西域传回了大唐后,这位当年偷渡出国游学天竺的僧人,引起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莫大兴趣。

贞观十九年春正月,玄奘给唐太宗上书,说自己取得佛经回来了。当时唐太宗正在洛阳统领兵马准备征伐高丽。得知玄奘即将携带佛经、佛像回国,唐太宗便命令留守在长安的左仆射房玄龄迎接。房玄龄派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长安令李乾佑奉迎。后来,玄奘受到了唐太宗的亲自召见。公元664年,玄奘由于积劳成疾病逝。

玄奘回国后,在19年之中翻译出了经论75部,总计1335卷,他还口述《大唐西域记》。该书是玄奘西行求法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经过100多个国家所写的游记。内容相当丰富,涉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内许多国家的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物产气候、语言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并有不少佛教传说。全书共12卷,约11万字,记述的国家达138个以上,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地理著作。

相关参考

玄奘回国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悉了,但是与西游记中唐僧成佛的结局相比,现实当中的玄奘法师就显得非常的凄惨了。贞观18年,玄奘从天竺取经回来,但是这个时候的身份就已经不是唐太宗的御弟了,而是一位被通缉了十几年的偷渡犯。15年前,当时的唐...

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是唐僧吗

...史料的考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唐代和尚玄奘,出身在一个官吏家庭。唐玄奘从小喜爱佛学,凭着他的刻苦钻研以及聪明过人的智慧,初涉佛界就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释门千里之驹”。对佛学造诣颇深的玄奘...

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是唐僧吗

...史料的考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唐代和尚玄奘,出身在一个官吏家庭。唐玄奘从小喜爱佛学,凭着他的刻苦钻研以及聪明过人的智慧,初涉佛界就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释门千里之驹”。对佛学造诣颇深的玄奘...

历史上唐玄奘是怎么样的人

玄奘法师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佛教高僧之一,由于民间关于玄奘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太多,导致了今天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玄奘都是被影视作品娱乐化了的僧人,我们往往会想到《西游记》唯唯诺诺的徐少华,或者是《大话西游...

文泰雕刻不能定义原点(笈多王朝--玄奘西行番外篇①)

玄奘西行这段历史是国人无比熟悉的,也创造了西天取经的神话。然而,即便是熟悉的历史之中,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情节。人们通常认为,玄奘的旅行只是一个宗教事件,或者一个文化交流事件,却忽略了玄奘旅行的另一面:...

牌位架(南京玄奘寺庙竟然供奉日军战犯牌位)

人其实是死两次,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从他人记忆中消失,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张纯如如果觉得看不清供奉牌位上的字,那么再看下面一张。上面赫然写着“友松井石根”几个字。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熟悉?没错,...

牌位架(南京玄奘寺庙竟然供奉日军战犯牌位)

人其实是死两次,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从他人记忆中消失,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张纯如如果觉得看不清供奉牌位上的字,那么再看下面一张。上面赫然写着“友松井石根”几个字。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熟悉?没错,...

唐僧的人物简介,西游记唐僧的人物简介

...》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2、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3、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

猪八戒偷衣服被捆是哪一回(《西游记》每回故事梗概)

西游记【作品简介】《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

猪八戒偷衣服被捆是哪一回(《西游记》每回故事梗概)

西游记【作品简介】《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