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诞生礼和命名礼是怎么来的 回族礼俗
Posted 回族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回族的诞生礼和命名礼是怎么来的 回族礼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回族的诞生礼和命名礼是怎么来的 回族礼俗
<1>诞生礼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不送葬。若在途中遇见送亲、送葬的,要尽快避开,不能迎面而行。在饮食上也有一些戒律,尤其注意的是不让孕妇吃兔子肉。据说吃了兔子肉,生下的小孩嘴和兔子嘴一样是豁的。也不允许孕妇平时随意讥笑别人的小孩,更不能笑有生理缺陷的小孩。临产时,孕妇要洗大净,尽快住进产房,这叫“占房”。
婴儿哇哇降生后,若是男孩,则在家庭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的人首先踏进产房;如是女孩,要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叫“踩生”。回族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进入产房,孩子的气质、性质就像谁。这是回族人民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后,主人要给她散五至十元的乜贴(小费),有的还给买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回族叫“三洗”,也叫“洗三”,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这天,主人要款待亲戚、朋友、乡亲,祝贺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而乡亲、朋友在“洗三”这天,给月婆子送长面、油香、锅块、鸡蛋、肉等营养品,表现了回族内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心同德的风尚。有的月婆子在坐月子期间缺奶,就让家里人拿一个小碗收吃七家面,这叫“修渠引水”。
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这天,要请剃头师理齐孩子头发,并根据头发的重量,相应地向贫穷人施散一部分钱财和物品。同时,将剃下的小孩头发,挽成一个小球,用线和沙布网住,连在小孩的枕头上,意为壮胆、吉利,健康成长。
上海等地回族穆斯林还给孩子留小辫、戴手镯、锁片,祝愿孩子长大成人。贺满月,也要做饭菜、炸油香等,款待亲朋好友和孩子的舅舅、外爷、外奶奶等亲戚以及左邻右舍。
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回族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2>命名礼
在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回回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訇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即在清真寺宣礼塔上召唤教民上寺礼拜的宣礼词。
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尕麦体”,即教民汇聚到清真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
然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耳朵,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据说,念宣礼词、吹气的意思是,把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由清真寺之外呼唤到清真寺之内,一生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当然的穆斯林。当阿訇举行这种仪式后,便从回教众多的先贤中选出一个美名,告诉家里人,以示吉庆、俊美。命名礼结束后,要用红枣、白糖、红糖、冰糖水等甜东西给小孩儿开口。
相关参考
“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
“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
一、安徽亳州有哪些历史文化亳州历史太悠久了,可以用4321来概括:“4”是亳州诞生过老子、庄子、曹操、华佗四位世界级名人,在一个地级市范围内,出现如此多的“重量级”名人,在全国也绝无仅有;“3”是亳州
回族把服饰通常称为“衣着”、“穿戴”。宋代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载:“广州蕃坊,蕃人衣裳与华异……”唐宋时期,有大量的阿拉伯、波斯来的。商人,一般都被称为“蕃客”,这是回族的先民。这就看出,当时回族先民
相传,先知穆罕默德于伊斯兰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古莱什部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受赞美的人),号艾敏(诚实的人)。伊斯兰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
回族音乐是随着回族的产生、发展而传播、推广的。研究回族音乐不仅要研究回族的历史发展,而且要研究伊斯兰教,从中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和研究信仰在回族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作用,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
回族的风俗有哪些?全国回族有860万人,其中新疆共有回族约73万多人,新疆的回族也同口内的回族一样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郊县,回族人在居住区一般自成村落,围清真寺而居。也有和汉族
威宁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款式随时装的变化而更新。阿訇和妇女服饰及节日期间的打扮,保存着民族特点,反映出回族文化的特征。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的传统穿衣打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是很有特点的。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戴盖头的习俗,一是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