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曾与光武帝一同游学的严光真的沽名钓誉吗 毛主席是怎么评价东汉严光的

Posted 司徒

篇首语: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曾与光武帝一同游学的严光真的沽名钓誉吗 毛主席是怎么评价东汉严光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曾与光武帝一同游学的严光真的沽名钓誉吗 毛主席是怎么评价东汉严光的

据《后汉书·严光传》介绍,严光从年轻时就名声很大,曾经与汉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等到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严光却改名换姓,不愿出来做官,躲起来不与光武帝见面。汉光武帝即位后求贤如渴,了解严光才高学广,画影图形也一定要找到严光。后来有地方官报告说发现有一位身披羊裘,在水边钓鱼的男子。光武帝怀疑就是严光,马上备好了车,带着厚厚的礼物,派遣使者前去聘请。结果往返去了许多次,严光才一起回到京城。汉光武帝请严光住进城北的一处地方,供给床褥,由官吏早晚伺候,提供茶饭。>>严光的好友司徒侯霸派人送书信给严光,说侯司徒一听先生您来到,本想马上就来看望您,只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希望您在日暮时分去侯司徒家见面聚谈。严光不作回答,把来信退了回去,口头回话说,君房(侯霸)先生你位列三公,这很好。如果你能够心怀仁德,辅佐正义,那样天下人才会喜欢你;如果你只知道阿谀奉承,一味顺从皇上的旨意,结果难免会带来身首异处的灾祸。侯霸得到回信,便向皇帝奏明,汉光武帝听了笑着说:看来严光还是他的“狂奴故态”,于是他带着车马当天就亲自到严光的住地。此时严光仍然卧床不起,光武帝进了严光的居室,抚摸着严光的肚皮,说:你这个严光啊,难道就不肯出山帮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还是躺在床上不答应,过了许久,严光才睁开眼睛上下端详光武帝,说想当年汤尧是以德治天下,但是巢父还是不肯接受。人各有志,你又何必强求呢!光武帝没办法,说:子陵(严光)我难道就没办法让你顺从我吗?无奈何,光武帝只好登车叹着气离去。>后来终于光武帝领着严光进宫了,和严光谈起过去的事情,交谈了好几天,只说光武帝比过去胖了点儿。同塌而眠时严光的脚竟然压倒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便奏上说有客星犯皇帝御座,还说情势紧急。光武帝大笑说:那是我和老友严子陵一起睡觉啊。>光武帝想让严光作谏议大夫,严光不肯。他还是回到富春山下耕种,钓鱼。后来,在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特下诏书召严光进京,严光还是不肯来。严光八十岁那年,在家中去世了。光武帝感到十分悲伤惋惜,下诏书命令当地的县令赐给他的家人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古人历来对严光的评价不一>对严光不仕光武帝之事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范仲淹将其视为景仰的楷模;而朱元璋却将严光视为“罪之大者”,认为他只求个人安逸、不为天下苍生造福,根本无德可言。王安石则将严光隐居理解为怀才不遇后的无奈选择。也有论者将严光视为沽名钓誉之徒。>一是有人说严光“不事王侯,耕钓富春山”,乃是“垂一线以扶炎”。宋高宗·赵构《追封汉严子陵奉议大夫制》就说:“子陵为光武之故人,坚衡泌之雅志,知经济之多才,甘隐遁以植节,枕流漱石,垂一线以扶炎,山高水长,振千仞以起懦”。>二是有人说严光是认为“富贵于我,有如浮云”。唐·梁肃《汉高士严君钓台碑》就有:>四海既平,故人为君;富贵于我,有如浮云。召至禁中,告归江愤;下视天子,上动星文。>三是有人说严光“不事王侯,耕钓富春山”是因位严光知道“光武察察自用”、“待臣少礼多以法”、大臣至以直言死”、“群臣往往以非谶而罢黜”、“其后宰辅多不以礼退”,子陵预知其如此,故不受谏议之封,决然离去,以“全故旧之义”。>四是有人说严光知道与光武不好相处,“但可相从故人饮,安能刺足天子旁”,故“羊裘不肯脱,筑室富春山”。或说“名高震主定危身,决计披裘老富春”。或说“功成不取嫌疑地,不学淮阴遭戮辱”。>五是有人说严光“不事王侯,耕钓富春山”,是“光武尊之,用之未至”。有人说子陵何尝无济世之心,光武果能如文、武之尊用太公,则子陵可以弗去,东汉之治当与周室此隆重矣。>也有人说,东汉当时之治“人才固足办之,而无待乎已也”。也有说“纵令拜爵已无功,不若烟霞归故里”。>>毛主席对严光早就有评价>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注意到了严光,并对他的所作所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的心目中,严光的形象与古人评论颇不相同。毛泽东在《讲堂录》的读书笔记中记述了严光的事迹,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想。毛泽东认为:“后世论光不出为非。不知光者,帝王之师也。受业太学时,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办天下之事,光即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且光于专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其一,毛泽东认为严光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他提出过“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指要领绝”的治国主张,此话虽然是在给侯霸的信中提出来的,但实际未尝不是写给光武帝刘秀看的。饱经战乱的东汉面临的是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严光提出了“怀仁辅义”的休养生息方略正足以提供刘秀参考。刘秀实际上是接受了他的这个意见,也认为“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最终开创了所谓“光武中兴”之世。>其二,在毛泽东看来,严光“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的主张也很重要。严光是一个在当时能“正风俗”的人。他功成不居的风节,可以起到影响当时与后世的作用。>其三,毛泽东认为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严光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在那个“专制时代”,严光不屈于上的勇气,在封建士大夫之中确是十分难得的。>在青年毛泽东眼里,严光也并非是十全十美。他对严光坚辞不仕的态度不以为然,认为严光也应当如同张良辅佐汉高祖一样,出任光武帝的辅相。毛泽东认为古代贤者“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还有“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对于这三类人,他认为更可贵更可佩的是那些“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在当时毛泽东的心目中,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而严光虽然能够“正风俗”,然而却没有出来“办事”,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毛主席推崇的是既能“办事”又能“传教”之人,这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值得人们深思。>毛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说的“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针对柳亚子原诗中的“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是打算在全国解放之后就像严光那样过退隐生活的意愿,就是向柳亚子表明,我们不会忘记先生对革命的那一份感情和贡献,此时开国盛典在即,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正应众擎易举,野无遗贤,万众一心共襄盛举,多有贡献才是。>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严光的生平_刘秀与严子陵_严光的学问_严光沽名钓誉_严光的评价_严光后人

本名:严光别称:庄光、严遵字号:字子陵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会稽余姚出生时间:前39年去世时间:41年主要成就:帮助刘秀起兵职业:隐士严光——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前39年—41年),又

历史秘闻 皇帝大笑:不必大惊小怪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备受后世文人士大夫的敬仰。历史上的隐士大多都默默无闻,而严光为何能闻名史册呢?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做了皇帝的同学——光武帝刘秀。严光“少有高名”,早年曾与刘秀是同

历史人物 纣王真的是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吗

商纣王,也就是帝辛,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被世人所熟知的是他荒淫无道,有名的暴君。可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先看看毛主席是怎么样评价的,毛主席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

历史人物 严光历史评价 朱元璋为何笔伐严光

严光,字子陵,本姓庄,为了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严光与刘秀是好友,在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就隐名换姓,刘秀思念旧友,令绘形貌寻访。朱元璋笔伐严光>古代帝王喜欢舞文弄墨吟诗填词者,一抓一大把,但写大批判文章

严光知道刘秀是皇帝,他为什么还敢放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严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后汉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光武帝刘秀)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历史人物 文七妹临终前做了什么预测,毛主席说她的话说对了一半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番成就呢?孩子有本事了,首先得益的是孩子自己,但是作为父母心里其实比自己孩子还要高兴,因为对于父母来说这个时候孩子才算是真的长大了,自己也可以真的放心了。今天

比诸葛亮还难请,睡觉时还把脚放皇帝身上,最后也没出山的严子陵

光武帝的同学严子陵,人品极高。光武帝即帝位后,子陵改姓换名,隐居乡间,不肯露面。光武帝却念念不忘子陵,因为不知道他的住址,把他的面貌形状写明了,派人向各处访求。后来有人上书给光武帝,说有一男子,披了羊

历史人物 敢把腿放在皇帝身上睡觉的人 中国史上可能就他严光一人了

严光(前39年—41年),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慈溪市横河镇)人,东汉著名隐士。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同学,两人在少年时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天下大乱,严光就回到余姚隐居起来,而刘秀

毛主席说《水经注》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地理学家郦道元郦道元生于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于涿州郦亭(河北涿州市)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郦范在北魏太武帝时为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少年跟随父母居住青州。郦道元为官经历太和十

留美博士归来,变卖家产投身八路军,逝世后毛主席题挽联

兵说按语:1935年5月2日,方志敏在狱中昏暗的油灯下深情写道,「”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1949年9月30日,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