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为何没有在发迹后将姓氏改回
Posted 复姓
篇首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武帝曹操为何没有在发迹后将姓氏改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魏武帝曹操为何没有在发迹后将姓氏改回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曹操不复姓》
曹操姓什么,这有好几种说法。史书上也很模糊,对曹操的老爸曹嵩,追溯曹操姓氏的关键因素,史书上就简单地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估计是被曹操和曹丕等人删改过了,他们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本来姓氏。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曹操本姓夏侯,因为他老爸曹嵩本来是夏侯睿的儿子,不过夏侯睿是一个很老实的读书人,后来当上了南阳县令,但书生气依旧很重。他不小心卷入了党争之中,受到牵连,把官丢掉了。
他为官清廉,当官的时候就没什么积蓄,而没官做了自然马上变得一贫如洗。妻子颜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夏侯巍,此次便是曹嵩。不过,家里实在穷的揭不开锅,没办法,便把曹嵩送给了在朝中当宦官的好朋友曹腾。于是,曹嵩便改姓为曹。
按道理,曹操发达之后,他要恢复自己的姓氏易如反掌,何况按照礼俗,养子三代之后便可以恢复原来的姓氏,曹操也完全可以让儿子曹丕等人恢复原来的姓氏。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复姓,这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
在这儿张燧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能。他是同意曹操本姓夏侯这种说法的,至于曹操不愿意恢复原来姓氏的原因,张燧从一本书的记载里找到了答案。其中说,当时有人用谶纬之学进谏曹操,对他说曹氏代表刘氏是天命所归。
为什么呢?在汉代之前,官员的职位不称曹,而汉代以后,则中央政府有六曹,长官为尚书;地方政府有也有曹,譬如户曹、赋曹等。于是,人们习惯把官吏通称属曹,也成为侍曹,这不明摆着是属于曹、侍奉曹的意思吗?所以,曹氏取代刘氏是天命。曹操想想也对,于是,为了不影响这天命的归属,自然依旧姓曹。
我觉得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姓氏是一个人的根本所在,怎能这样草率的就决定改不改呢。我想曹操之所以不改回本姓,其中另有隐情。不管怎样,历史已经过去,曹操这个名字已根深蒂固在我们心中,这就是天意吧。
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
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来在皇帝身边之后,要了个儿子。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姓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倒是诋毁曹操的《曹瞒传》说曹嵩身上流淌着夏侯氏的血液,曹嵩就是曹氏抱养夏侯的后代,夏侯氏也是亳州的望族,当时是西汉开国名将夏侯婴的后人,夏侯婴的后人夏侯夏侯渊都和曹操的关系很铁。不过这里也有些麻烦事,曹操的后人曾和夏侯氏的后代结婚,这违背了当时同姓不能结亲的原则。曹操长了那么大,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你说心里能好受吗?
其二,曹操的母亲死的早,以致曹操小时候受的教育也不好,曹操后来有一首诗回忆自己的童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徙教指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孟母相比,曹操认为自己父母对自己一点不严格;过庭语指的是孔子教育儿子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不过曹操小时候没有类似的教育情况。一个太监爷爷对他很娇惯,父亲也不太关注他的学业,忙于应酬上头的事务,母亲又死得早,因此家庭里没有温暖。
其三,曹操的父亲娶了好多小老婆,后来曹操有个弟弟,当然是同父异母。有了弟弟之后,家里对曹操的管教更加不严格。所以当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多诋毁,或贬义。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三国志里也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如此看来,当时的曹操就是街头闹事的小痞子一个,所以才会和袁绍去抢劫别人家的新娘子玩过家家。当然曹操的忘年交桥玄对此不以为然,他看除了曹操有担当,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其四,有个讨厌的叔父。曹操童年的曹操机警伶俐,善于权变,任侠放荡,悠游自在,特别喜欢飞鹰走狗,不务正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但是,他的叔叔却对他的这种行为却非常不满,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要他限制曹操的行为。曹操对叔叔的这种做法十分生气,决心给叔叔一个恶作剧,以消除叔叔在父亲面前对自己的影响。有一天,曹操在半路上碰到了叔叔,他立刻假装有病,变得口歪眼斜。叔叔看他这样,大吃一惊,赶快问他是怎么回事,曹操说:我中风了,非常厉害。叔叔便把曹操中风的事告诉了曹操的父亲,等到父亲到来之后,曹操却一点事没有,一切如常。于是父亲问曹操:叔叔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曹操说:谁中风了?没有啊,可能是叔叔不喜欢我,才欺骗你的。于是,曹操的父亲便开始怀疑曹操叔叔所说的话,以后曹操的叔叔再给曹操的父亲说什么关于曹操的话,曹操的父亲再也不相信他了。这样一来,曹操更加肆无忌惮了。
相关参考
曹操本姓夏侯,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尝意其富贵之极,何不复姓?后见一书云:当时有以谶纬进者,云古者名官职不言曹,自汉以来始名官尽言曹也,至吏亦言属曹,卒言侍曹,此非天意乎?操遂不复姓。此或实事。——《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你看即使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没有说清楚曹操到底姓什么。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
纪僧真是南朝人士,他曾深受萧道成信任,等萧道成称帝后纪僧真也得到重用。纪僧真一生历经齐高帝、齐武帝和齐明帝三朝,并且皆得重用,立建威将军。纪僧真并没有显赫的出身,但他却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据古文记载
日本人自称他们的国王为“天皇”,中国接受这个称呼是大约从清朝晚期开始。也就是晚清那几个没出息的皇帝和太后,对日本战战兢兢,将日本人狂妄傲慢、夜郎自大的“天皇&r
汉族人是有姓氏的,如赵、钱、孙、李,百家姓尽人皆知。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字做一名: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在母氏社会时期,藏族人的名字,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像母亲的名字叫“朗·莫
汉族人是有姓氏的,如赵、钱、孙、李,百家姓尽人皆知。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字做一名: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在母氏社会时期,藏族人的名字,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像母亲的名字叫“朗·莫
日本人自称他们的国王为“天皇”,中国接受这个称呼是大约从清朝晚期开始。也就是晚清那几个没出息的皇帝和太后,对日本战战兢兢,将日本人狂妄傲慢、夜郎自大的“天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