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终死于文人之手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终死于文人之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终死于文人之手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文鸯。
文鸯,出生于公元238年,此时三足鼎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正是老一辈文臣武将即将退出舞台的时间段,文鸯便顺应时变而生。可是,文鸯的平生,并非是辉煌的。
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司马师,文钦兵败,随父南奔孙吴。后诸葛诞也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仕晋,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
首先,文鸯的父亲文钦,为文鸯的首次上战场做出了贡献。彼时,魏国的政权已经尽数落入了司马家族的手中,当政的司马师因为文钦和昔日掌权的曹爽有旧,于是抓住文钦会虚报战场上的战果这一把柄,大力打压文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文钦是敢怒不敢言。然而,积少成多的怨恨终归还是爆发了,司马师废帝曹芳的行径,令时任大将军的毋丘俭十分不满,于是,文钦抓住这个机会,和毋丘俭一同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马师得知消息后,亲率大军前来平叛。
文钦造反后,率军想要偷袭乐嘉城,但是司马师暗中行军,迅速赶到了乐嘉,文钦忽然看见敌人大批援军,吓得不知所措,而此时年方十八的文鸯,展现出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实力。他告诉父亲“趁敌人刚来还未站稳脚步,现在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于是,文钦和文鸯兵分两路,趁夜夹击司马师。文鸯先到司马师寨前,便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姓名,扰乱其军心。司马师此时是抱病出征,他的眼睛上方长了一个肉瘤,这一下,惊得他带伤的眼珠从肉瘤处迸出,疼痛难忍,司马师担心扰乱军心,咬着被子忍着疼,甚至连被子都给他咬烂了。
这么好的一个时机,可惜文鸯鼓噪了一整晚,都不见他那无能的父亲到来,因此,天明之后,文鸯见战机已失,只好撤退。文钦为什么没有到来呢?原来,文钦还是害怕敌军强大,想要退兵,而他勇猛的儿子可不同意,为了挫一挫司马师军的士气,文鸯带着骁骑十余人,一统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无人敢当。司马师派骁将令八千人来追,文鸯也丝毫不惧,单枪匹马冲进骑兵丛中,转眼间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杀得追兵都不敢靠近他。这般武勇,就如同当初赵云在长板桥大发神威一样。
只可惜,个人的勇武总是左右不了战局的,起义军兵败,文钦带着文鸯向吴国投降。而后魏国的诸葛诞又和司马昭起了矛盾,和吴国联合准备起兵反抗,文钦几人就被吴国派去相助诸葛诞,然而诸葛诞和文钦私交并不是很好,因此战况每下,二人争吵不断,相互猜疑,于是诸葛诞就杀了文钦,文鸯见父亲身死,于是领兵复投司马昭,为父亲报仇。
文鸯的勇武不仅在中原能够大放异彩,在塞外,也丝毫不逊色于厉害的胡人。晋代魏后,文鸯仍然出仕在晋朝,此时鲜卑人在河西举兵造反,司马炎为此十分头疼,寝食难安。于是,文鸯临危受命,都督西凉军事,率军大破鲜卑人,抓了胡人俘虏有多达二十余万。当地的胡人好不容易等走了那神威天将军马超,以为大汉再无如此厉害的人,想要掳掠一番,没想到又来个文鸯,杀得他们心胆俱寒,纷纷向晋朝投降,甘愿为奴。
无双武艺,赫赫战功,这样的文鸯本应该是风光地安享晚年,可是,他却命丧了搞政治的文人之手,下场极其悲惨。原来那晋朝的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常恨文鸯背叛诸葛诞致使其被夷灭三族,于是他诬告文鸯谋反,正巧太傅杨骏受党争影响,因谋反而被夷灭三族,于是文鸯被诬告很快得到的朝廷的处理--夷灭三族。
何其悲惨啊!文鸯竟然死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莫须有之罪,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看来,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就算你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逃离仇家的小动作,致使皇帝猜忌,而致身亡。
相关参考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
核心提示: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09年第9期,作者:曾凡熙,原题:《曾国藩四次遇险》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而成为军事集团首脑,镇压太平军挽救了清王朝,四次遇险,最终均有惊无险,于是成就了一代名臣。曾国藩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相信中国有不少人都是其“粉丝”。就是这样一个无敌的英雄人物,据说竟然死于妻子之手。三国时代,赵云显然是个武艺最高强的将军。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
文鸯 一提到三国,就会想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 除此以外还很多名号:蜀汉的“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东吴的“四英”、的“八健将”、袁绍的“河北双雄”等。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名将都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君王之手,留下了令人惋惜的结局。比如公认的战神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却被秦昭王赐死,白起含泪自刎,结束了传奇而有悲壮的一生。明朝建立后,随着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名将都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君王之手,留下了令人惋惜的结局。比如公认的战神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却被秦昭王赐死,白起含泪自刎,结束了传奇而有悲壮的一生。明朝建立后,随着天下
姜维和张郃本来没多少联系,不过两个人加起来从乱黄巾活到了蜀归魏,对我这次说事非常重要。关于《三国演义》,我一直以为后三国不如前三国,以前曾涉及到过相关问题,不过从来没认真清理过。其实想想很简单,把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