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Posted 太学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 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  陈寿出生时,正是魏、蜀、吴 鼎立对峙,战争频仍之际,还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即已投入到军旅之中,后来逐渐做到了高级统兵将领马谡的参军。因街亭之战其父便退出了行伍,回到安汉老家。>  陈寿自幼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十分重视把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不惜花费家资,特地于治西果山脚为他修建了读书之所「万卷楼」,并聘请了当地名儒担任塾师。>  他不辜负双亲的殷殷重望,尊师重道,勤学不辍,好问善思,学业不断精进。大致在238—257年(后主延熙中后期),他以其淳朴敦厚的品行和优秀的学业,告别父老,来到当时的蜀汉首都成都,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学习。其时,名士秦宓的高脚弟子、蜀中大儒,西充国县人谯周,在成都担任蜀汉中央的典学从事,并亲自为太学生传道授业。谯周自然也就是陈寿的老师了。>>  在太学里,陈寿勤奋研治先秦儒家经典《尚书》和《春秋三传》,学习先代名主贤君的治民兴国之道。他尤其锐意于现代史,不厌其烦地精读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并旁及于先秦以来的各种典籍,常至夜阑人静仍独对孤灯,端坐在学堂里。谯周十分器重这位弟子,故常常不辞疲困伴他夜读,因材施教,答疑解惑。陈寿聪警敏识,凡读书不论如何艰深,都能过目而明了其宏旨要意,且擅长撰著,作文内容实在而文辞富艳。因此,他备受太学师生嘉赞,被喻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工于文学的了游、子夏。>  在太学完成了学业以后,陈寿开始进入了他的仕宦生涯。延熙末,他应命担任卫将军(属第二品,位次于三司)姜维的主簿,典领文书,办理日常军务。之后,他又先后调任蜀汉中央图书馆东观任秘书郎,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显职黄门散骑侍郎。>  陈寿作黄门散骑侍郎时,正值蜀汉国力日削,北边曹魏强兵逼压的危急之秋。而后主终日荒嬉,不预朝政,宦官黄皓借机专擅威权,蜀汉政治陷入空前混乱之中。刘禅的弟弟刘永,对黄皓专政十分不满,刘禅竟然听信阉坚谗言,把刘永逐出朝廷,迁到地方做官,并不让他回都城。大将军姜维见黄皓大树朋党,权势熏天,曾建议刘禅除掉黄皓以保长治久安,而刘禅根本听不进去。黄皓因此更加仇恨姜维。陈寿也因不愿趋附而仕途受挫。>  正当陈寿仕途遇挫之际,他的父亲去世了。在办理丧事期间因极度悲伤和操劳过度,他也病处卧床不起。不得已,只好让侍婢为自己调制药丸。谁知此事为乡里所知,世人讥贬他触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清规戒律。就这样,陈寿再度遭到沉滞,累年不得升迁。>  263年,司马昭分兵三路大举攻蜀,此时蜀军已无抵御之功,最后不得不投降称臣于曹魏。264年,蜀汉灭亡。向来忧国如家的陈寿便返归故里,深居于万卷楼,把亡父之奄,黜废之怨、灭国之痛,深深埋进书山,沉入墨海......就这样,陈寿在安汉老家度过了近十年的寒窗生活。>  265年,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而自立,建立西晋王朝,改年号为泰始。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实现消灭孙吴,统一全国的宏大目标,于是广泛网罗人才,叙用魏、蜀遗臣及先辈子弟的措施。268年(泰始四年)仲春,晋武帝在华林园与群臣宴会,席间,晋武帝让大家荐贤举才。群臣中有一位领武陵太守的襄阳人叫罗宪,早年与陈寿同为蜀汉太学学友,也很富有才德。罗宪极言陈寿等人学行,盛推宜加叙用。晋武帝当即下诏,命陈寿等速入京洛。>  陈寿进京后被授佐著作郎职,同时兼领了巴西郡负责品评选拨人才的中正官。中书令关内侯和峤奏请晋武帝把编定蜀汉丞相诸葛亮故事的重任交给了陈寿。不久,陈寿受命出补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侯相(相当于县令)。在平阳期间,正值 中央大力督劝重农兴利之时,陈寿一面勤谨于政务,一面挤出余暇闲空继续编定《诸葛氏集》。历经数年,一部为篇二十四,「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安」的《诸葛亮集》编成了。这部书把诸葛亮生前安民强国,治军振武的成功经验,全面地整理和保存了下来。273年(泰始十年)二月一日,陈寿自平阳回京奏呈此书,晋武帝看后大加赞赏,下诏受予著作郎职(晋代称大著作)。之后,陈寿由平阳调回京都洛阳,并继续担任巴西郡的中正官。>  陈寿为蜀人,历来十分重视宏扬乡邦优秀文化遗产,《益部耆旧传》的撰著,即是具体的反映。该书记载了上起先汉,下终晋世,前后三、四百年间益部名人数百人。这部书不仅受到当朝皇帝司马炎和文士们的嘉赞,而且对后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竟不辞劳笔曾将长达十卷的《益部耆旧传》手书一过,当作珍物赠与友人。由此足见世人对该书的看重。著名地方史专家东晋人常璩不仅盛誉该书可与《史记》、《汉书》媲美,而且著《华阳国志》时多取法取材于此。其后常宽著《续益部耆旧传》也沿袭其体系。后来,裴松之注《 》、郦道元作《水经注》、徐坚辑《初学记》以及宋编《太平御览》,等等,都曾大量征引该书以注补旧史之阙,或增广旧闻轶事。可惜的是此书于宋以后便亡佚了。>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中国历经汉末以来百余年的分裂,重归统一。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陈寿便现无旁贷地担当起了研究和撰著 史的重任。他不舍昼夜地大量搜集整理三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四出访问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民间传闻歌谣,踏访三国名人遗迹,考核旧史所达人物姓氏年里、官爵行事,开始进行一部传大的历史巨著《 》的撰著工作。历经十年艰辛,大致在太康十年之前,才基本完成。这部书共有六十五卷,外《叙录》一卷(已佚),总计近37万字,简明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之后,陈寿又进行了修订补正,直到病死洛阳炎止。因此,可以说,《三国志》的撰写成功,前后历时近二十年,在陈寿寿六十五个春秋的生命途程中,他把三分之一的心血都倾注到了这部不巧之作上。>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陈寿简介 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陈寿生平

  陈寿(233-297),字承祚,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历史人物 史学家陈寿的简介 陈寿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历史名人

  陈寿人物生平简介  陈寿字承祚,是三国与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少年时勤奋好学,师傅是同郡的一名学者谯周,陈寿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黄皓专权时,很多人都

历史人物 西晋史学家陈寿简介,《三国志》作者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人物生平不附黄皓陈寿籍贯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陈寿聪明机敏,所写文章以富丽著称。最初应州里的聘请,历任卫将军姜维主簿,

历史人物 陈寿和罗贯中 陈寿评价刘备

陈寿一部《三国志》让人们记住了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一部《三国演义》则让人们记住了小说家罗贯中。陈寿历经十年艰辛才完成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千百年来被誉为“正史”,而《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而已。陈

陈寿如何评价曹操 陈寿的《三国志》介绍

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汉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祚。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

陈寿如何评价曹操 陈寿的《三国志》介绍

...,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据统计《魏书》共计三十卷,《吴书》略少,共计二十卷,而《蜀书》则有十五卷,...

陈寿

  陈寿(汉语拼音:ChenShou;233-297年),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现四川南充)人,蜀汉亡国后仕于西晋。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不肯屈从黄皓,屡遭遣黜。西晋司空张华爱陈寿之才,向司

《三国志》中有哪些四川人被陈寿列了进去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编写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三国志》取材精练,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证,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

陈寿的三国志是怎样的一部书 《三国志》简介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

陈寿的三国志是怎样的一部书 《三国志》简介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