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1945年—1950年农地改革的推行
Posted 地主
篇首语:知识才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 日本·1945年—1950年农地改革的推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 日本·1945年—1950年农地改革的推行
1945年—1950年农地改革的推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占领当局对日本的农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农地改革共有两次。第一次是1945年在币原首相主持下进行的。1945年大战结束后,日本农业受到极大的打击,1945年又是自然灾害年,粮食减产一半,政府提供粮食有限,饿死者与日俱增,导致1946年5月东京的25万人集会,农民运动兴起。为了抑制危机,币原内阁于1945年10月13日提出第一次农地改革纲要,11月修改《农地调整法》,目的在于扩大自耕农数量,实行货币地租,市町村农地委员会实行公选制。由于该法案十分保守,美国占领当局表示强烈不满,币原内阁遂于12月发布《解放农民指令》,议会也匆忙通过《农地调整法》,规定准许在村地主保有5町步以下的土地,扫除不在村地主。措施引起日本农民协会的反对。盟总担心粮食供应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工农运动及土地革命,遂强制实行货币地租制。第二次是根据盟总的建议进行的彻底的土地改革。盟总要求币原内阁于1946年3月15日之前提出新的改革计划。但币原政府固执己见,企图固守第一次改革方案。美国对日施加压力,把农地改革问题提交对日理事会。苏联和英国分别提出各自的方案。6月,美国选择了英国方案。10月,由议会通过《建立自耕农特别措施法案》和《农地调整法修订案》。农地改革从1947年3月开始强制性实施,1950年7月结束,先后分16次进行。日本政府有偿征购不在村地主、寺院、教会、神社、旧军阀及其他土地共计198.6万町步,其中,193.8万町步卖给佃农,使总耕地的88%成了自耕地,不在村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及其一种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彻底铲除了。农地改革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严格实施,对日本农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保持日本战后政局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参考
1945年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夕,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即被美国总统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日本任职期间,依照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共同制订的占领日本的基本政策
1950年5月赤色整肃指从公共组织和工作岗位中开除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的措施。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一改往日惩罚性的占领政策,推行变日本为“反共堡垒”的政策,开始打击日共势力。起初是在盟军总司令部内部制定
1900-1945年日本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大陆所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在20世纪30-40年代达到顶峰。自明治政府成立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一贯将吞并朝鲜、侵占中国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民主改革”日本从1945年8月宣布投降,直至1952年4月旧金山片面媾和条约生效止,处于美国的单独占领之下,史称“美国占领期”。其间,美国占领当局直接、间接推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政策
1945年11月解散财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占领当局针对以财阀为中心的日本垄断性经济统治体制进行的重要经济改革。日本财阀是江户时代的特权商人与明治政权相互嫁接后产生的以血缘和家族的主从关系为主线
1954年7月日本自卫队成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中规定允许日本拥有20万人的警察力量。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于1950年7月8日致函吉田茂首相,指令日本政府成
1950年5月清共运动麦克阿瑟指令下发动的对日本共产党的清洗运动。朝鲜战争前夕,美国占领当局开始强化镇压政策。麦克阿瑟在1950年1月的新年祝辞中强调了排除共产主义的迫切性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必要性。19
1950年6月“特需景气”开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冷战升级为“热战”,伴随着美国军事介入而对日本产生的特殊需要,使日本经济为之一振,出现繁荣景象。所谓“特需”指军用毛毯、棉布、军用卡车、
1950年三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成立该会社1934年曾属三菱财阀的日本焦油工业分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菱财团遭清洗,致使该分部解散。1950年以三菱化成工业株式会社面目出现。该会社下设三大分部:生产焦炭
1950—1980年松下电器重新崛起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创始人为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出生于和歌山县一个商人家庭。幼年因父亲经商破产而家境贫寒。9岁念小学4年级时中途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