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报纸(他收藏了万余种老报纸,看看明代“邸报”长什么样?)

Posted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报纸(他收藏了万余种老报纸,看看明代“邸报”长什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晚清报纸(他收藏了万余种老报纸,看看明代“邸报”长什么样?)

在集报圈里,提起范光永,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北京的集报人熟悉他,就是在外地的集报圈,也都知道他。他从事老报刊收藏已经有三十多年,主要收集明清、民国老报刊,还收集现代报纸创刊号、号外等,共收藏报纸计1万余种。

范光永在集报圈流传着诸多“传奇”:他收藏的明代天启年间的“邸报”,是目前国内所见出版时间最早的古代“邸报”原件;他收藏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第五十四号原件报纸,是由周恩来主编,这也是民间收藏界中能够见到的极为珍贵的报纸原件;他收藏的1938年11月21日《每日译报》,第一版左下角刊登有中国共产党“六大”的决议,这是抗战时期上海“租界”较早报道中国共产党“六大”相关内容的红色报刊;他编著的《抗战十四年老报刊收藏图鉴》一书,通过报刊这个角度,真实地还原了全民抗战的伟大历程。

《每日译报》(新闻版),民国1937年11月21日,第一版左下角刊登“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中国目前抗战形势及当前紧急任务之决议”。

范光永有收藏意识是从8岁开始的,当时他的姥爷从外地来北京,来京不久,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姥爷给他留下两大本邮票,这些邮票都是老邮票,有民国时期的邮票,也有中共当年在解放区使用的邮票。尽管当时的范光永不懂收藏的意义,但这些花花绿绿、分门别类排列的邮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收藏的种子播在了他的心里。后来他虽然没有成为邮票收藏家,却成了报纸收藏家。

1987年,范光永上班以后,为练书法,他开始收集报头,比如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后来看着有什么好的文章也收藏。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京有了潘家园市场的雏形。那时候并没有正式的交易市场,摊贩们就在马路边摆个摊,卖一些废旧用品。因范光永家就住附近,他常去潘家园去逛。当时花20元就能买来一大摞旧报纸,而且大多是1949年之前的旧报。

他最初也不知道挑内容,人家给什么是什么,自己随便拿一把就走了。空闲的时候,他老上潘家园转悠,一来二去,结识了一些旧报商人,通过和这些摊贩的交流,范光永学会了许多关于报纸收藏的知识,慢慢就喜欢上了集报。一点一点地渐渐在集报的圈子里有了名气。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收藏则是十几年前,范光永以2800元的价格, 从潘家园旧书商手中购得的一份明代邸报。

范光永收藏的明代“邸报”

这份“邸报”出版于明熹宗天启年间,它是一张长条形的单页,长宽规格约为13厘米和37厘米,上面字体为类似仿宋体的长方形书写体,报纸为雕版单面印刷。在报头上有“邸报”二字,连同报头和笔划模糊不清的部分,报纸共308字。报头下第一行印有发行时间:天启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627年8月6日)。这份“邸报”的发现,引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方汉奇教授的重视,他在《记新发现的明代邸报》一文中对这份“邸报”的内容以及意义有过详细的阐释。

方汉奇教授介绍,通过可以辨识的断断续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份“邸报”主要为当时的读者提供了三条信息,其中两条属于褒奖和任免官吏方面的内容,一条属于缉拿刑事罪犯的内容。任免的是几个中下级的地方官员,缉获和“格毙”的,也只不过是几个小贼。虽然记载的内容在当时并不重要,但数百年后,这份报纸为中国新闻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方汉奇在文章中对此作了介绍,这份报纸首先证实了明朝末年已经有了民间创办的为公众发行的报纸:“邸报”。同时也证实了明末有人“以送邸报为业”,当时有不少士大夫在日记里记载他们经常看“邸报”。其次,这也证实了明末天启年间已经有部分报纸采用雕版印刷。

方汉奇肯定了这份“邸报”的价值,“长期以来,古代新闻史的研究,主要靠的是正史、野史、日记、尺牍、文集、公私档案和其他历史文献资料。除了伦敦和巴黎收藏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少量清末报房的‘京报’和《急选报》(以通报官吏选拔和任免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印刷品,出版于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注)外,鲜有实物作为佐证。近十五年来,由于集报界的努力,大量的清朝出版的报纸的实物被发掘了出来。……现在又从他们的藏品中看到了明朝‘邸报’,更是令人欣慰。”

2014年由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大学教科书,将介绍该“邸报”的内容收入书内,该书关于“邸报”的注文标明由集报家范光永收藏。集报人的名字和藏品被收入大学教材,这令报纸收藏界为之振奋。

在收藏的民国报纸中,范光永主要收藏北京出版的老报纸、红色报纸。他收藏了由邵飘萍主办的《京报》附刊共计11种,分别为京报副刊、图画周刊、《莽原》周刊、妇女周刊等共计48份。其中《莽原》周刊是鲁迅最早编辑过的刊物中的一种,鲁迅的很多著名杂文在此首发。《妇女周刊》则是由现代进步女作家石评梅参与编辑。

范光永收藏的《莽原》周刊

因为老范集报比较早,收藏的报纸质量高、精品多,为人又公道,他被推选为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会长。多年来已先后组织了多次老报纸展览,比如他参与组织了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协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党报党刊事业发展成就展、抗战老报纸收藏展以及最近的建党百年红色报纸收藏展等。在这些展览中,他将自己收藏的老报纸送展。

南城京报馆的开放修缮是他一直关心的事儿,他前前后后专门去京报馆跑了好几趟。如今,京报馆修缮后已向市民开放,他希望把自己收藏的红色报纸贡献出来,办一个常态化的宣南报纸实物展馆,让老报纸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十多年来,老范的工资很多都用于集报,家里也都堆满了他收藏的老报纸。对于老报纸的价值,他有着深刻的认识:“老报纸就跟老照片一样,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相对于国家收藏,他认为民间报纸收藏有着不同的价值:“民间收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走近观众,让大家接触到实实在在的老报纸,体验到历史的沧桑。”

相关参考

木板彩色印刷机(19世纪崛起的报纸,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要的公共领域,为政治舆论的影响力推波助澜。在中国,晚清时期报刊的普及则深刻重塑了人们对时局乃至时空的认知,让人们真正意义上“开眼看世界”。以上有关新闻纸的影响,并不只是由新闻纸承载的文字“内容”带来。...

月刊是杂志还是报纸(论文发表|《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期刊简介,建议收藏)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TheWorldofChineseLiterature杂志创刊于1994年,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主办。在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已经由一本单一的月...

昆明过钞斗(云南第一份报纸记录了哪些“新闻”?“旧报纸上的云南”告诉你)

...港讯记者昝娟娟上官艳君100多年以前,云南出版的第一份报纸上记录了什么?5月28日,“旧报纸上的云南——清末民国时期云南出版的报纸收藏展”在昆明金马碧鸡广场得意居艺术中心开展,展览展出千余份老报纸,呈现百年云...

无尘土报纸(旧报纸一文不值?放在家里太实用了,花钱收集都值)

我相信报纸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他们不玩手机和电脑,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报纸,来了解一下最近外面发生的新鲜事情。那么因为报纸是一天更新的,看过的报纸就成了一张废纸,有好多人选择放在...

正版全新图书(正版网上图书馆:博看书苑:免费正版电子图书、期刊、报纸)

...000余册,使用授权码可以免费阅读正版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共38万余册,总存储量21TB,资源还在不断增加中,每年可以增加20000本以上。新刊上线时间基本上与纸版期刊上市时间同步。所有的过刊也仍然都保存在网站上,可以...

有关报纸的故事(聊聊作家狄更斯:多才多艺,办的报纸销量惊人,朗诵超一流水平)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作者:赵心放人们称赞狄更斯是“英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托尔斯泰”,其实他就是他自己。他的作品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同时又不忘颂扬人类的美德,其影响力早已超出了英国的范围,也影响了一...

报纸用什么印刷(当老师傅眼中的报纸印刷遇上青年报人眼中的“可视化”创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亚洲第一台报纸胶印机是什么样?对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老师傅而言,感叹设备“漂亮、壮观”之外,他需要反复翻阅德英、德汉字典,摸透设备图纸。一代代老报人将青春留在了胶印机前,用责任和创...

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游戏(最好玩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合集来啦一定要收藏)

...伴合作同共同做好一件事,体会协作游戏的快乐。准备:报纸若干张。平衡木两个。活动与指导:1.请幼儿自选伙伴,两人一组。2.交待游戏玩法并示范给幼儿看。玩法:将报纸展开挖两个洞,分别套在两人的脖子上,将两人...

灰土报纸(沈阳一废品站濒临破产,老板花3毛收块“铁疙瘩”,卖出260万天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看不起收废品这个行业的,沈阳的下岗工人刘志峰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这是一个又脏又累的工作,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他是绝对不可能以收废品为生的。但生活的现实,慢慢地改变了他的看法...

灰土报纸(沈阳一废品站濒临破产,老板花3毛收块“铁疙瘩”,卖出260万天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看不起收废品这个行业的,沈阳的下岗工人刘志峰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这是一个又脏又累的工作,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他是绝对不可能以收废品为生的。但生活的现实,慢慢地改变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