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朱元璋的结拜兄弟有哪些 结拜兄弟的下场
Posted 谋士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朱元璋的结拜兄弟有哪些 结拜兄弟的下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朱元璋的结拜兄弟有哪些 结拜兄弟的下场
朱元璋结拜兄弟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演过朱元璋,他自布衣贫民而到了一国之君的道路可谓传奇。而在很多电视剧中朱元璋结拜兄弟是有出现的,他们是武殿章,胡大海,邓愈,朱元璋,汤和,常遇春,郭英。
朱元璋结拜兄弟剧照
朱元璋结拜兄弟几乎囊括了整个明朝初期的名将,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这些人一开始都是朱元璋的属下,而直到最后还是朱元璋的属下,朱元璋没有和任何一个人结义为兄弟。
但是据传说朱元璋还真有一位结义兄弟,那就是他的结义哥哥田兴。这个人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因为他是在朱元璋做和尚外出化缘的时候与结拜为兄弟的,并在朱元璋落难的时候给过他很大的帮助。
但是后来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朱元璋便失去了他的消息,而田兴一直在暗中帮助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便彻底失去了这位结拜大哥的消息,所以他派遣了很多人在全国各地寻找。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元璋找到了这位结拜大哥,朱元璋给他写了一封情感至深的信件,以弟弟之礼邀请这位大哥到自己这里来。所以田兴来到了朱元璋这里,朱元璋果然是以礼相待。
在他们接触之中朱元璋一直都以礼相待,同时感念他的恩情,朱元璋还劝他留在京城为其养老,田兴最后答应了朱元璋,在京城直到去世。对于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来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朱元璋谋士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他若是怀疑一个人就会把他们都杀了。他怀疑自己的妃子,就不问缘由地把她杀了。他怀疑自己的谋士,也把他们都杀了。朱元璋谋士的下场都很悲惨,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元璋谋士。
图为朱元璋的画像
刘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谋士,他志在解救苍生。如果苍生得救,他就会隐退做一个山中老人。刘基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朱重八的很多战略都出自刘基。天下初定之时,刘基就退隐山林了。不过朱重八不放心,还是让人在送给刘基的药中下了药,刘基喝完药后就死了。
李善长是太子的老师,学识渊博,他平时和朱重八的关系很好,有说有笑不分内外,好的就像一家人。不过自从李善长的孙子参与胡惟庸案后,朱元璋马上就翻脸,诛杀李善长三族的人,还把他流放到荆蛮之地,李没过多久就死了。
蓝玉被指谋反而被朱重八诛杀,朱元璋杀他的原因很简单,感觉蓝玉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蓝玉奉旨来京与朱元璋商量如何抗击敌寇,当朱元璋让蓝玉的手下退下的时候,士兵竟然不听朱元璋的话,而蓝玉手一挥他就退下了。朱元璋看到后非常的气愤,他就立即对蓝玉起了杀心。
徐达病重忌吃鹅肉,朱元璋偏让手下送鹅肉给他吃,他最后病急而气死了。当时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全被他杀了,只有汤和一人晚年回乡安享晚年。
朱元璋五虎将
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混乱的局势中顺利突围,除了朱元璋自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人物之外,首先还有很多人才的辅佐,在战争年代自然少不了战将,而朱元璋首先的战将不但多,而且非常了不得。
朱元璋五虎将画像
朱元璋有五虎将,这五个人是朱元璋帐下最能打仗的将军,他们分别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冯胜。由于朱元璋手下的战将太多,说以能够跻身前五绝对是优秀中的优秀。
朱元璋五虎将中徐达排名第一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徐达是朱元璋手下公认的名将第一,他的战功卓著,一生没有打过败仗。排在五虎将第二位的就是常遇春,这个人也是非常厉害的,自从投奔朱元璋以后就做了先锋官,也是没有打过败仗,但是由于去世时间过早,他没有等到朱元璋开国,但是他的功绩无可比拟。
第三位之所以是李文忠,是因为李文忠确实是朱元璋五虎将中仅次于徐、常的优秀将领,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擅长长途奔袭,尤其是在对北元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出色,一生之中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位是邓愈,他不但在前期的农民战争中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来的北上整套蒙古中也有很大功劳。最后一位是冯胜,这个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为他立下了许多大功劳。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将星闪耀,朱元璋五虎将绝对是其中最为明亮的五颗。
朱元璋汤和
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园1352年,出生在濠州钟离一个农民家庭的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并邀请儿时的玩伴朱元璋一同加入,由此可见朱元璋和汤和的关系并不一般,这两位天煞孤星就注定被按排在了一起,童年时期的共同生活,给两人带来的是志同道合、知音难觅的亲切感,青年时期的一封信两人让踏上了抗元之路。朱元璋第一次加入志愿军,汤和还是他的顶头上司,但是汤和对朱元璋就如自己的亲兄弟般毕恭毕敬,正是这样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汤和成为其铁杆亲戚,朱皇帝无论有政事,或是军事上的困惑,汤和都可成为其倾诉交谈的忠臣。
朱元璋剧照
两人的人生历程都颇具丰富,至正十三年,汤和协同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州,在当时身边将领都趾高气昂,不愿屈居人下的时候,汤和认真听从指挥,丝毫没有怨言,坚决执行朱元璋的命令,这样谦卑的品质让朱元璋大为高兴。
至正十五年,汤和又随朱元璋攻克了太平,平定了陈野先的动乱,期间,汤和左大腿被箭射中,但其毫不畏惧,将箭头取出后继续奋战,朱元璋见此对汤和的为人衷心状大为赏识。
至正二十五年,在朱元璋大军讨伐张士诚的战役中,汤和虽然被飞炮炸伤左臂,但其依旧带伤出阵,奋勇杀敌,攻克平江。朱元璋送来大量黄金和布帛,用作奖励其军功。
洪武年间,汤和被派往北伐,为朱元璋平定北方内乱,消灭元军残党,巩固明朝政权,为朱皇帝的大一统局面铲除后患,铺平道路。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年事已高,汤和深知其不愿统帅军队的本意,主动提出希望能返回故乡,至此,两位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枭雄分道扬镳,朱元璋的深谋远略汤和深表佩服,而汤和的谦卑,凡事不盲目也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两位可以说是英雄惜英雄。
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兵重,朱元璋亲自前往探望,待汤和病好,朱元璋又将其接至京城,享受最好的医疗保障。汤和在七十岁那年病逝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为襄武。
朱元璋刘伯温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和刘伯温,就好像是一对“儒者”和“谋臣”。刘伯温深受儒家文化的洗礼,对君臣礼道肯定尊崇不已,但是他竟然会倒向一个传统观念意义上的“乱臣贼子”,这也是众人想要探索的。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雕像
历史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刘伯温早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就在金陵观望到了所谓的“天子气”,就想要辅佐他。这只是无稽之谈,刘伯温并没有后人纂改的这么玄乎,他投靠朱元璋,只不过是他对元政权的失望,认为元朝早已没有生机,注定灭亡。而且朱元璋在贤士前面,能够虚心请教,多次来茅庐请自己出山,这满足了身为知识分子的刘伯温的虚心,最主要的是,朱元璋自身条件不错,军队纪律比较严谨,这都是区别于其他诸侯的因素。种种原因,都让刘伯温看到了朱元璋能够称雄的可能性,才会投奔与他。
一对有名的君臣关系就此诞生,刘伯温虽没有我们所传说的那般神奇,但也是远超于其他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称霸的征途上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在明朝开国之后,身为儒家知识分子的刘伯温,他对新朝有着与众不同的使命,这就是“导君于正”,让新上任的皇帝能够符合传统的儒家传统。事以愿违,朱元璋并不是刘伯温能够实现这种报复的君王,以至于他在之后的7年多时间内,从此跌宕不平。
在身份认识上,两者有着相反的认识,刘伯温从不以谋士的身份自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儒士,但是在朝堂讨论谁会当今大儒的时候,朱元璋曾轻蔑地说:“像刘伯温之辈的,哪配称大儒。”
朱元璋的雄心壮志,使他对刘伯温无视,甚至蔑视,这一对君臣关系也就到头了。刘伯温被无辜陷害,病死故乡,临终前也不忘留下遗嘱,叮嘱子孙不能在入京当官。
张三丰和朱元璋
张三丰是南宋末年,明朝初期的道士,一说张三丰生于1247年,卒于1458年;另一说法是张三丰生于1264年,卒于1458年。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生于1328年,卒于1398年。俩人在时空上,都有交集,但是在生活中,却没有相关的联系。
电视剧《武当》张三丰剧照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时,张三丰已经一百多岁了,在当时,张三丰的事迹广为人知。朱元璋很好奇张三丰的养生之道,便两次召见张三丰,大师张三丰都没有赴约。一次,张三丰离开了武当山,到全国四处进行游乐;第二次,张三丰去了云南,所以,朱元璋两次都没有见到张三丰。根据民间传说,张三丰给了沈万三一剂药,沈万三吃了后觉得十分神奇。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当上了皇帝,朱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张三丰,并且派遣了大量的人力,根据明史记载,朱棣先后派遣胡广到武当山寻觅张三丰踪迹,结果胡广却没有把张三丰认出来,后来,朱棣屡次派人寻找都没有结果。朱棣为了见张三丰一面,下令让胡广必须找到,要不然就会将他处死。根据《张三丰外传》记载,张三丰169岁时,前去会见了朱棣,另一种说法是,张三丰知道朱棣找他的目的,于是便写书一封派人送给朱棣,里面说的是长生之道。
根据记载,朱元璋虽然多次找人拜访张三丰,希望与他见一面,但是俩人一直没有交集。
后来,在金庸的影视作品中,为了让故事富有趣味性,俩人在剧情方面有了联系。
相关参考
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每一位历史人物的发家其实都与自己的周围环境以及所结交的朋友们都有关系的,这里小编将要与大家说道的是赵匡胤的结拜弟兄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史书上并没有郑恩这个人,但在《新五代史》有一个郑
金庸大师《鹿鼎记》的男主角韦小宝,油嘴滑舌,八面玲珑,简直就是人缘收割机。此君平生有结拜的癖好,义结金兰的兄弟算下来大约有十人,包括索额图、杨溢之、胡逸之、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桑结喇嘛、葛尔
金庸大师《鹿鼎记》的男主角韦小宝,油嘴滑舌,八面玲珑,简直就是人缘收割机。此君平生有结拜的癖好,义结金兰的兄弟算下来大约有十人,包括索额图、杨溢之、胡逸之、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桑结喇嘛、葛尔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在张飞所在的那个村子旁边的桃园里义结金兰,成为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这个历史故事为后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甚至,桃园结义已经成了结拜异姓兄弟的代名词。从刘备这个人
笔者日前拜读了蒋星煜先生所撰的《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一文,颇受启发。但又感到关羽失荆州不仅仅是孙刘联盟有始无终的问题,蜀失荆州之事颇为复杂,内中既有关羽本人的问题,又有诸多隐情曲折鲜为人知的史实。今
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后来总算明白,其实刘备看明白了,
笔者日前拜读了蒋星煜先生在《新民晚报》上所撰的《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一文,颇受启发。但又感到关羽失荆州不仅仅是孙刘联盟有始无终的问题,蜀失荆州之事颇为复杂,内中既有关羽本人的问题,又有诸多隐情曲折鲜
西游记:唐僧和唐太宗真的是结拜兄弟吗?唐僧原型真正的结义兄弟是谁?
在《西游记》中,唐僧和唐太宗李世民结拜为异姓兄弟,为了让唐僧顺利完成取经大业,唐太宗还亲手写了一份通关文牒交给唐僧。 此后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把自己的通关文牒拿出来,然后自报家门,说自己是来自
刘备只是个没落的汉室皇室的子弟,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如果论辈分来说的话刘备其实是当时东汉之地献帝的皇叔。论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几年之间的时间和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加入了东汉王朝的军队
关羽指挥不当,终致地失人亡关羽首战于禁告捷,使荆州军处于主动地位。在此情况下,关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误认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鳖,“有必破之势”,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歼灭曹仁主力于樊城,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