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是谁将颜真卿送上绝路的 ?

Posted 宰相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是谁将颜真卿送上绝路的 ?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是谁将颜真卿送上绝路的 ?

颜真卿,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唐代,颜真卿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开元间进士,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他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法,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如果说在中国书坛上还有谁能和书圣王羲之并肩而立的话,也只有颜真卿有这个声望和影响力了。

北宋的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是怎样走向生命终点的?换句话说,将颜真卿送上绝路的这个人是谁呢?这是人就是被《新、旧唐书》归纳在奸臣系列的卢杞。

卢杞本是名门之后,其祖卢怀慎曾任宰相,虽无大政绩,却清廉简朴,以至去世后,唐玄宗含着热泪为其书写碑文。其父卢奕,天宝末任东台御史中丞,洛阳被安禄山攻陷后,卢奕坚守衙司,拒绝投敌,终而遇害。有了这样的家庭背景,卢杞从小就很受人重视。

卢杞相貌丑陋,面如蓝靛,如同青面鬼,这让他从小产生了自卑心理,就怕被人瞧不起,否则,必予以报复。虽然唐朝选官要看相貌,但丑陋的卢杞凭借红色后代的家庭背景,还是顺利地步入了仕途。据史料记载,卢杞阴险狠毒,却口才出众。别人都不喜欢他,但唐德宗却喜欢他。唐德宗曾与大臣李泌讨论将来宰相之位时说:“卢杞清忠强介,人言其奸,朕殊不觉。”李泌回答:“人言而陛下不觉。此杞之所以为奸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

就这样,卢杞凭着家世祖荫和能言善辩,从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的低位,在唐德宗的赏识下,一步步爬到了宰相的高位。在卢杞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卢杞除掉政敌后,又主动向唐德宗推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关播。但是他给关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坐在那里当摆摆样子的木偶。有一次唐德宗召集宰相议事,卢杞侃侃而谈,关播忍不住也想发言,刚刚要站起来,就看到了卢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只好硬生生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会后,卢杞立刻向关播提出严重警告:正因为你这个人恭谨少言,我才引荐你当宰相,刚才你怎么可以想发言呢?从此关播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二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攻陷汝州。当李希烈威胁洛阳的消息传来,德宗皇帝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计于卢杞。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说:“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剖析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中央可以不发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实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选。”唐德宗频频点头,觉得卢杞讲得很有道理。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所有人都觉得,卢杞这么做无异于是让年过古稀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送死。

没错。卢杞就是要让他去送死。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卢杞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一个一个搞掉,好让自己永远待在宰相的位子上。很不幸,四朝元老颜真卿就是这么一个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而且还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此人不除,卢杞寝食难安。所以卢杞发自内心地感谢李希烈给了他一个天赐良机。

颜真卿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劝他拖延一点时间,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

到了许州(今河南许昌),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他将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和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但颜真卿却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李希烈命令部属退下。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

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要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叛镇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

李希烈拿颜真卿没办法,只好把他关起来,派士兵监视。士兵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当李希烈来看他时,颜真卿义正词严地说:“我的死活已经定了,何必玩弄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士兵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他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颜真卿二话没说,纵身就往火里跳去,叛将们只得把他拦住。在被囚禁了一年零七个月后,即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使颜真卿屈服,遂派人将其缢杀于蔡州(今河南汝南县),终年七十七岁。

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一个大忠臣,就这样被一个阴险的小人送上了不归路。由此可见,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人才的选用上是何等重要。用对了,能兴邦;用错了,可亡国。

相关参考

是谁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送上了绝路?

颜真卿,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唐代,颜真卿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开元间进士,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他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

历史人物 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是向谁学习书法的

  颜真卿人物生平简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25岁考中进士后就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在工作上,颜真卿还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擅长书法擅长诗文,

历史人物 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简介 颜真卿是向谁学习书法的历史名人

  颜真卿人物生平简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25岁考中进士后就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在工作上,颜真卿还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擅长书法擅长诗文,

历史人物 颜真卿是谁 颜真卿除了书法还有什么成就历史名人

  颜真卿(709——785)唐大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封鲁郡公,史称鲁国公。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

颜真卿是谁?颜真卿除书法以外的成就?

   颜真卿(709——785)唐大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封鲁郡公,史称鲁国公。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

历史人物 颜真卿是谁

   颜真卿(709——785)唐大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封鲁郡公,史称鲁国公。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

历史人物 颜真卿书法特点_颜真卿书法作品_颜真卿生平事迹_颜真卿后人_颜真卿怎么死的

本名:颜真卿别称:颜鲁公、颜文忠、颜平原、羨门子、颜太保字号:字清臣别号:应方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出生时间:709年去世时间:784年8月23日主要作品:《多宝塔碑》

历史人物 书法大家颜真卿学习书法的故事 颜真卿的诗词作品

  颜真卿,唐朝名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公元709年,去世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六岁。  颜真卿算是出身名门,颜师古五世孙,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为官。颜真卿本人在开元二十二

历史人物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是怎么死的

  颜真卿是中国古达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被后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之外,他还是唐朝时期名臣。  唐中宗景龙三年,颜真卿在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出生,为颜师古五世从孙。颜家原本是琅

中国历史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此碑为唐朝刻石,唐建中元年(780年)立,它全称叫《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撰文并书写。其碑阴、碑阳刻写铭文各24行,每行4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