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刨刀(时光掠影,留住乡愁一一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实物笔录(一))

Posted

篇首语: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手推刨刀(时光掠影,留住乡愁一一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实物笔录(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手推刨刀(时光掠影,留住乡愁一一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实物笔录(一))

何景瑞民俗大写意:时光掠影,留住乡愁一一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实物笔录(一)

作者:何景瑞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作者用拳拳的赤子之情,经过长时间的子夜笔耕,留下了这些民俗文字,记录中国北方历史,为即将消失的文化存证,留住民俗文学之根和民族生活基因。

一一题记

001.木钻

木钻,发迹唐宋时期,盛用于明清家俱制造业,是老木匠自制手摇式钻眼工具,为民俗古朴怀旧老物件,现适合影视道具、陈列展览和收藏摆设之佳品。

老式木钻,从鲁班文化精神独创实际操作而来,多以老榆木等硬质木料为原始材料,配以钢铁钻头和牛皮拉套,按长短比例制作而成,看似笨拙实则灵巧,对社会木工描绘制造木艺起到促进作用,首先改进劳动强度,美化木艺,独之佳木,成为当时木工必备。

一柄古木钻,虽古不老,大境作势,承载着木工革命的文化历史,世纪更替,一眼定乾坤,钻吐出矿,有板有眼,实乃木工服务社会的一大进步,体现中国木工匠人独创实际,标志着人们追求生活美丽,更加现实,彰显弥珍。

002.刨子

人巧不如家什妙,木见不平,拔刨相助,木工精髓,堪称刨子。每个木匠都有大小长短的多种多样的刨子,独具匠心,手推雕器。

刨子,传说由中国古代工匠鲁班发明的传统木匠工具,也是木工必备,用于刨直、削薄、抛光,使家俱业突飞猛进,后影响到明末宫廷,趋于世界木器前列,中华硬木家俱与众不同,产生中国木业社会价值观,是刨工文明的中国独创。

刨子由刨身、刨堂、刨口、刨刀、楔木塞组成,按刨身长短、形状、使用功能,可分为长刨、中刨、短刨、光刨、弯刨、线刨、槽口刨、座刨和横刨,广泛使用于木工平推制作,对中国家具业起到技术推进,硬木家俱光泽幽暗,平滑独特,世界嘱目。

刨子选材为硬木,木头纤维细,不劈丝,硬而韧性强,细腻耐磨,不容易变形,作刨坊匠人都不会选择土里生长的木材,大多选择石头缝里或者麻姑石上长的黄檀木等为佳,一刨难求。木工有刨花秃之说,一半木工一半刨,在木工活计中,刨子占有工匠的主导地位,刨木事,推静气,千卷万卷著木卷。

远逝的过去,刨子为社会做出贡献,留下木匠的集体记忆,随着手工与电动的变革,历史的演进,成为民俗老物件。

003.缠线箍子

华夏一统,游牧内蒙,一个古式缠线箍子,拧成一根绳子,足以见证九九归一、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这个独特的缠线箍子,是民间纯手工生活用具,启初是用羊腿骨钻孔,在中间固定树杈勾或铁丝钩旋挂平衡后,手工纺织绵花、羊毛和线麻,成绳批子再缠在箍子上,供纺绳之用,更加灵活便利,成为实用工序的进步,呈现民间智慧。

缠线箍子结构简单,由把柄、中轴和旋转挂钩组成,标志着社会手工业的掘起,促进人类轻纺的日臻完备,为机械纺轮创造了实物参照,为现实生活做出贡献。

织绳成箍,繁简工序,绳者衣上穿,一切美丽从缠线箍子而来。

004.羊角锤

羊角锤定钉,稳定永固,锤子乾坤大,定则两立,皆有风度,与木头钉碰对碰,举者尽来,叮当铁牢,万能具用,木工逞英豪。

一柄年华去,静待卧展中。这把独特的锤子,锤头貌似羊角,民间俗称“羊角锤”,是由木把锤子演化而来,是五金铁锤木工实用工具,小巧灵动,木工装修必备。

羊角锤,铁把连体,可以砸钉、起钉两用,工具便捷,铁技高超,是促进木工技术革命的社会进步,一锤定音,统于劳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005.重磅铁锤

重磅铁锤,世界通用,力搏千钧,砸石而为,拥有强劲的力量,专敲硬石头,锤声阵阵,砸过的辉煌历史,鼎世永存,持磅留痕。

中国的锤子,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从石锤进化而来,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重磅铁锤,以磅而论,大小之分,用途各异,如劈锤、刻锤和砸锤等等。1磅等于多少斤?一磅 = 0.45362451(一般看作0.4536)千克,根据国际度量换算标准,1磅=453.6克,而1斤=500克,所以1磅=0.972斤.即九两多一点点。锤事悠悠千载劳民创大业,磅记镂镂万种倾工镌宏图。

干天下活计,筑一方城景。重磅铁锤,是民工刻砸石头工具,记录历史,展现风韵,更富有文化内涵,在广泛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展现了民俗智慧。

006.钢钎子

钢钎盈秀,俗具新韵。它钢铁铸就,凝尖助力,建筑硬道理,开辟诸城典范,用火星子说话,匠人最懂,六棱最愣,铁石心肠,以锤为友,拉朋结伙,在火热的奋斗中永生,建设美丽中国的擘画。

这个六棱尖头钢钎子,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工具,特别是在山区的道路建设中比较常用,通常用锤子打入岩石中,以孔眼装填炸药爆破硬质石头,也通常用它来投窝眼劈石头,如加工生产各类石器,都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实用价值。

小小的钢钎,铁定终身,结拜锤子为把子兄弟,寸步不离,和谐共事,图谋发展,就是在现代建筑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钢钎仍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精英,多少匠人用流淌的汗水,浇灌出宏伟大业,那大厦,那道路,那三峡,那城市,连同世界的每一处,都见证了钎子的贡献。

“宁打不屈,顶天立地;千锤百锻,勇于奋进。”我愿用十六字写出钎子精神,去领略六棱尖头的芳容,留下这民俗记忆,阐述历史真实。

007.柳条针线笸箩

2021年的央视新年图,是大红的“更进一步”,看见有一个安放心灵地方,也就是故乡,它拥有着万物,变换着四季,用柳条针线笸箩见证着过去,去寻找安静,相守钟爱,余晖簏施,走进精神世界,似乎有一种人生内心的界限,像生活的镜子,映照出原始乡村印象中的真实,演绎着许多人的艰苦岁月,也许有许仙和长虫的故事,留下和带走,是蛰伏的空灵,给予充盈的慰藉,纯粹的独白与救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新三年,旧三年,头茬哥姐,第茬弟妹,缝缝补补,缕缕丝丝,把挥霍的光阴,山上一季白雪,人间一世白头,都装在这柳条针线笸箩里。

宝马雕车香满路,露冷风清香自老。针线笸箩多种多样,有纸糊的、柳编的、金属的和木制的等等,多摆放在炕上和柜头,流行于50年代,居家必备。

高楼林立,我为见证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西营子,就见过用老头票老钱币粘贴的针线笸箩,极为独特,尽显奢侈,可称珍品,记忆于心。

物换星移,世转年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柳条针线笸箩已经成为历史文物。

008.袜托子

历史总是前进,走多少路,脚知道,而穿过几双袜子,袜托子知道,因为千针万纳缝缝补补几多时,家乡人民的情怀,总是别有幽寄,纵被春风吹作雪,走过乡野碾成尘,那弯弯的羊肠小路,那用脚步吻亮的山岗小径,都是中国农民用脚板创造的历史奇观,把多少乡愁踩在了脚下。

家用袜托子,很多人见过,却不知道叫啥,知道名字,还不知晓怎么用,在众多民俗用品中,有点云山雾照,托涵春秋,品鉴其中疑无路,载入笔下一点通。

袜托子,早已压在农村的箱子底下,再走到从前,手捋羊毛成线,织成袜筒子,木匠独创这个托子,妇人创作袜底,合二而一,完美组成了袜子,有人读成妹子,唱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一走就是多少世纪,回到今天。

东边日出西边月,何处袜托不见明。古朴的袜托子,具有缝补之功能,见证了人们的朴素,生活的真情,人生的社会价值观,极具收藏价值。

009.大笸箩

柳盘箩,笸依柳,爱这孤绝的芳菲,托时光从胸口飞过,让沧桑在心中倾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这里,一切都没有走远,那斑驳的一根根肋骨,照耀豪迈,抚慰誓言,拆开往事,向人们致敬!

家用大笸箩,以竹篾或柳条类枝干编成的一种盛器。其大小﹑方圆﹑深浅等形制因用途而各异。在中国北方,以赤峰地区为例,富有人们生活实用的价值,农谚有“开门三尺三,笸箩簸箕一起端”的讲究,而在推碾子时代,称为“笸箩、簸箕和箩筛子”三大件之一,说明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家家必备。

圆大笸箩,以柳编为主,曾为柳编匠人提供了创业机会,实物技术超凡,经久耐用,在碾道、居家晾晒和推小磨时广泛应用,推动了时代演进和社会进步,为历史创造了辉煌一幕。

静观民俗物缠意,犹似仙都在瑶台。敞开方圆的天地,装下多少迭代的心事,把走不出去的记忆,用大笸箩端出来,民俗文化是一朵盛开的红色鲜花,家国情怀,廊阔藏丰,在这块“辉煌百年,红色文化”的大磁场里,编好锦绣华章。

010.搪瓷茶盘

老道的搪瓷茶盘,端庄大气,摆设阔绰,鼎煮康寿茶,端斟敬客杯,人文行走,高贵礼仪,在居家化做文明小溪,沿着敬善铺筑的和谐河堤,珠光辉映,香气缭绕,一派仙风道俗,经典雅致。

茶盘工艺历史悠久,由木头石头金属演化而来,搪瓷是在珐琅传入中国后其生产工艺迅速得到了吸收和发展,慢慢的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日用品,其工艺是将金属通过铸造或冲压成型,在金属表面涂上釉粉或者是糊状釉浆,通过高温烧制,让釉粘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搪瓷。搪瓷茶盘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好客中国的元素,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烙印,给人们留下了历史的符号和美好的回忆。

雄浑文化绘民俗,笃定珐琅漾茶盘。无名的日子,攀缘在搪瓷茶盘上,圆满却终止于无穷,伟大的人心闪射出东方朝阳的光芒,正如黎明中一个积雪的孤峰,化为涓涓流出的香茶,三月笑春风,何不用搪瓷茶盘,端茶敬人生!

作者简介

何景瑞,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民,草根写手,笔耕半个世纪,作品在《中华日报(泰国)》《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精神文明报》《精短小说》《吴地文化闪小说》《2021中国精短小说年选》《中国闪小说精选2021》《2021华文闪小说精选》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初头朗的故事与传说》一部,纯文学专著《笔思归——何景瑞文集》一部,用质朴的文字,书写原汁原味的乡土作品,抒发农民草根写手情怀。

相关参考

油漆木盒(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实物笔录(十))

何景瑞民俗大写意:时光掠影,留住乡愁一一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实物笔录(十)作者:何景瑞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赓续民族精神,用拳拳的赤子之情,经过长时间的子夜笔耕,留下了这些民俗文字,记录中国北方历史,为即...

水泥猪槽模具(重拾记忆留住乡愁从农耕博物馆看遂宁农耕文化相关新闻)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近日,“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农耕博物馆开馆,并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该馆占地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展出了近现代农耕器具、民俗用具、民间手工艺品等藏品,数量丰富...

最新款猪槽模具(重拾记忆留住乡愁从农耕博物馆看遂宁农耕文化相关新闻)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近日,“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农耕博物馆开馆,并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该馆占地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展出了近现代农耕器具、民俗用具、民间手工艺品等藏品,数量丰富...

桥型粮库通风板(中国古桥简史:走过岁月,留住乡愁)

印象中,古桥是黄昏下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夜半钟声中一缕淡淡的客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豪门世家兴衰变迁的见证者,“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古桥,坐落...

普宁哪里回收油漆(留住乡愁①|松江仓城:因水而生,古宅“新生”)

...访关注古村镇历史建筑与重点文物的维护与修缮,推出“留住乡愁”系列报道。本期走进的是有着“上海文化之根”

抗腐性强(守护百年古树 留住美丽乡愁)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原创稿沿红河州蒙自市芷村镇石马脚村委会石马脚村蜿蜒的乡村小路行走至一片幽静的林子中,一棵百年古树矗立其中,粗壮的躯干需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虬曲苍劲的树干有近3层楼高,伸展的枝丫旁...

来龙民族服装(宿迁白鹿湖:“内外兼修”留住乡愁)

宿迁网讯(记者张立婷通讯员吴京李敏)时令已过谷雨,宿迁的乡村愈发春意盎然。4月24日,从宿迁市区驱车半小时,一路田园风光,记者来到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社区。整个社区笼罩在明亮的光线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桐乡图书馆新馆地址(保护传承桐乡方言,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2019-02-2813:24|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亚萍探寻一地的文化,有一个有趣的视角,便是倾听唇齿间鲜活着的乡音。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身边讲方言的人日渐少了。近期,一组《桐乡方言词语配音朗读》的微信在桐乡人的朋友圈激...

日照山木培训机构怎么样(日本白川乡丨乡村留住了乡愁)

白川乡位于日本中部的岐阜县白山山麓,是个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河川流经的安静山村。1995年12月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决议,日本「白川乡与五箇山的合掌村」入选为世界遗产,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数以万...

景观小品(“会说话”的风景,这些景观小品让您心动了吗?)

...“堂前记忆”景观小品重塑了往日热闹的厅堂,既惊艳了时光,又温柔了岁月;“萧东农耕”景观小品原汁原味地再现了萧东传统农耕文化场景,留住了乡音乡情乡愁,又教育后人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外婆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