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Posted 阿斗

篇首语:时机未到,资格未够,请继续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2、历史人物 赵云有打过败仗么?诸葛亮北伐赵云曾不敌曹真

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

1、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的内在冲突

谁是谁的人,或者谁(上面、背后)有没有人,大约是一种中国式的说法。中国人是讲“人事”、论关系的,这种人事关系往往游离于体制之外(或曰体制之下),却又往往在暗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似乎三国人物也不例外。说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是相对于刘备来说的。从体制上说,赵云、诸葛亮都是刘备的人,但诸葛亮在刘备阵营内部又是可以自立山头的(刘备死之前是这样,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成“大山头”了)。刘备入蜀时“破格”提拔了魏延,刘备死后,魏延却受到了诸葛亮的排挤;刘备生前告诉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结果诸葛亮偏要重用马谡,我们暂不考虑诸葛亮这回为什么还没刘备高明,我只想说,刘备和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分歧的,因此也就有了各自的人。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刘备与诸葛亮在权力上是有内在冲突的。刘备作为君主,自然希望手下的人聪明能干,但刘备又不愿让手下的人功高盖主,特别是善于权谋的人。诸葛亮便是让刘备感到矛盾的一位。刘备阵营里,智谋之士稀缺(不像曹操那样,顶级谋士一大群),所以在刘备阵营中,智谋之士的地位就因稀缺变得异常突出,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地位异常突出。例如刘备攻取成都、夺得益州时,留在荆州的关羽听说马超也归降了刘备,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干可以和谁相提并论,诸葛亮回信答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 关羽传》)。意思是说,马超是个大才,不及关公你这个绝世之才。关羽看了回信后大悦,“以示宾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狂傲的关羽是多么看重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换句话说,只有诸葛亮在关羽心中的地位很高,关羽才会如此在乎诸葛亮的评价。

连关羽都如此崇敬诸葛亮,是让刘备很头疼的事。诸葛亮让刘备头疼,还在于他比刘备年轻二十岁,刘备不仅要考虑他与诸葛亮谁说了算,更头疼将来他那个不成器的阿斗与诸葛亮谁说了算。于是,刘备入蜀其间,似是有意地牢牢控制了“人事权”,不仅大肆破格任用魏延、黄忠等随同入蜀的人,还特别重用法正、李严等原蜀中智士。攻打汉中时,刘备亲自挂帅,法正为主谋、黄忠任主将,诸葛亮只是留在成都看家,同时兼任“后勤部长”。

刘备亲手提拔的人,将来一般来说也是阿斗的人,至少不是诸葛亮的人,刘备可以接受他或将来阿斗下面有许多“小山头”,但要尽量避免出现“大山头”。诸葛亮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来日方长的他选择了韬晦之策,不干出风头的事了。比如法正因受刘备推崇,专横起来,大肆排斥异己,打击报复与其有过节的人,有人向诸葛亮报告,想通过诸葛亮向刘备进言,压一压法正的威风,诸葛亮表了一番法正的功绩,无奈的回避了这个问题(请注意,我不是说刘备把诸葛亮明确列为敌手了,而是说两人是在‘自己人’内部进行着微妙的权谋游戏)。

2、刘备对赵云的忽视与赵云靠近诸葛亮的可能

再回到赵云。我曾在《赵云真相》一帖中说过,历史上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远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高。赵云是刘备创业初期入伙的,有一定“元老”的资格,但赵云一直不是刘备军事上的主力。赵云不被刘备重用,除了本人才干可能不够突出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刘备的“元老派”中,赵云的资历自然比不得关、张,所以刘备事业前期的大事就要由关、张负责了(关、张中又以关羽之权为重),刘备把赵云放在身边当卫士长了。刘备的“生意”逐步做大时,要为新加入者提供上进的机会,所以赵云还是没机会。另一方面,刘备要从老家底中提拔人才,一般是为阿斗准备的,所以要提拔年轻的一代(如魏延),赵云与刘备、关、张基本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也就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了。

正史上可见明确记载刘备生前赵云独挡一面的一次成规模军事行动,是和张飞一起跟随诸葛亮入蜀支援刘备时,“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三国志 赵云传》),这次行动还是诸葛亮派遣的。与刘备会师后,赵云又成“板凳队员”了(这期间大出风头的是黄忠和魏延)。倒是诸葛亮主政期间,赵云在诸葛亮北伐中“上场”的机会多了些。赵云后来的上场可能有“蜀中无大将”的原因,但我想诸葛亮比较器重赵云,才是主要原因,如果不是赵云此时上了岁数,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赵云也不会是个完全甘心平庸的人,从上述诸葛亮先后对赵云的重用来看,赵云有意无意向这位连关羽也崇敬的年轻人身边靠靠,或走走门子,都是符合逻辑的。

3、赵云极可能两次充当诸葛亮的代言人

我说赵云极可能是诸葛亮的人,不是光看上述“表面现象”(我是以砖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而是还有更深层的推理。赵云的生平中有两个重要的“光辉时刻”(至少一般读史者是这么认为的),一是刘备占成都,得益州时,当时有人提议把成都的好房产和城外的好田地分赐给有功的诸将(可能这种意见当时很盛),赵云明确提出反对,认为应该让益州人民安居乐业,刘备采纳了赵云的意见;二是孙权袭荆州杀关羽后,刘备要兴兵讨伐孙权,赵云又明确提出反对,认为国贼是姓曹的,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灭曹魏上,这次刘备不听赵云的,结果落了个一败涂地。这两件事均见于《三国志》裴注引的《云别传》,虽算不上正史,但后世读史者一般认为可信度高,由此赵云正直、持重的品格很受后世称赞。

我认为,赵云的这两次“发言”首先说是他个人意愿的表达,同时极有可能是诸葛亮指使的,因为赵云的“发言”正是诸葛亮想说又不好说的话。如果偶尔一次算碰巧的话,两次都碰巧就不能不容许我来一番推理了。也就是说,我认为赵云充当了诸葛亮的“代言人”的角色。先说第一次,刘备入成都,确实有点儿乡下人打进大城市的劲头(像明末的李自成那样)。据说刘备围攻成都时,为了追求“重赏之下有勇夫”的效果,曾向众兵将许诺,“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三国志 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军队进成都后,“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兵器都不要了,都急着找财宝去了。当时要分城中房产和城外良田的意愿,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

历史人物 赵云有打过败仗么?诸葛亮北伐赵云曾不敌曹真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赵云从没有打过败仗,其实赵云原本还真可以达成这个成就。但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马稷擅自违抗命令导致兵败,赵云也被曹真给击退了,不过当时赵云也上了年纪,各方面肯定都不如年轻的时候。如果非要把这次算上的话,那赵云也是吃过一次败仗,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以攻代守,所以也没想着能给魏国早场多大的威胁。

自古以来,刘备麾下的赵云,一直有常胜将军之称。虽然因为蜀汉没有史官,赵云单独统兵的机会少之又少,《三国志》中的他,并不出彩。但是相较于先后败于高顺、文聘、庞德、徐晃等人之手的关羽;被吕布夺了徐州,又被曹休击溃的张飞;只有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一项战功的黄忠;以及先败于潼关,后败于冀城,最终只能寄人篱下的马超,赵云的确可以被称之为常胜将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赵云追随刘备以来,先是从平荆州四郡,之后与诸葛亮、张飞等人分兵入川,再然后又有汉水之战,先是仅率几十骑,冲散曹军阵形,救出黄忠和张著,又大摆空营计,吓得曹军自相蹂践,死杀无数。另外,根据他葬于四川大邑银屏山下一事,有说法称,他生前曾在此抵御羌人,并拥有很高的威名。这些战绩都是他的辉煌。然而,所谓“常胜将军”,不是“永胜将军”,赵云当然也打过败仗,而且史料记载中,他平生仅有一败。

此事发生于公元228年,彼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千古闻名的《出师表》,并率军出征,赵云也随军出征。当时,诸葛亮的目标是祁山,但是他却放出消息说,要出兵斜谷道,吸引曹魏的主力,并派赵云作为疑兵,前去拖住魏军主力。《三国志》记载:“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然而,赵云并没有成功的完成任务,反而被曹真击溃,虽然他很快“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后来奉命退兵的时候,也因为亲自断后,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绩,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赵云这一战败的并不冤。这不仅是因为,马谡失守街亭,导致了他的疑兵暴露,也不仅是因为“云、芝兵弱敌强”,还因为他的对手是曹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曹真,字子丹,真实历史上的他,不同于演义中那个只知争功,却一事无成的草包形象,反而是一员真正的名将。最初的时候,他仅是因为父亲的功劳,被曹操收为了养子,待遇与曹操的亲儿子相同,不过后来他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意思是说他打猎的时候,被猛虎追赶,回身一箭便将猛虎射杀了。

他的骁勇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于是成为了曹魏精锐虎豹骑的统领。之后,他在下辩击败过刘备,在阳平击败过高详,在牛渚屯击败过孙权。而到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也不仅击败过赵云的疑兵,还在诸葛亮退兵之后,料敌先机,意识到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一定会出兵陈仓,于是提前做好了准备,在诸葛亮还没有策划第二次北伐的时候,便提前挫败了其计划。

分析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承认,曹真智勇全双,其能力之卓越,少有人能与之比肩。赵云在疑兵暴露,又敌众己寡的情况下,先败一阵,的确不冤。而说起曹真,他除了在战场上,表现优异之外,其政治才能也非常高,在曹魏,他官至大司马,而且是曹丕选定的托孤大臣之一,与曹休、陈群、司马懿一起辅佐曹叡。在他生前,司马懿虽然未被架空,却也算不上真正的位高权重,根本没有表露不臣之心的机会。

再加上,“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不负“曹子丹佳人”的评价,赵云败在他手下,应该也是心服口服的吧?

相关参考

一个硬实力不强软实力极强的人

蜀后主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另一种则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刘禅第一种观点认为,刘禅得到诸葛亮的十几年辅佐,不但没有统一天下,反而使蜀国灭亡了,于是认为他

一个硬实力不强软实力极强的人

蜀后主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另一种则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刘禅第一种观点认为,刘禅得到诸葛亮的十几年辅佐,不但没有统一天下,反而使蜀国灭亡了,于是认为他

赵云如此勇猛,却为何得不到诸葛亮重用

说起蜀汉五虎上将,常被提到的就是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这五人在当时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放在任何时候都能成就一番事业。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刘备识人能力是极其强悍的,这点连诸葛亮也自叹不如。对于刘

这三个人在刘备破落时,毅然跟随,忠诚度极高,最后被刘备善待

看《三国演义》时,经常会看到在刘备身边有三位不起眼的人物,他们除了帮刘备跑跑腿儿,似乎再没干过什么大事,在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面前,他们完全没有风采,似乎只是一般的小配角,没发挥过什么大作用,

这三个人在刘备破落时,毅然跟随,忠诚度极高,最后被刘备善待

看《三国演义》时,经常会看到在刘备身边有三位不起眼的人物,他们除了帮刘备跑跑腿儿,似乎再没干过什么大事,在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面前,他们完全没有风采,似乎只是一般的小配角,没发挥过什么大作用,

刘备不肯重用赵云背后难言之隐

历史中的刘备识人、知人、用人,远胜诸葛亮,远胜蜀汉阵营中的任何人。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刘备决无可能对常年跟随的赵云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条:不堪大任,做保镖到很称职。三国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

三国第一猛将,不是赵云,而是刘备的贴身保镖,诸葛亮都敬让三分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三国演义》也是我们好多人都非常感乐趣的一部名著,固然里面不少有捏造的成分,然则好多和汗青实情也是很相符的。说起赵云,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武功非常厉害的人,“常胜将军”的形象一向

三国第一猛将,不是赵云,而是刘备的贴身保镖,诸葛亮都敬让三分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三国演义》也是我们好多人都非常感乐趣的一部名著,固然里面不少有捏造的成分,然则好多和汗青实情也是很相符的。说起赵云,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武功非常厉害的人,“常胜将军”的形象一向

用“行为秀”麻痹敌人 历史上三国大将丁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记得诸葛亮祭东风这一细节,周瑜妒忌孔明,想趁孔明在祭风之际除掉他,派了两名大将带领一百个士兵快速前往江边,等孔明一旦将东风借来,便下手杀人。结果孔明事先有防备,派赵云来接人,...

用“行为秀”麻痹敌人 历史上三国大将丁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记得诸葛亮祭东风这一细节,周瑜妒忌孔明,想趁孔明在祭风之际除掉他,派了两名大将带领一百个士兵快速前往江边,等孔明一旦将东风借来,便下手杀人。结果孔明事先有防备,派赵云来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