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個說法對嗎

Posted 族群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個說法對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個說法對嗎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這是一句我們經常說的話。那麼,這句話究竟說得對不對呢?
其實,要判斷這句話對不對,首先需要對「一家人」進行概念進行一個界定。究竟什麼才叫「一家人」呢?
「一家人」這個概念,可以是一個空間性的概念。比如,我們說,咱們中國人是「一家人」,或者說咱們四川人是「一家人」等。還可以是一個時間性的概念。比如說,唐朝人是「一家人」,「宋朝人」是「一家人」等。當然也可能是一個民族性的概念,比如中華民族是「一家人」,漢民族是「一家人」等。
不過,我們經常所說的「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應該是一個血親性的概念。其意思就是說,同一個姓,都是有血親關係的。這裡的「五百年」也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數,所表示的是「不是非常久遠」這樣一個意思。整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別看現在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但其實在並不是非常久遠之前,咱們其實是有血親的一家人。
那麼,這句話說得有沒有道理呢?
初看起來,這句話似乎並沒有道理。為什麼說並沒有道理呢?
其一,同姓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有血親的。
為什麼說,同姓的人,不一定有血親呢?因此人類最初是沒有姓的,後來為了區別,因此才有了姓。姓氏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以所崇拜的圖騰為姓,有的以生活的地域為姓,有的是君王的賜姓等等。
那麼,在這個族群獲得某一個姓的時候,這個族群里人,是不是都有血緣關係呢?一般情況應該是的,因為所有的族群,首先就是因為血親聚在一起,並且得以擴大的。
不過,也不能完全肯定。古代的族群,一開始是同一個血親是一個族群,但是族群和族群之間,又會多次發動戰爭。當一個族群戰勝另一個族群以後,戰敗族群里的人,也並不是全都被殺死了,還有一些是併入了戰勝族群里的。當他們併入了戰勝族群的時候,他們也就不再擁有自己的姓,而會改為戰勝族群的姓了。
這樣的例子,別說遠古時期,就是在秦漢時期,還都是這樣的。劉邦在戰勝項羽以後,所有的項姓人,都改名姓劉。這也就是遠古時期那種方式的遺存。
當一個族群併入另一個族群的時候,這兩部分人,顯然是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的。
除了這種並群以外,還有就是賜姓。賜姓的現象,在古代是非常普遍的。有的賜姓是一種獎勵,但也有的賜姓是一種征服。包括劉邦對項姓家族的賜姓,就是一種征服。而朱棣對本來姓「馬」的鄭和賜姓「鄭」,則是一種獎勵。
當鄭和的家族被賜姓「鄭」以後,他們這個家族,和原先本來就姓「鄭」的家族,顯然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要說他們「五百年前是一家」,明顯就是一句騙人的話。
還有一種族群的改姓。比如當年鮮卑進入中原的時候,拓跋氏就改為「元」姓。而這個「元」姓,在中華姓氏中,本身是存在的。而且據考證,這個姓氏本身還有五個起源。這五個起源的「元」姓,就已經沒有什麼血親關係,不算「一家人」了,又增加一個本身是少數民族的「元」姓,那就更不算「一家人」了。
少數民族改為漢姓的情況,非常普遍,這更增加了中華姓氏的 複雜姓 。作為有血親的一家人的情況,可能性更不大。
其二,「五百年前」所表達的時間概念並不準確。
前面我們說了,這裡的「五百年前」,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數,所表示的時間概念,是「不太久遠」的意思。
但事實上,且不說那種原先不同姓,後來改為同姓的那種。就是從同一個血親延續下來的姓,也並非是時間不太遠的親戚。比如「張」姓,最早是黃帝的孫子揮,由於有一手好的射箭本領,因此被黃帝賜名「張」。而張揮也在清河一代發揚光大,因此也就有了「天下張姓出清河」這樣的說法。
但是,就算是同出於清河的張姓,從張揮那一代到現在,也已經是五千年了。這麼久遠的時間,能說是「五百年」嗎?
由此可見,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
不過,雖然這個說法有問題,但是,民間並沒有人指出這個問題,而且大家還覺得這句話是對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顯然,這裡所要表達的,其實是一種美好的祝願,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和和睦相處,相親相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個美好祝願,大家都是認可的,自然沒人說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了。
(參考資料:《中華姓氏文化》等)

相关参考

父親稱雄稱霸,兒子名動天下

有一個說法叫做虎父無犬子,指的就是父親人才出眾,那么他培養出來的兒子也必定不是簡單的人物。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三國時期的六對父子就親身驗證了這種說法,父親威震四方,兒子也名滿天下。第一和第二對父子就是曹

历史秘闻 父親稱雄稱霸,兒子名動天下

有一個說法叫做虎父無犬子,指的就是父親人才出眾,那么他培養出來的兒子也必定不是簡單的人物。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三國時期的六對父子就親身驗證了這種說法,父親威震四方,兒子也名滿天下。第一和第二對父子就是曹

特唬人的一個說法,商鞅給扛木頭百姓五十金,樹立了秦國誠信形象

關於商鞅的成語不多,「立木為信」是其中一個。商鞅主持變法,為了樹立政府威信,在都城南城門口立一根三丈長木頭,並發布命令,有把木頭扛到城北門的,賞金十斤。百姓們不相信有這種便宜事,事出反常必為妖,圍觀群

历史军事 蘇-35逼退美軍偵察機,飛行員倒飛大開眼界,美要求給個說法

文/孤鶩據環球網援引美媒4月16日報道,美國軍方指責了俄羅斯一架戰鬥機4月15日在地中海上空飛行時,對美軍機進行了「不安全」的攔截,在美國海軍巡邏機高速飛行時靠近美軍機,並在美軍機前方距離僅7米的情況

在黑龍江上行駛的船,為什麼只要有山東人,就會平安無事

在黑龍江,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只要在黑龍江上行駛的船上有山東人,就會平安無事。因為守護黑龍江的龍神,就是在山東出生的。關於這個說法,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在很久以前,人們都依靠黃河生存,過著安居樂業的

從入關到伐紂,歐美人為啥不戴口罩,這個說明形象

什麼是入關中文互聯網鍵政圈這幾年出現了幾種「學說」,如「姨學」,「曹學「,還有最近正火的「入關學」。當然,這些XX學並不是真的學術理論,屬於中文互聯網鍵政亞文化圈的一種流行梗,一種模因現象。最近入關學

倘若清朝沒有入關,歷史會如何發展

有人說,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那麼現在很可能還是明朝,再不濟也能夠撐到19世紀或者20世紀。這個說法不得不說其實很荒謬,看過明末那段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不在清朝入不入關。在哪?在明

歷史上智商超過250的天才,一個疑似穿越者。

智商超過140就可以稱爲常人眼中的天才了,可歷史上可沒有“智商”這個說法,由於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盡相同,歷史上的各種天才也沒有什麼可比性。那歷史上最聰明的幾大天才都是那些呢?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爲

历史军事 金屬鋼盔防不住子彈

一直以來有個說法,合金時代的金屬頭盔,只能防住炮彈破片。對於子彈哪怕是稍微大一點的手槍子彈都防不住。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早期合金鋼盔為了在重量和防護性能之間作出取捨,確實會有一些頭盔的防護能力略差一些

口吞十万兵的真相 五百年前狮魔王大闹天宫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到底多少年?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究竟是谁?至于狮驼岭的狮魔王,他有没有大闹天宫呢?群妖印象中,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猛人,是狮魔王,还是孙悟空呢?狮魔王大闹天宫的事迹,在全书中,仅仅在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