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哪儿的民俗吗?邯郸成语典故文化介绍

Posted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哪儿的民俗吗?邯郸成语典故文化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哪儿的民俗吗?邯郸成语典故文化介绍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河北邯郸丛台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距省会石家庄180公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近3000年。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都158年,演出了许多英勇悲壮的历史活剧,经司马迁写进《史记》后,形成数百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连同其他与邯郸有关作品和事件的成语典故,共有近2000则,成为邯郸市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它们具有以下特征和价值:

一是数量多,内容丰富。据《邯郸成语典故集》编著者郝在朝先生搜集整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0多则。现在又有研究者说不下2000则。其中直接与邯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也有200则。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方面。

二是对建设特色城市,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价值。邯郸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涵之一就是有与其相关的一千多则成语典故,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200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邯郸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三是对塑造城市精神,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众的历史自豪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成语典故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胡服骑射”成为邯郸市的城市精神,鼓励人们改革进取;“将相和”歌颂了国事为重,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负荆请罪”肯定了有错必改,勇于自责的精神等等。

尽管近20年来邯郸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邯郸成语典故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但是,青少年中迷恋国外-画册、游戏和影视作品,不了解邯郸历史和邯郸成语典故的情况仍然存在。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参考

杜鹃啼血的典故故事传说

杜鹃啼血的典故故事传说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

杜鹃啼血的典故故事传说

杜鹃啼血的典故故事传说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

八仙斗花龙的典故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

八仙斗花龙的典故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

神话故事 姜子牙唯一的污点,却成了一爱情典故,如今家喻户晓

姜子牙是一神奇之人,不仅身世传奇,无人能出其右,而且才华横溢,被尊为“百家宗师”。在身世上,姜子牙72岁之前,可谓默默无闻,但72岁之后,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

神话故事 姜子牙唯一的污点,却成了一爱情典故,如今家喻户晓

姜子牙是一神奇之人,不仅身世传奇,无人能出其右,而且才华横溢,被尊为“百家宗师”。在身世上,姜子牙72岁之前,可谓默默无闻,但72岁之后,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

邯郸平调落子是哪儿的民俗吗?邯郸平调落子介绍

邯郸平调落子是河北邯郸丛台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邯郸剪纸)是哪儿的民俗吗?剪纸(邯郸剪纸)介绍

剪纸(邯郸剪纸)是河北邯郸复兴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邯郸平调落子是哪儿的民俗吗?邯郸平调落子介绍

邯郸平调落子是河北邯郸丛台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邯郸剪纸)是哪儿的民俗吗?剪纸(邯郸剪纸)介绍

剪纸(邯郸剪纸)是河北邯郸复兴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