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1913年—1925年大正民主运动
Posted 内阁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 日本·1913年—1925年大正民主运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 日本·1913年—1925年大正民主运动
1913年—1925年大正民主运动
指大正时期人民群众要求进行民主改革的运动。分为1913年第一次护宪运动(又称“大正政变”)和1924年至1925年第二次护宪运动。因运动发生在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时期而得名。该运动的理论支柱是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和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第一次护宪运动主要围绕人民群众和民主势力反对第三次桂太郎军阀内阁的专横擅权进行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军部势力膨胀,大肆鼓吹“军备扩张至上”和扩大“统帅权”。桂太郎内阁上台后不久就制造了“大逆事件”。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后,巨额的军事开支加重了日本人民负担,引起日本人民不满,为此,桂太郎内阁被迫辞职。西园寺公望遂再次组阁,但他很快就被军部排挤出内阁。桂太郎在元老山县有朋的支持下再次组阁,出任总理大臣。军阀官僚的这种违反立宪的倒行逆施激起日本人民和民主势力的强烈抗议。人民群众反对藩阀统治,成为大正民主运动的起因。资产阶级政党在“破除阀族,拥护宪政”口号下,要求缩小军部、贵族院、枢密院和元老的特权,使议会和政党的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扩大人民群众的参政范围和机会。1913年2月,宪政危机达到顶点,第三次桂太郎内阁存在仅50天后垮台。海军元老、军阀山本权兵卫组阁。山本任内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缓和措施,但仍继续扩充海军,致使爆发“西门子事件”丑闻,山本内阁在“拥护宪政”的呼声中辞职。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仍在发展,但大正民主运动已开始消沉,运动内部出现分裂。第二次拥护宪政运动主要围绕民主主义在同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日本走向何方而进行的。此次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党并不热心组织民众,而是以宪政会、政友会和革新俱乐部“护宪三派”为主,接过民主衣钵,提出“打倒特权内阁”、“实行普选”、“改革贵族院和枢密院”等政纲。1924年6月11日,加藤高明组成“护宪三派内阁”。1925年2月,《普选法》在日本第50届议会上获通过,这是自由民权运动开展40余年以来,日本人民争得的不完整的普选权。同时,加藤内阁还公布《治安维持法》,作为对人民群众有限民主的某种限制。这两个法案的公布,标志着大正民主运动的最终完结。政党政治在日后同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惨败,说明这场运动过于温和。政党内阁严重脱离群众,终于导致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使日本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
相关参考
大正民主运动是一系列发生在1905年到1925年的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思潮的总称。要讲清楚这场跨时20年的民主运动实在不容易。这场运动中发生了两次护宪运动和著名的米骚动事件,本文将为读
大正民主运动的历史地位如何?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呢?肯定的是,我们不应该将之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孤立地看待,而是应该结合在这一事件之前的自由民权运动并将之放在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大正民主运动中对日本政治民主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就是普选运动的爆发和《普选法》的诞生。选举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普选制度和法律,这个国家很难成为一个民主国
1913年7月泽柳事件指大正初年京都大学发生的大学争取自治权的事件。1913年泽柳政太郎从东北大学转任京都大学总长,在没有经过教授会认可的情况下决定将医、理、工、文各分科大学的7名教授解聘。这一决定遭
1935年国体明征运动以日本军部和右翼团体为中心攻击“天皇机关说”的运动。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美浓部达吉倡导“天皇机关说”。他用伊里奈克的“国家法人说”理论对明治宪法作了带有民主性的阐释。他认为日本的统治
西园寺公望,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 20世纪初期西园寺公望与山县有朋的弟子桂太郎交替出任首相。 西园寺公望是日本帝国最后的元老。大正时期的首相都是西园寺公望一手推荐的。 西园寺公望是日本民主最
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在1925年5月30日领导的反帝革命运动。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5月11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举行罢工,日本资本家以关闭
1852年10月15日出生于萨摩(现鹿儿岛县)。>鹿儿岛山本诞生纪念碑>鹿儿岛山本诞生纪念碑>1863年参加萨英战争。>1868年参加戊辰战争,战争结束后由西乡隆盛介绍给了胜海舟,从此加入海军。>18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庆喜因肺炎去世。享年,77岁。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将军,却是最长寿的。比开创者德川家康,还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他本来在1869年就可
日本 日本·1952年4月28日—1972年5月10日归还冲绳运动
1952年4月28日—1972年5月10日归还冲绳运动根据1952年4月28日生效的《旧金山和约》,美国占领冲绳后,冲绳县人民以“复归祖国”为目标掀起的群众运动。该运动是与争取民主、和平和改善生活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