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介绍

Posted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介绍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廉村最早铸青铜器皿的是王三妮的老爷爷王老宗,王老宗跟何人学艺不详。王三妮的爷爷王拴柱15岁时跟父亲挑担走街串巷生火打铸铜壶、铜盘、铜勺、铜鞋扒子、铜烟锅、铜铺手、铜蜡台之类器物,20余岁就掌握了老爷爷的全部技术。王三妮的父亲王吉忠19岁跟其父王拴柱学铸铜手艺,解放后王吉忠因在生产队劳动而放弃了铸造铜器。为不使祖辈的铸铜工艺失传,同在生产队工作的王三妮开始自己筑炉化铜、和泥打型学习铸造铜器,并把父亲的各种技术工艺都记在了心里,以待研究发展。改革开放后,父亲去世了,王三妮在自家庭院内垒起了化铜的炉子进行铜器铸造。

灵寿青铜器制作工艺主要分雕刻腊型、涂壳制范、脱腊、烧烤型壳、化铜浇铸、清砂、打磨、抛光等生产工序,并由过去的铸铜壶、铜勺子、铜烟锅、铜铺手、铜蜡台逐渐发展成铸造各类工艺品、摆件。石腊造型制模替代了古老的工艺胶泥制模,用卜力胶水、石英粉、石英砂制壳作范代替沙土制范。先用石腊雕成器物模型,再用卜力胶水加石英粉调成粥样浆糊刷在雕好的模型上,涂撒上石英砂,经过硬化、晾干后,再涂卜力胶水、撒石英砂,象这样反复数次,模型里外就形成一层厚壳,拨出倒口将壳内的石腊蒸出,这时壳内的腊型就变成了空间,再将空壳装入窑内烧烤至800度左右。出窑,将化好的铜液倒入型腔内,冷却后把型壳砸掉,腊型变成了铜器,再进行清砂、打磨、抛光,就成为一件光亮的青铜器艺术品。这就是古代所说的失腊法,这样的铸法不管器物多么复杂都能一次性铸成。2006年,党和政府给全国农民免去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后,王三妮为了感恩,自掏腰包铸了一尊“告别田赋”鼎,轰动了全国,现“告别田赋”鼎由国家农业展览馆收藏。2008年,王三妮又铸了一尊“恩惠鼎”,上面记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十项惠农富民政策。2009年,王三妮以古法和新工艺相结合,用坑埋型壳法、地炉化铜法铸出了重两吨、高两米的“中华尊”。2010年,她又用同样的方法铸成了高两米、重两吨的“五千年文明尊”。

灵寿县青廉村青铜器制作工艺以新老工艺相结合,将雕刻造型、涂壳制范融为一体,又因其铸造过程为纯手工完成,产品倍受文人墨客雅士欢迎。

相关参考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是哪儿的民俗吗?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介绍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是青海西宁湟中县的民俗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是哪儿的民俗吗?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介绍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是青海西宁湟中县的民俗

15世纪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 中国最早的青铜剑

中国最早的青铜剑是什么样子?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具

15世纪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 中国最早的青铜剑

中国最早的青铜剑是什么样子?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具

灵寿城隍庙会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城隍庙会介绍

灵寿城隍庙会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

灵寿城隍庙会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城隍庙会介绍

灵寿城隍庙会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

灵寿跑竹马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跑竹马介绍

灵寿跑竹马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跑竹马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跑竹马介绍

灵寿跑竹马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七夕节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七夕节介绍

灵寿七夕节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寿抬阁是哪儿的民俗吗?灵寿抬阁介绍

灵寿抬阁是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