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魏孝文帝的改革
Posted 鲜卑
篇首语:也许就是那么一颗不甘服输的心带着我奋斗下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朝 魏孝文帝的改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朝 魏孝文帝的改革
魏孝文帝的改革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是公元386年由拓跋跬建立的,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时,北魏面临着经济、政治极不稳固的局面。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实行了一些改革,历史上叫做“孝文改制”。
这次改制从公元485年开始,先后进行十年。最初的改制,由于孝文帝年龄小,由祖母冯太后主持。一是颁布了“均田制”,规定了十五岁以上男子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不准买卖。男子给桑田二十亩,叫“永业田”。地主家的奴婢和牛也可以受田。二是重新规定租调制,一夫一妇每年交纳粟二石、帛一匹。后来又颁布“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加强地主阶级基层政权的统治力量。
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以后,又采取了一些封建化的措施。一是把首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进一步联合汉族地主,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摆脱旧贵族的影响。二是大力推行汉化教策。下令禁止用鲜卑语和鲜卑服,改用汉语和汉服。又将部落复姓改为单音汉姓。他原叫拓跋宏,改姓后叫元宏了。同时,奖励鲜卑和汉族通婚,改革鲜卑旧俗。三是整顿官僚机构,颁行新的“俸禄制”,规定各地官吏要按季受禄,如果官吏贪赃满帛一匹以上者处死刑,还参照南朝的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加强了政权建设。
魏孝文帝的改革,客观上缩短了北魏封建化的过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速了鲜卑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对历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关参考
征服者总是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和文化所征服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青、齐、洛、豫、冀、秦、雍、徐、兖等州相继发生起义
隋朝刚一树立,隋文帝就停止了大范围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晓得,再好的制度,也需求人来运转。杨坚用人政策先看宰相,位置重要,由三省长官共同组成。要看看
隋朝刚一树立,隋文帝就停止了大范围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晓得,再好的制度,也需求人来运转。杨坚用人政策先看宰相,位置重要,由三省长官共同组成。要看看
拓跋宏就是我们熟悉的北魏孝文帝,我们都知道孝文帝的政绩是比较出名的,汉化改革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贤明和果断的帝王,但是民族大融合之后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好奇拓跋宏是哪个民族的?其实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的第六
拓跋宏就是我们熟悉的北魏孝文帝,我们都知道孝文帝的政绩是比较出名的,汉化改革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贤明和果断的帝王,但是民族大融合之后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好奇拓跋宏是哪个民族的?其实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的第六
拓跋宏就是我们熟悉的北魏孝文帝,我们都知道孝文帝的政绩是比较出名的,汉化改革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贤明和果断的帝王,但是民族大融合之后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好奇拓跋宏是哪个民族的?其实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的第六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时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当年四月,拓跋珪迁都盛乐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时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当年四月,拓跋珪迁都盛乐
南北朝历史 北魏皇帝拓跋宏,不但大器早成,还厉行改革利国利民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天安二年(公元467年)八月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兴二年(公元469年)六月被立为皇太子。拓跋宏的母亲李夫人在他被立为太子时被赐死。拓跋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皇兴
魏孝文帝拓跋宏对北魏的功绩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