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此人坑殺猛將華雄、徐榮,堪稱三國第一
Posted 校尉
篇首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此人坑殺猛將華雄、徐榮,堪稱三國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此人坑殺猛將華雄、徐榮,堪稱三國第一
董卓之所以能夠控制洛陽、挾持獻帝,禍害國家數年時間,靠得就是手中的涼州軍團。涼州軍團以精悍驍勇著稱,軍中善打硬仗的猛將很多,牛輔、徐榮、李傕、郭汜、張濟、華雄等人都是其中的「翹楚」,此外還有一個胡軫。不過胡軫這個人的經歷很奇葩,屬於專業「坑隊友」的角色,在兩場關鍵性戰役中,竟然「助攻」對手斬殺本方兩名猛將,這是怎麼回事呢?胡軫是涼州猛將,跟隨董卓屢建戰功
正史中關於胡軫的記載非常簡略,我們只知道他出生於涼州,與豪強楊定齊名,都是涼州當地極有名氣的大人物。董卓在涼州與羌人作戰期間,胡軫、楊定都投靠他,因軍功卓著不斷被提拔、晉陞,漸漸地便成了董卓的心腹大將。董卓執掌朝政後,任命胡軫為東郡太守,但由於關東被反董實力控制,所以胡軫遲遲未能就任。
董卓篡權後各種倒行逆施,最終將他推上「國家公敵」的位置。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聯合討董,並公推袁紹為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陽進發。董卓聞訊後分兵防禦,其中胡軫被任命為大督護,領騎督呂布及眾多步騎校督,率軍在南線阻擊袁術、孫堅的隊伍,時在初平二年(191年)。
華雄在歷史上是被孫堅斬殺的,而非關羽
胡軫為人輕率急躁,還沒正式出兵,便揚言此次作戰要斬一個「青綬」級別的高官(「青綬」級別的官員相當於副宰相)來立威,由此引起自視甚高的呂布嫉恨。胡軫率軍抵達陽人城不久,呂布等人便在軍中製造混亂,四處散布「賊軍到來」的謠言,致使軍中不戰自亂。此時防守陽人城的名將孫堅,見狀猛攻胡軫的部隊,一戰便打得對手落花流水。在混戰中,孫堅還斬殺西涼猛將、帳下都督華雄。
孫堅移屯梁東,為卓將徐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為騎督。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見《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
胡軫大敗而回後,令董卓暴怒不已,雖然免除了他的死罪,但卻將職務一擼到底,再不肯信任他。胡軫被呂布陷害,本來就百口莫辯,如今再被主公罷免職務,心中的憤恨可想而知。就在胡軫戰敗後的次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合謀,利用董卓入朝覲見的機會將其誅殺,隨後聯合執政朝政。此時,賦閑在家的胡軫在估量形勢後,決定加入王允陣營,但讓他失望時,作為董卓舊將,他並沒有得到重用。
董卓被殺後,胡軫轉而投靠王允
王允誅殺董卓後,呂布勸他盡誅董卓黨羽,以防這些人聚眾作亂,但被王允拒絕。但同時,王允卻又遲遲不頒發赦罪詔書,導致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舉兵反叛。王允聞訊後,才想起應該重用胡軫,於是匆忙派他和徐榮出兵平叛(徐榮此時也歸降朝廷)。
然而令王允想不到的是,胡軫早已「反水」,暗中投靠了李傕、郭汜。所以一到新豐城,胡軫便率部投降,並聯合李傕等人進攻徐榮。徐榮腹背受敵、獨木難支,最終戰死沙場(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見《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就這樣,又一位涼州名將被胡軫坑死在沙場。
胡軫因不受王允重用,轉而投靠李傕
胡軫聯合李傕等人擊殺徐榮後,又跟隨他們攻入長安,逼走呂布、殺死王允,並挾持獻帝為傀儡。叛軍佔據長安後,各首領「沐猴而冠」,都給自己加官進爵,李傕自封為揚武將軍,郭汜自封為揚烈將軍,至於胡軫、樊稠等人皆自稱中郎將。胡軫自封為中郎將後,又佔據司隸校尉的要職,頻頻援引私黨、干涉朝政,變得更加飛揚跋扈。
胡軫的結局極富戲劇性。按照史書的說法,胡軫在擔任司隸校尉期間,因與僚屬、司隸左馮翊功曹游殷先前有很深的矛盾,所以上任沒多久,便找借口誣陷游殷,並將他處死。游殷死後,胡軫每晚都夢到他作祟索命,由此患上重病,沒一刻能得到安寧。如此持續月余時間,胡軫竟然被活活嚇死。
徐榮曾連敗曹操、孫堅,最後被胡軫坑殺
殷先與司隸校尉胡軫有隙,軫誣構殺殷。殷死月餘,軫得疾患,自說但言「伏罪,伏罪,游功曹將鬼來」。於是遂死。於時關中稱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貴神之靈。」見《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裴注引《三輔決錄注》 。
相关参考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王司徒這個人物。話說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時,司徒王朗跟隨大都督曹真前去抵禦。兩軍陣前,諸葛亮、王朗之間打了一場「嘴仗」,結果王司徒被諸葛亮的駁倒,氣憤之下墜馬而死,因
超級全能王,堪稱三國殺最佳設計,許攸你會玩嗎?有那麼一位武將soloking,總是把台詞說個不停,每當你聽到他的名,心裡就不得安寧,只想馬上把他踏平,不管這局能不能贏!「阿瞞有我良計,取冀州便是易如反
關羽是劉備官方認定的五虎上將之首,歷來人們也對關羽推崇備至。但是英雄不問出身,英雄更不拘排名。關羽稱得起一句“關將軍”,被後世當作誠信的代言人,不僅是因為他武藝高強,更因為他嶔崎磊落,胸襟闊大。比如對
提起呂布,想必大家是不陌生的,大概最容易產生的聯想便是貂蟬了吧。家喻戶曉的三國第一猛將,從未殺過名將,卻有如此威望的地位,究竟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呢?我們來講講呂布。在三國二十四名將中,呂布第一是毋庸置
提起呂布,想必大家是不陌生的,大概最容易產生的聯想便是貂蟬了吧。家喻戶曉的三國第一猛將,從未殺過名將,卻有如此威望的地位,究竟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呢?我們來講講呂布。在三國二十四名將中,呂布第一是毋庸置
?作為蜀漢五虎上將中最兇悍的一位,張飛一向以作戰勇猛、敢打硬仗而著稱於世。十八路諸侯會盟共討董卓,在汜水關前被董卓麾下的西涼猛將華雄所阻。經過連番惡戰,盟軍是連戰連敗,被華雄打得灰頭土臉,損兵折將。關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范蠡是春秋奇人,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浮海入齊”,定居於陶(今山東定陶),
三國時期,英才輩出。要是今天非要分出個上下高低,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呢?如果要是選一個謀士處理內政,諸葛亮當仁不讓;如果要是選一個謀士外出征戰,郭嘉無人匹敵。如果要評選三國第一謀士,這二位都要往後站站,
賈詡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後代學者將他與荀彧、荀攸、程昱、郭嘉並稱為曹操集團的“五大謀士”。《三國志》將荀彧、荀攸、賈詡聯合作傳,可見賈詡在三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近來不少人將賈詡稱作是三國第一
《三國演義》中文鴦是當之無愧的三國後期第一猛將,用“前表呂布,後表文鴦”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和很多猛將武力被高估不同,正史中對文鴦武力的記載和演義中相差不大,比如最能體現其勇猛的樂嘉城單騎退雄兵,《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