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什么奇请解答(结字朴拙,意趣奇出——白石书法)

Posted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平淡什么奇请解答(结字朴拙,意趣奇出——白石书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平淡什么奇请解答(结字朴拙,意趣奇出——白石书法)



结字朴拙 意趣奇出 ● 齐白石书法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更名璜,号白石,“白石”取自他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他是我国现代书画大师、篆刻巨匠,名著宇内,妇孺皆知。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艺专教授、中央美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


齐白石先生出身贫寒,幼年辍学,牧牛读书。早年以雕花木工为生。“廿七年华始有师”,直到二十七岁才有机会向文人名流学习书画,正式从艺,可谓大器晚成。


对于这样一位大师,更多的时候他的书法为画名所掩,我们在啧啧称赞他的绘画艺术的同时,很容易忽略其书法的精妙,而白石先生自己将其书法成就列在绘画之前,曾自评“诗词第一,篆刻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基于此,笔者在本文则将切入点定在他的书法上,通过对其书法艺术的赏析,试图来获得一些对书法学习有用的信息。



书法历程


齐白石和其他成功的书法家一样,对于文字的感知是从孩提时开始的,他4岁时,祖父教其识字,8岁时读《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家诗》,并开始用毛笔描红。齐白石书法发展也有一个出入古贤门庭的学书过程。齐白石自述:他的书法启蒙于馆阁体。27岁时他到韶塘胡家读书,见到胡沁园、陈少蕃两位老师都是学晚清湖南籍书法家何绍基的。于是他开始学习何体,临学何绍基书法十余年几可乱真。中年后,他书画力追冬心,其所书《借山吟馆诗草》点画丰腴,结体稍扁,俨然有金冬心遗风。他曾对于非闇说过:“冬心的书体有他的独创性,最好用这种字体抄写诗集,又醒眼,又可以唱念,更可以玩味。”



齐白石41岁到北平,结识李筠庵(瑞荃),齐白石跟他学魏碑、临“二爨”。从他的一些墨迹中尚可见到爨龙颜、爨宝子两碑的影子。齐白石最后学李邕,于《云麾将军碑》用功最大,他与胡佩衡谈论过:自己的书法得益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讖碑》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讖碑》的苍劲。”在向先贤取法的同时,同时代书画家吴昌硕大气磅礴的书风对齐白石的书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衰年变法”以后,齐白石的书风与画风同步走向成熟,到八十岁前后,达到高峰。


齐白石书法主要以行草书与篆书见长。行草在融李北海、何绍基、吴昌硕后为一炉,最终化为自己成熟的书风,多用于跋画或书名、题识、书写日记、便笺等。他于篆书取法除了《天发神讖碑》、《汉祀三公》以外,更多的是目标投向东汉及魏晋南北朝的隶篆碑版和摹印篆。齐白石中年时为了学习治印,曾朱笔勾临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由此入门识篆字,他一变“篆尚婉而通”常态,于方整中见生机,在篆隶间抒发豪情。



齐白石对于他所心仪的书家都能用心体悟,临池不辍,浸淫很深,不浅尝辄止,故均颇得神髓。他把“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他曾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不要学习人家的短处,更不要把人家的长处体会错而变成了狂怪,因而就误入了歧途。” “窃意好学者无论诗文书画刻,始先必学于古人或近时贤。大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是谓名家。”由此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在转益多师后,能师古不泥的思想根源。



书法特点


用笔涩辣,力能扛鼎


齐白石的书法,无论是他的行书、篆书还是楷书,在用笔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万豪齐力,因势下笔,逆势行笔,在纸笔相争中尽见涩辣之势。此种用笔是绍于古人的,汉代的蔡邕在其《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九势”中的“逆势”与其他诸势相比是最见笔力与笔势的。故而“力”与“势”是以蔡氏为代表的早期书法理论思想中核心的内容。而从汉魏以后直至清代的崇碑风的兴起之前,纵观书法史,虽然不同的书法家都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力”与“势”的主题,其中除李邕、颜真卿、倪元璐等少数书家以外却更多见以温文尔雅的秀丽遒媚的二王一脉为主体风格。齐白石的书法用笔法在对前人继承的同时,无疑也受到清代崇碑派书法余风的很大影响,从他师法何绍基、吴昌硕就能看出。而“力”与“势”在齐白石的笔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愈见猛厉,而此种猛厉又不失蕴藉。我们姑且先抛开碑帖之争的纷扰,从艺术表现语言得丰富性上看,齐白石对笔墨的控制,对线条的锤炼是成功的,因为他的线条艺术语言的是独具个性的。这一个性就奠定了其独特书法艺术风格的基础。李可染就曾评价齐白石的书法说言:“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得最好的是齐白石。齐白石的字写得很好,力能扛鼎。”



结字朴拙,意趣奇出


齐白石的行草书结字基本摆脱了“二王”一脉的唯美的框架,在吸收了李北海的欹侧,吴昌硕质朴,郑板桥的奇逸后,又结合自己的书写个性,结字常抑左扬右,大开大合,因势生形,结字天成,奇崛朴拙,不做媚态。自成一家体式。李邕有句名言,叫“学我者死,似我者俗”。这句话为齐白石所沿用,成为终身不二的金科玉律。元代赵孟頫曾言“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 白石老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喜用“天真烂漫”、“纵横歪倒”、“颠倒纵横”等字句,说明他要表现的,不是那种正襟雍容士大夫的味道,而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野趣。他成熟的行草书作品,字势欹侧不求平正,挥运开合之际,给人以极强的力度感。这种的结字所形成的视觉张力与其涩辣的线条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这种不拘法度而又和于法度的“我书意造本无法”式的结字方式,常常会带来朴实可爱,意趣奇出的艺术感染力。


齐白石的篆书和工整的小篆结体有异,亦不同于经典的金文和甲骨,在结字上理和篆刻,更多的是注重空间布白,为了形式的完美甚至会一改传统篆书的结字体式。删繁就简,易圆为方,在看似规整的空间内营造丰富变化,在看似生涩的体势中演绎通脱浑融。“我书意造本无法”,他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自立门户,不依傍前人的原创意义,但并非真的“无法”。郎绍君评论齐白石书法:“字有画意,是齐白石书法的一大特点”(《齐白石的世界》)。由是,我们可以看出齐白石凭借着其对绘画和篆刻的超拔才情大胆的结字造型,不蹈成规匠心独具从而形成自家得书法风格。



气势豪迈,风格独具


齐白石艺术精神中难能可贵首先就是他的“真”。他曾刻印有“鲁班门下”、“湘上老农”和“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等语,从一个农民、一个细木工苦学而成为大画师,终生以布衣为矜,其有印,文曰:“白石屋不出公卿”,这种真实与平淡的寂寞之道并不是人皆能至。所以体现在其艺术面貌上,便是民间艺术的质朴自然与知识素养的文化气息相混合的产物。四十岁以后,齐白石五出五归,游历名山大川,过长江、泛洞庭、下阳朔、放眼华、嵩、衡、庐诸山,遍览陕、豫、蜀、赣、湘、广、京华之胜,胸襟因之开阔,见识由此广博,为他开创自家面貌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齐白石不愿意在艺术中故作“儒雅”,“儒雅”便不是他自己。在他73岁那年他请人算命,说加上3岁可避灾星,并让后人在终老后将坟土堆大一些,以保佑子孙兴旺等等。当然作为真实的人他也会有自己人生的局限,在对“真”的坚持下形成了他“以俗为雅”的审美理想,在齐白石老人的书法作品上自然是隐约体现出来的,虽不如画和诗那样显见。但跳跃在行书体势上的“放”的意韵之美,的确是令人感动的。“行”得如意时便“奔跑”,“奔跑”不尽兴便“跳跃”乃至“喝喊”,大概这就是艺术的真实。“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更映照着他的本心。在他眼中,艺术是生命,是要用一辈子的时光来实践的生命,艺术也是生活,他以鬻字卖画为生。这可从他的诗书画印和方行举止中进一步了解。他篆刻强调“昆刀截玉露泥痕”,反对磨削等人为的造作;他的诗歌有古民歌意趣,反映的都是生活内容。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他表示“画不卖与官家”。为避免日伪人员纠缠,他在大门上贴出“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的告白——传统知识分子气节在齐白石身上就是表现得这样质朴和简单。说到底,齐白石从来都没有入仕的愿望,更没有入仕不能、隐居山林的逸情。在“真”的世界里,齐白石身上不免会有 “朴野”与“反叛”之气,其表现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创,并且身体力行。他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他曾自负地写道:“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他所取法效法的像徐文长、金冬心和郑板桥一类的人物,都是具有反叛性的。像他这样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人必定不会选择平正端庄的书体,所以很少能见到齐白石写平正方整一路的楷书就不足为怪了。五十七岁时,老人在艺术知己陈师曾、徐悲鸿、林凤眠等人的鼓励下,开始了跳出古人窠臼的“衰年变法”。置流俗于度外,自甘寂寞,“我自作我家画”,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现代艺坛别开生面,卓然成为一代巨匠。


一个人只有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才会从胸中滋生出豪迈气势,这种气势不是东施效颦,更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骨子里的真切。基于这种豪迈的气势,自然就会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齐白石的书法艺术风格中充满了天真烂漫的平民意识与朴实健康的审美情调。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



借山吟馆诗草



进入砚田书院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参考

平淡什么奇(不应被淡忘的白石山水)

原标题:齐白石《借山图》的艺术特色和独特性“五出五归”的过程对于齐白石的艺术非常重要,远游之前,齐白石的山水主要以《芥子园画谱》和“四王”山水风格为主,尚没有形成自己的山水画风格。他在这八年中走过了半...

永丰县断料锯(“一欧二苏”对宋“尚意”书风的贡献)

...到晋代,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书法的技艺同书法家的意趣紧密相连,书法带上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从此,历史上便出现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著名观点。晋“尚韵”,唐“尚法”,宋“...

怀素写字小古文翻译(姜夔《续书谱》及释文、解读(双沟图))

...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尧章,曾隐居浙江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时逢秦桧当国,一生不仕,往来于鄂赣皖苏间,卒于杭州。他精于音律,工诗词,其诗风格高秀,词尤精深华妙,音节文字,冠...

乡下人家中的拟人句有哪些

...也有了人类的情感,从而突出农家生活的生机活力与独特意趣。  《乡下人家》的作者  《乡下人家》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陈醉云。陈醉云从小就接受祖父毛笔书法的熏陶。陈醉云不仅是现代书法的拓荒者,

广州地毯(地毯巧妙选购,拯救你的平淡客厅)

家,能想到的世界上最为温馨舒适的地方,无论日常如何漂泊无依,只要回到家,脱掉鞋袜,将脚踩上柔软舒适的地毯,一切辛劳都不复存在。在做家庭软装搭配时,如何选购地毯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呢?为此我们专门寻找了广州...

开封画室(“三省堂主画室”书画家朱荣国)

...来。自幼习书画的朱荣国在20岁时拜开封书法篆刻名人马白石为师,也曾踏遍祖国名山大川,临摹历代书画大家,数十年如一日,守砚不辍,刻苦研习,终对各家书体融会贯通,擅长草书、行书、隶书等各种字体,他笔下的作品...

新款水晶胸针(褶褶生辉,自然意趣——IDee金色水晶麦穗胸针毛衣链两用配饰)

明清仿古床(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

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明代)中国古代床榻不仅是人们忙碌生活中的歇脚处,更是民族文化与审美风尚的陈列馆。其中,床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是人生愿望的集中展示,榻则体现了文人高士对于生活情致的追求与感悟,传递了...

昆虫饰品(古代闺阁的首饰盒,简直就是一部意趣横生的「昆虫记」)

...,更有这些点缀其间的小动物,让古代闺阁女儿的首饰盒意趣横生,瞬间灵动。蜂蝶:戏蝶游蜂花烂熳盛开的百花,最能吸引蝴蝶和蜜蜂。古人利用金银的延展性,将之捶打成极细长的金

景德镇手绘瓷器(手绘青花干泡台|青白相映 自有意趣 美观实用 淡雅有老味)

干泡台,虽说是茶席上的配角,主要服务于紫砂壶盖碗等主器,却也不能随便将就,毕竟对于爱茶者来说,茶席上的每一件器物都能影响品茶时的心情。今天便为茶友们带来这样一款不夺主器之光却对点缀茶席、撑起茶席之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