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我国西部的历史故事

Posted 工程

篇首语: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我国西部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我国西部的历史故事

西部简介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

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

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

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

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预计 2007年完工。

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全面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峰至罗平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时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工建设。

此前,对“西电东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庆万县至三峡电站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电厂也开工建设。

“十五”期间,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将向广东输电 1000 万千瓦。

“西气东输”开始实施。

目前,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了管道走向,各相关部门和下游各省正在积极落实市场。

根据目前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 120 亿立方米左右,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

届时每年可以代替几千万吨煤,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 1-2 个百分点。

今年,国家还将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将新增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

此外,还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机场建设方面,根据“十五”时期西部地区民航机场“实施枢纽工程,发展支线机场,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同时建设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一个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幅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以建设青藏铁路为契机,“十五”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将高潮迭起。

主要有:修建沟通东西部通道的铁路线。

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建设,研究修建西北至华北地区便捷铁路通道,强化沪昆通道,建设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区间通道铁路。

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

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

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 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

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和加快。

公路国道主干线和路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新增通车里程 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

到目前为止,去年安排的国家级贫困县道路工程进展已经过半。

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

退耕还林还草共完成 1120 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完成 780 多万亩。

今年,国家对西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包括续建项目在内,今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安排的投资要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有关人士认为,要在“九五”以来优先安排和近两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项目的基础上,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

同时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金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的事、国家的事,东部、中部地区的企业都可以从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找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编辑本段]主要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编辑本段]指导思想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酒泉的历史作文

1.关于讲甘肃酒泉地区历史的作文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

青豌豆的面粉功效与作用

豌豆知识介绍:豌豆属豆科植物,起源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因其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广。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

知识百科 为什么我国的大河都向东流

为什么我国的大河都向东流大家都知道,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呢?这是由于我国的地势特点决定的。大家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并且高低差别很

除了我国,世界还有两个地方叫中国,一个与我国友好一个狼子野心

就国家而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你知道吗,抛开国家的范畴,世界上还有两个地方也叫“中国”,而且就在我国附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叫“中国”的地方。第一个位于我国西部,在与我国相近的

夏朝历史 夏朝,中国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历十四世、十七王,共约近500年。它统治的中心区域在今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根据流传下来的上古文献的记载和近年来考古

关于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资料

西部历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水乳交融,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民俗风情:豪放、热性、勤劳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西部大开发建设:把西部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大后方和重要资源基地,是

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资料

文化意义的西部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

新疆历史认识

1.给我介绍一下新疆的历史新疆历史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

中国历史 汉代木简

汉代木简自由阅读卡里的图画,是1930年内蒙西部阿济纳旗居延地区发现的汉代木简。竹木简作为书写材料,比起甲骨、钟鼎、玉石等,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书写方便等特点,是我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主要书写材

回力球鞋的历史发展

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制鞋企业(包括胶、皮、塑、布等鞋类)达三万家左右。其中号称“鞋都”、“鞋城”的三大制鞋基地(浙江温州、广东东莞和福建晋江)的企业数就达近万家,四川成都亦建成“西部鞋都”,约有上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