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张居正(张居正:褪去名臣的光环,揭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

Posted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大臣张居正(张居正:褪去名臣的光环,揭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大臣张居正(张居正:褪去名臣的光环,揭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

(张居正)

张居正是个神童,这事儿在荆州府远近闻名,尽人皆知。

那何谓神童呢?

也很简单。

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八岁熟读四书五经,十二岁经史子集倒背如流。

虽然张居正同志并不知道把一篇文章倒背如流究竟有什么意义,但自己是神童,背就背了,大家觉得厉害就完事儿了。

十二岁,张居正参加童试,由于天资聪颖,深受当时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注意,这位知府大人曾经拉着张居正的手,语重心长的鼓励张居正要好好学习,以后立志干一番大事儿云云。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

张居正参加乡试,原本成绩十分不错,考中举人是妥妥的,但当时的巡抚顾璘在考试过程中刻意阻挠张居正,到最后居然致使张居正榜上无名,成功落榜。

而顾璘给出的理由则十分奇葩,他认为张居正岁数太小,不应该小小年纪就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所以应该对他多加磨炼,这样以后才能成就更大的气候。

如果不假思索的说,这位顾璘同志实在是有些伪君子,打压别人就打压别人,何必又美其名曰说是磨炼别人呢?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巡抚顾璘还真是绝无私心,他阻挠张居正科考中的的目的真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磨炼张居正的心智。

(顾璘)

是的,那些人生过于一帆风顺的人往往体会不到这个世界的艰辛和苦楚,从而无法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而顾璘带给张居正的挫折,将会使张居正变成一个坚强的人。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这回终于没人再阻挠他了,他顺利中举,成为了一名少年举人,那一年,张居正年仅十七岁。

这在当时可是十分了不得事情。

在明朝,科举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各地,万千考生汇聚于此,能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譬如我们熟悉的范进同志,科考半生,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举人,得知喜讯,就已经到了要发疯的地步。

张居正少年中举,当然也很开心。

巡抚顾璘也很开心,但他同样十分语重心长的叫来张居正,教导张居正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小成绩而飘飘然,而应该更加刻苦的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

从以上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张居正同志少年神童,年少成名,但似乎周围的人对他仍然并不满意,大家普遍的认为,张居正未来是要干大事儿的,而且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儿的。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张居正中二甲进士第九名,正式在科举考试中突出重围,成为了一名大明王朝的基层公务员。

初入大明王朝,张居正结识了一个叫做徐阶的人。

徐阶是内阁中的重臣,不仅权势很大,而且很有学问。

张居正和徐阶亦师亦友,在徐阶的指点下,张居正得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快速成长,并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当主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阶)

张居正参加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大明王朝文臣之间剧烈争斗的时候。

我们知道,本朝太祖高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

丞相一没,皇帝倒是集权了,但丞相的工作也没人干了,只能由皇帝本人负担起来。

到了成祖朱棣时期,繁重的工作实在是让皇帝喘不过气来,于是内阁制度又脱颖而出。

所谓内阁,其实大概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团队。

他们从翰林院和六部官员中抽调,专门负责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内阁成立之初,阁臣们的权力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大部分的工作无非是写写文书,替皇帝草拟一些文件,亦或是跪在地上跟皇帝商讨一些政务。

一群文职秘书,能有多大的权力?

但在此后的百年岁月里,内阁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王朝中权势最大的团体。

谁能在内阁中任职,那就是当上了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而谁能在内阁中担任首辅,则是等于走上了自己仕途的顶点。

在嘉靖皇帝的时代里,首辅的位置更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同为内阁学士的夏言和严嵩都争夺首辅之位,夏言前脚当了首辅,后脚就被严嵩拉下了马。

文臣之间的争斗十分残酷,今天你得势,明天他下台,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换到大明文臣们的身上,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来个翻天覆地的人生变化。

大臣们衣冠体统,文人风骨,他们虽无兵器,但却能以纸为刀,以笔为剑,上演一幕幕精彩刺激的权力争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较量远比战场上的冷兵器作战还要残酷,但唯一不同的是,文臣们杀人不见血,生死只在无形之间。

而对于朝臣们的争斗,张居正却始终处于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

下棋的人最痴迷,而观棋的人最清醒。

张居正把自己处在乱局之外,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政坛上的“大神”们斗来斗去,而初入职场的“小白”张居正正好可以在一边观摩,一来开拓眼界,二来增长经验。

别人打架我升级,何乐而不为?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斗争十分精彩,又十分惨烈。

今天这位得势,明天那位夺权,后天又杀出一匹黑马权倾朝野。

失势者黯然退场,而得势者荣光无限。

张居正当然也想在朝廷里风风光光一把,但很显然,嘉靖皇帝的治下,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时代。

(明世宗朱厚熜)

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学士,能有什么本事挤进大明的中心政治圈?就算是挤进去了,自己能击败对手,顺利登顶吗?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所以在张居正同志的早期的仕途生涯中,他为人处世的一贯方针倒和自己的老师徐阶有些相似,那便是:

内抱不群,外欲混迹,相机而动。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张居正不搭伙,不抱团,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生活,虽然看似平静,但却时刻观察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以便及时应对。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张居正同志也许会波澜不惊的混到五六十岁,然后光荣退休,从朝廷里支取一大笔退休金,然后衣锦还乡回故里,从此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历史向来不会仅此而已,历史往往充满转机。

张居正的人生转机是在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

这一年,他被徐阶推荐为裕王朱载垕的老师,入裕王府教导朱载垕的功课。

裕王只不过是个不得势的皇子,和继承皇位没有半点关系,所以跟着裕王混实在是没什么前途。

但就算再没前途,还有比在翰林院里老死没前途吗?

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想要改变,只能改变自己。

张居正也觉得很没前途,但他即将发现,自己做了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

因为最终继承皇位的人,正是裕王朱载垕。

而朱载垕能脱颖而出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他唯一的竞争对手,景王朱载圳身体不好,提前领了便当。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明世宗嘉靖皇帝龙驭上宾,裕王朱载垕即皇帝位,即隆庆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

而在此时,内阁中曾经那些叱咤一时的阁臣们,如严嵩之流,早就在一轮一轮的政治交锋中被击败,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徐阶仍然屹立不倒,权力鼎盛。

这对张居正来说是个好消息。

一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徐阶是他的老师,他是徐阶的学生,他们两人的情谊十分深厚。

现在老师混得好,当然不会忘记提携学生。

二来,他曾经在裕王府中任职,虽然并没有教过新皇帝朱载垕几天书,但毕竟从名义上讲,算是皇帝的师傅,是帝王少师,皇帝尊师重教,必然也一定会优待自己。

在这样的双重保障之下,张居正果然扶摇直上,先升任礼部尚书,后直入内阁,成为内阁学士。

从小小的翰林院摇身一变成为六部大员,再以朝廷大员的身份步入内阁,张居正已然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三级跳。

但这,并不是张居正仕途的终点。

如果徐阶一直在内阁中任首辅的话,那么内阁学士或许就是张居正的顶点。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处在他权力上升的瓶颈期时,他不会再向上看,而是会看向四周。

而张居正的四周,只剩下徐阶。

张居正或许是个狠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坏人。

于情于理,自己能混到今天,少不了徐阶的提携。

所以就算他本人想当首辅,他也不会对徐阶出手。

这和友情的深厚与感情的远近无关,而是一种建立在伦理道德之上的个人信仰。

但在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徐阶也下台了。

徐阶的下台并不代表张居正的上台,反而,是一位叫做高拱的大臣入主内阁,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首辅。

(高拱)

高拱不仅是徐阶的政治对手,更是他的死敌。

张居正和高拱的关系一般,说不上太好,但也不能说坏。

但他从始至终都站在老师徐阶的这一边,自然无法和高拱结下什么深厚的友谊。

如果说徐阶聪明,那么高拱比徐阶还要聪明。

如果说徐阶狡猾,那么高拱比徐阶还要狡猾十倍。

从这种角度来说,此时的张居正很难和他匹敌。

自己在大明官场混了半辈子,好不容易要当上首辅,结果却被高拱给截胡了,这对张居正来说,实在是十分郁闷。

但又能怎么办呢?

忍着吧,总有出头的一天。

隆庆六年,公元1527年,隆庆皇帝朱载垕也驾崩了。

大明的王朝继承人又变成了十岁登基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隆庆皇帝朱载垕临死前,曾经深情款款的握着高拱的手,对着高拱是千叮咛万嘱咐,意思以后大明王朝就交给你高大人了。

先皇帝对高拱情有独钟,却根本没拿张居正当根葱。

张居正愤怒了。

如果让高拱权力做大,那么自己岂不是又成了背景板?成了配角?成了史书上寂寂无名的小角色?

张居正决定,必须尽快解决掉高拱,因为高拱一日不除,自己就一天没有出头之日。

怎么除掉呢?

这反倒不用张居正自己动手,高拱自己就出了纰漏。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小皇帝十岁登基,主少国疑,一贯性情骄傲的高拱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第一层是高拱十分担忧年幼的皇帝无法独自治理庞大的大明王朝,这是字面上的意思。

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则是,皇帝年幼,治理不了国家,我高拱深受皇帝托孤之重,一定会好好辅佐皇帝。

少说话消灾免难,多说话祸从口出。

这事儿一来二去,就让张居正给知道了。

张居正心思一动,很快指使自己在后宫中的党羽,太监冯保向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打小报告。

这份小报告打的十分有技巧,冯保向李太后报告高拱此前的发言,但却把高拱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成了“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

一句话改了一半的字,这意思可就大不相同了。

篡改后的原文面目全非,意思变成了高拱十分轻蔑的议论皇帝年幼,就是个小屁孩,根本当不了皇帝。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是,你高拱是托孤重臣不假,但你也不能狂到这种地步啊?

小万历当不了皇帝,那谁能当皇帝?难不成是你高拱能当?

完了,完了,芭比Q了,这回彻底完了。

经过张居正和冯保这么一顿抹黑造谣,高拱的地位在帝胤集团的心里一落千丈,很快被逐出内阁,一撸到底,贬为平民。

(冯保)

一个权倾一时的首辅,就因为营销号的胡乱抹黑,以至于最终身败名裂。

至此,在本篇文章接近尾声的时刻,张居正终于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一个文臣乱战的时代结束了,而一个属于张居正的时代,开始了。

群臣拜服,皇帝年幼,不知不觉之间,大明王朝的命脉居然被张居正完全攥在了手里。

那么,他会将这艘王朝的巨轮驶向一个什么地方呢?

也许是巅峰,也许是深渊,也许,是光明的永在。

大明,即将拉开新的篇章。

相关参考

深谙为官之道的明朝首辅,结局比张居正好太多!

说起明朝的首辅大臣,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张居正其人,张居正确实在明朝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生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晚明能够延续五十多年他的所作所为功不可没,但是张居正死后立刻就被皇帝抄了家...

深谙为官之道的明朝首辅,结局比张居正好太多!

说起明朝的首辅大臣,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张居正其人,张居正确实在明朝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生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让晚明能够延续五十多年他的所作所为功不可没,但是张居正死后立刻就被皇帝抄了家...

张居正宰相(勾结宦官、陷害高拱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宰相楷模”张居正)

张居正,晚明历史上的显赫人物,因其主导了著名的“万历新政”,让晚明一度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因此,他被后人亲切地夸誉为“宰相楷模”。然而,“万历新政”的辉煌,也遮掩不了他勾结宦官、构陷内阁首辅高拱的下作,...

历史上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

海瑞,张居正,这两位都是明朝时期非常有名且重要的官员,人们在了解万历年间的历史的时候,这两位一定是不能够忽略掉的。海瑞在民间有“海青天”的美誉,张居正也是万历年间的首辅,然而,张居正却始终都没有重用海...

历史上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

海瑞,张居正,这两位都是明朝时期非常有名且重要的官员,人们在了解万历年间的历史的时候,这两位一定是不能够忽略掉的。海瑞在民间有“海青天”的美誉,张居正也是万历年间的首辅,然而,张居正却始终都没有重用海...

海瑞八个字评价张居正(为什么人人都夸张居正,却贬低海瑞)

...和思想变革,以及各个阶层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张居正和海瑞是书中的两个重

海瑞八个字评价张居正(为什么人人都夸张居正,却贬低海瑞)

...和思想变革,以及各个阶层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张居正和海瑞是书中的两个重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

张居正被定的罪名是“威权震主”。意思就是张居正在位时对皇帝的权利压制过狠,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而且张居正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

张居正被定的罪名是“威权震主”。意思就是张居正在位时对皇帝的权利压制过狠,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而且张居正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

张居正为何长期服用

张居正是明朝重臣,他对明朝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一些,这位大明第一首辅的些野史,一起来看看吧。据明代笔记《五杂俎》和《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嘉靖皇帝热衷于服用红铅、秋石,结果性情大变,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