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洲无缝钢管(41066人,100%脱贫广州帮扶梅州做对了什么?)

Posted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梅洲无缝钢管(41066人,100%脱贫广州帮扶梅州做对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梅洲无缝钢管(41066人,100%脱贫广州帮扶梅州做对了什么?)

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30分钟后到达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贫困户张连胜第一时间拉出蜂箱展示他的劳动成果:“原先我只养了40箱蜂,扶贫工作组到来后,蜂箱扩展到150箱,而且还不愁卖,现在天天都很有干劲儿!”

他的大儿子患有尿毒症,小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家庭开支巨大。以往东岭村因地处偏僻又缺乏销路,好蜂蜜卖不上好价钱。但今年,张连胜家能出3800多斤蜂蜜,预计收入7万多元。

张连胜只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截至10月底,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3492户41066人“八有”指标全部达标,按程序要求全部退出,脱贫率达100%。272条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37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1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1.4倍和2.8倍,比2020年省考核目标分别高出39%和51%。

“梅州贫困区已经处处插满了红旗!”指着《广州帮扶梅州脱贫攻坚作战图》,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副总指挥、广州派驻梅州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欧阳可员自豪地说。地图上,每一个贫困点上都清晰地标注着广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名称、负责人和电话,已完成脱贫任务的用红色标示,未完成的用蓝色标示。

党建铸魂: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我们压根没见过灵芝,谁知道怎么种呀?”“过几年你们走了,到时候谁还管我们呀!”“真有那么好的东西,你们自己为啥不干呢?”……

广州市委办公厅驻旧寨村第一书记郭纯宇如今还记得那一场景,他宣布把灵芝作为村里脱贫致富产业时,村民们疑虑重重。

旧寨村耕地少且分布散乱,难以集约;林地面积大,但地势起伏大,发展林下经济也有诸多局限。种植灵芝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如何打开局面是个问题。

在广州市委办公厅和梅州当地的推动下,旧寨村创新发展“党建+扶贫”双轮驱动模式,把党支部升格成党总支,并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蜜柚党支部、灵芝党支部等党组织,做到“党员在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

旧寨村村民罗应河妻子罹患肺病,女儿上学读书,家庭陷入贫困。为了生活,他做起了苦力,一次次扛起每捆80斤重的竹子,一天才挣几十元。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党员吴纵才带头与罗应河结对帮扶,将罗应河家的二楼清扫出来,改成了种植灵芝的家庭作坊。一年下来,罗应河家生产的灵芝和灵芝孢子粉实现丰产。

正在除草的贫困户们

试点的效益显现后,旧寨村趁热打铁投入90万元建设1500平方米的有机灵芝种植基地,将更多贫困户纳入进去。单是灵芝种植一项,如今的年收入已达到60万元。罗应河也成了其中的骨干成员,种植采摘样样拿手,收入也有了保障。

与此同时,旧寨村各个产业的党支部发力,蜜柚种植加工和农副产品生产也逐渐形成规模,旧寨村构建起“一面党旗,三个产业”新格局。在产业之外,以党建为核心,旧寨村联合汇东村、汇城村、五丰村、密坑村、余里村实现“六村联动”,在支部联建、产业联通、环境联创、治理联动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广州市在对口帮扶梅州扶贫开发工作中,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突出“头雁”、创新机制、建好队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华县湖中村由软弱涣散村蝶变为党建示范村,蕉岭县东岭村建立党建扶贫产业园,大埔县太宁村建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打造百姓议事亭“板凳会议”……如今,党建之花开满梅州大地。村里的干部更年轻了、作风更扎实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就算我们撤了以后,村里有这样一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相信也不再受穷了。”郭纯宇感慨地说道。

生长中的黑皮鸡枞菌菌包

产业强体:村村联动打造亿级产业群

“以前就只能做做家务,啥钱都挣不到。现在在柚子园里干活,每天能挣160元,一个月干20来天,就能挣3000多元。”中午的太阳仍然火辣,戴着草帽的郭大姐锄头飞舞,她停下来看了一下时间说,“该回家吃饭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多好!”

梅州市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沙田柚生长,并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梅州金柚”不仅是闻名全国的名牌产品,也成为梅州地区农村的经济支柱。

又是一年丰收季,在距郭大姐家30公里外的梅县区金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金柚产业园”),成千上万颗柚子堆成了金色的小山。一台台机器根据甜度和个头正对柚子进行自动分拣归类,诱人的果香扑面而来。

金柚产业园

松口镇大黄村党委书记廖建明介绍道,以往农民种植柚子较为分散,而且没有定价权,收入不高。目前,大黄村有36家合作社进驻了产业园,大黄村一年销售2亿斤梅州柚,不仅提高了大黄村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村民的收入。

梅州市有的可不仅仅是柚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8月份公布了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1322个专业村和100个专业镇经过各地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及网上公示等程序,获准认定。梅州市以158个专业村的数量位列第一。

各村党支部牵头,在相近产业实现“村村联动”,不仅让产业聚合度更高,同时增强了农村经济体抗风险的能力。产业更大了,脱贫动能更大了。

陈小鸽推出不同口味的速食包装,以适应更多消费场景

年销数百万只乳鸽的粤菜餐厅“大鸽饭”,背后就站着一个梅州人。金绿公司创始人、“陈小鸽”品牌创始人陈伟波是龙田镇鸡公桥村人。借脱贫攻坚之力,广州市在订单、宣传、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陈小鸽”实现年宰肉鸽1000万只。

陈伟波介绍,金绿公司实行“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的六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资金入股、种鸽代养、农光互补等措施积极开展产业扶贫。以一户村民为例,承包一棚(2000对)“陈小鸽”,在科学养育下,每对鸽子每年可繁殖10-12对鸽子,每棚每年可出栏约4万只鸽子,每只回收加补贴价格在2.2元左右,平均每个月每户村民可拿到约7000元。在“陈小鸽”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镇纷纷养起了鸽子。预计到2020年底,贫困户累计分红收益可达319.6万元。

“仅‘陈小鸽’一家企业,就惠及贫困户717户2545人,已经占到整个兴宁市贫困人口的40%以上。”广州市驻兴宁扶贫工作组组长蓝蓝总结道,村与村之间抱团发展、联动发展十分必要。

截至目前,梅州市272条相对贫困村引进产业化组织423个,带动或吸纳有意愿在家劳动的贫困户7917户脱贫。建设资产性收益项目642个,参与的贫困户达11096户。

这些崭露头角的村镇企业像是一条条绳子,将遗留在乡野田间的像珍珠一样宝贵的劳动力和零散作坊串联起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产业脱贫力量。

平台固根:长效推进助力乡村振兴

广州市北三环新安服务区,在人流涌动的核心位置,金灿灿的梅县柚、总养殖周期达到180天的同福鸡、富硒的蕉岭县灵芝、香糯软烂的五华高山红薯等186款梅州市扶贫产品有序排列,这是广东省内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扶贫平台——“驻村人+扶贫馆”。

大留村党支部书记周克追查看柚子生长情况

“驻村人+扶贫馆”今年6月15日正式营业,至今销售额已达到401.35万元。“我们要求在服务区售卖的梅州扶贫产品价格,不能比其他地方更贵。”广州交投集团驻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岑宇铿介绍道,同时要把“驻村人+”品牌做起来,开更多分店,形成长效联动。

天河区设立了兴宁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番禺区、增城区等相继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广州在人流密集的商业旺地定期举办扶贫产品展销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销会。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共帮助梅州销售扶贫农产品26亿元,其中销往广州9亿元,带动贫困户71784人。

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广州在致力于开发市内消费扶贫平台建设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帮扶梅州对接整个大湾区的步伐。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硕大的实时监测平台电子屏幕不停跳动,显示着环境监测、预期目标、基地视频等数据和画面。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9月份运营以来,如今已有25家生产基地、2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入驻,2020年交易量达到4.7万吨,这里将梅州的田间地头与珠三角城市的餐桌连接起来。

“菜篮子”配送中心对于梅州特产的销售有着肉眼可见的拉动作用,五华梅州生长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蓝运锋说道:“加入‘菜篮子’工程后,仅这一个渠道,就让公司的销售额有6%至7%的提升,这也是疫情期间销量不降反升的重要保证。”

而不仅是农产品,广州市努力推动梅州贫困地区建设更大平台,产生更强推力,实现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规划面积76.1平方公里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广梅产业园”),成为穗梅产业共建的主战场和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主引擎。

贫困户张连胜和妻子高兴地展示劳动成果

漫步在广梅产业园,左边长满野草的小土丘和右边雄伟气派的办公大楼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地区的嬗变如此鲜明。欧阳可员介绍,“2020年1月至10月,穗梅产业共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包括广药、广汽在内的广州八大国企已经全部入驻,为了帮扶梅州,广州把自己的家底都搬过来了。”

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不仅使数万群众脱离了贫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地区留下更有力的党组织、更具实力的产业以及带动能力更强更持久的平台,让致富门路更宽、更广,让地区发展后劲更大。

【撰文】郑四方 冯艳丹

【作者】 郑四方;冯艳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参考

扶贫合理(梧州市“三强化”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扶、稳政策”的思路,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三强化”聚焦农民增收、脱贫户增收的鲜明导向,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增收工作。一、强化产业带动促进增收大力发展...

柠檬种植基地(投资30万元种植58亩柠檬)

...,并为镇内两所学校送上帮扶经费5万元,为高岭村精准脱贫工作建言献策。去年精准帮扶成效显著高岭村位于汤塘镇西北部,作为全县22条重点帮扶村,高岭村由广州医科大学对接帮扶。座谈会上,高岭村委干部向王新华一行介...

木合梯(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拟表扬人选公示)

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拟表扬人选公示按照省委统一安排,全省将集中表扬一批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经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审核,共产生拟表扬对象220名。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将凉...

日照春燕(100家2021山东省级乡村振兴(脱贫帮扶)龙头企业公示)

...山东省乡村振兴局获悉,山东省2021年度省级乡村振兴(脱贫帮扶)龙头企业评审认定结果正在公示,有100家企业拟认定为山东省2021年度省级乡村振兴(脱贫帮扶)龙头企业。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

河源冷水机(脱贫攻坚 见圳力量|饮水思源 结对帮扶汇聚大爱:深圳寻乌多领域深化协作)

【编者按】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日前,深圳商报社由编委带队,兵分五路前往深圳对口帮扶和支持的广东河源和汕尾,广西河池和百色,江西寻乌等地,深入采访在脱贫攻坚、民生帮扶、...

河源冷水机(脱贫攻坚 见圳力量|饮水思源 结对帮扶汇聚大爱:深圳寻乌多领域深化协作)

【编者按】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日前,深圳商报社由编委带队,兵分五路前往深圳对口帮扶和支持的广东河源和汕尾,广西河池和百色,江西寻乌等地,深入采访在脱贫攻坚、民生帮扶、...

汕尾冷水机厂家(脱贫攻坚 见圳力量|饮水思源 结对帮扶汇聚大爱:深圳寻乌多领域深化协作)

【编者按】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日前,深圳商报社由编委带队,兵分五路前往深圳对口帮扶和支持的广东河源和汕尾,广西河池和百色,江西寻乌等地,深入采访在脱贫攻坚、民生帮扶、...

月嫂业余班(家政行业成就业蓝海,技能培训帮扶女性脱贫)

我国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刺之时,新时期脱贫攻坚,转移就业是一个重要渠道。“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通过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机制是主要目的,解决就业,就是变“输血”型扶...

昆明黑鸡养殖(普陀区帮扶昆明东川区成效显著 红土地上遍开脱贫致富花)

自2017年12月昆明市与普陀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昆明市与普陀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协作合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主要抓的良好局面,人才交流、项目投资、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取得显著成...

浆渣分离(小小黄豆“磨”出幸福生活)

...一间豆腐作坊磨出了洁白软嫩的豆腐,也“磨”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做豆腐卖豆腐很有劲7月27日上午,笔者来到“素梅豆腐加工坊”时,屋内豆香四溢。尽管天色有些阴沉,李素梅却开心地哼着小调,和婆婆一起挑选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