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李渊起兵反隋为何能名正义顺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最聪明的处世之术是,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其同流合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李渊起兵反隋为何能名正义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李渊起兵反隋为何能名正义顺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历来说法不一,似乎很难给李渊一个公正的评价。大家都知道,李渊是隋朝的重臣,起兵反抗隋炀帝自然会落个叛主的罪名,可是他不但没有背上不光彩的名声,反而巧妙地博得名正义顺,荡夷群雄,以拯百姓于凶危。的名声。他是如何达到乘时而起,既达到了夺取隋政权的目的,又保全了自己封建贵族官僚的名节呢?
首先应该说,隋炀帝忙着征辽,给各地的起义军提供了有利的形式,各种力量的起义军在不断的壮大,当隋炀帝发现苗头不对时,已经是为时已晚。当时主要有三支较大的农民武装,山东、河北的窦建德义军,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和杜伏威、辅公佑的江淮义军。隋政权被农民起义军冲击得四分五裂,隋王朝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李渊面对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是继续为杨家卖命维功利禄,还是改弦易辙去争取更大的利益呢?何去何从,李渊必须选择自己的前途。
关于晋阳起兵,李渊是决策起兵的首要人物。可以说,李渊蓄谋反隋是早有打算的,因为他起兵前是考虑十分周到的。当时十八岁的李世民也参与决策,李渊正是受了他的启发,但李渊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并没有答应李世民起兵。李渊地位尊贵,不宜结交一般的地主官僚,和一些江湖人士。李世民却是适当的人选,他为人豁达,极易和部下打成一片,一些有实力、有威望能服众的人,逐渐被李世民网罗到旗下。这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李世民结交豪杰的机会,促进了他在政治上的成长。李渊拒绝李世民起兵的建议,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交大的力量,不能给隋朝的政权以致命的打击,他不愿意轻举妄动。
李渊其实对隋朝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当然会保持着清醒的意识,贸然起兵必会步杨孝感的后尘。隋炀帝被困于雁门那一年,李渊就有起兵的打算,但是他放过了这个好时机,因为会落得个与突厥做内应的骂名,担心反隋不能成功,就没敢冒这个风险。后来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威逼东都洛阳,隋炀帝远在江都已经无所作为了,李渊敏捷地观察到了时局的重大变化,等待已久的起兵时机终于到了。但他却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很多人劝他起兵,他都加以拒绝,免得暴露自己。
按理说,李渊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脑中的君臣礼教的观念很重,隋炀帝虽然大逆不道,但作为臣子起兵反抗势必会落得个叛主的罪名,所以他必须慎重。他还顾虑到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利用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自己又能够不被起义军击垮,而且要战胜起义军,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呢。所以他静观不动,任凭起义军与隋王朝决战,即使奉命去镇压起义军,他也是避战保存实力。李渊揭竿而起的时刻,正直李密的瓦岗军兵临洛阳,隋炀帝弃长安游荡江都,隋王朝已经大部分失守。
李渊起兵的理由是,荡夷群雄,拯百姓于凶危。他名正义顺的揭竿而起,即夺取了隋王朝的政权,又保全了自己封建贵族官僚的名节。在当时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印象,唐之为余民争生死以规取天下,夺之于群盗,非夺于隋也。李家军正义之师的名号不胫而走,一些农民起义军纷纷投靠到李家军,不但扩充了实力,更有利于扩大政治影响,起兵根据地太原的局势很快得到稳定,李渊父子立即着手部署西进关中。
回顾晋阳起兵,农民起义军显然是在火中取栗,而李家军又从农民军手中夺过来。李渊的决断无疑决定了起兵的关键时刻,他就是晋阳起兵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李世民却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迅速成长壮大,他们父子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促进了起兵组织发动,博得了起兵反隋名正义顺的赞扬。
相关参考
李渊,字叔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在朝的官员,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亲李,原是北周时的当朝大官,后来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以后又在随朝为官,被隋文帝封为唐国公。可以说李渊从小出生于贵族家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危急时刻奉命出使突厥,说服突厥可汗出兵相助李渊。 也是刘文静让好友裴寂不断劝说李渊反隋,要不是刘文静,李渊可能会错失起兵的最好时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开国功臣,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危急时刻奉命出使突厥,说服突厥可汗出兵相助李渊。 也是刘文静让好友裴寂不断劝说李渊反隋,要不是刘文静,李渊可能会错失起兵的最好时
李渊,字叔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在朝的官员,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亲李昞,原是北周时的当朝大官,后来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以后又在随朝为官,被隋文帝封为唐国公。可以说李渊从小出生于贵族
李渊任河东讨捕使的时候,请求让大理司直夏侯端做他的副手。夏侯端善于占卦、观察星象,以及给人相面。他对李渊说:“现在玉床星摇动,帝座星不安,岁星在参宿的位置,一定有真命天子在这里兴起。不是您还有谁呢?主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经过激烈战斗,617年十一月初九,李建成部将雷永吉等先登
在李渊化家为国,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所倚恃的主要力量是几个儿子。起兵之初,很难说得清楚究竟是哪个儿子表现的更加出色。所以,李渊立国之初就按约定俗成的规则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确定了他的接班人地位。但随着开
战争的性质,实际上就是指的它作为政治上的属性,政治决定性质。根据政治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战争性质划分为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而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又包括许多类型。那么参照战争性质的划分,晋阳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
唐朝统一战争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反隋,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当时,主要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