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没有丝毫恶意
Posted 阿斗
篇首语:人们在诗中赞美鱼的自由,在餐桌上吃掉自由的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没有丝毫恶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没有丝毫恶意
我们来看托孤情形。刘备先赞扬了诸葛亮是德才兼备的精英,认为他比曹丕强十倍;是安邦定国的首要人选,一定能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又说,以你的政治眼光来看,我的儿子刘禅在您的辅助下能成为人主,就请你竭尽全力地辅导他;如果你认为他能力确实不咋滴,你可以取而代之,继续完成北定中原的事业。诸葛亮表示,鞠躬尽瘁,“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放心了,没有背诵什么隆中对啊。
孔明说:“有何圣谕!”先主 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 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隆中对说的是什么呢?首先分析了天下大势力,曹操已拥较强的实力,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暂时确实没有实力与他抗衡;孙权占据江东,经过孙坚、孙策与他自己的励精图治,人民富裕,江山险固,要力争与他搞好关系。接着介绍了荆州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说“此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 守”,益州是“”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而“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说穿了,告诉刘备,想方设法取得荆州、益州。作为进攻中原的根据地,慢慢壮大实力!待形式成熟了,再搞大动作: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 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 川,‘’《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对照以上事实,刘备托孤时没有要反其道而行之啊!
只不过,近年来,很多“精明”的历史学家认为刘备提出的: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才,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虚情假意,是虚伪的表现;目的是试探诸葛亮能否执行自己的遗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禅,完成攘除奸凶,兴汉安刘的大事!
我认为是历史学家们过于敏感了。刘备有识人之明:在长板坡时,他自始至终都坚信赵云不会背叛自己,赵云呢在曹营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历尽艰险又回到了刘备身边,依然对刘备忠心耿耿;拿下汉中后,刘备力排众议,放弃张飞不用,大胆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 ,魏延坚守汉中十年,硬是没有丢一寸土地,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马谡风头正健时,上上下下、包括诸葛亮都认为他是蜀汉的后起之秀,而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后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果然印证了他预言;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刘备识人的目光 精准而独到。
他自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二人从来没有红过脸,自说如鱼得水。二人都遵循君臣之义,在战斗中结成 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的品格、能力、为人处世知根知底。他根本不会担心诸葛亮的篡位,相反,他很清楚:诸葛亮纵使知道阿斗不才,由于他对蜀汉的忠贞不渝也不会废黜刘禅的,所以才在临终前故意提醒他,要他以大事为重!
并没有所谓的历史专家们说那么耸人听闻,什么军帐后面埋伏了刀斧手,什么要李严掌军挤压诸葛亮,什么要赵云护着刘禅,严控诸葛亮等等!我们说历史人物,讲正史也好,讲演义也好,要拿证据,不能主观臆断,信口雌黄!
相关参考
早在桃园三结义时,刘关张三人就曾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并不是说说而已,通过日后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他们三人的确是这么做的。当年张飞因喝酒误事,导致徐州被吕布夺走,更严重的是
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历史秘闻 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的幕后刀手,专为此人准备,与诸葛亮无关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托孤,将幼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托孤之时,据说刘备准备了大量刀斧手,而他与诸葛亮在刀斧手的环侍之下的一段对话,让后世猜了千年而不得其解。>很多人说,刀斧手是为诸葛亮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托孤,将幼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托孤之时,据说刘备准备了大量刀斧手,而他与诸葛亮在刀斧手的环侍之下的一段对话,让后世猜了千年而不得其解。>很多人说,刀斧手是为诸葛亮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
历史人物 刘备托孤诸葛亮真的是被逼无奈吗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托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件事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转折点,而在后世对这件事的许多描述与刻画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刘备此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历史中的大事件,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病危时,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总理朝政,李严则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 为什么同样是托孤大臣,诸葛亮流芳千古,李严却一点名气也没有
历史人物 为什么刘备白帝城托孤,李严也是托孤大臣,他有什么能耐吗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对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不陌生,临死前的刘备可谓是相当大度,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说刘阿斗要是能行,就让诸葛亮全力辅佐,实在不行就取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历史中的大事件,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病危时,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总理朝政,李严则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 为什么同样是托孤大臣,诸葛亮流芳千古,李严却一点名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