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托孤给哪些大臣

Posted 司马

篇首语: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丕托孤给哪些大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丕托孤给哪些大臣

2、历史人物 三国的托孤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曹丕托孤给哪些大臣

曹丕托孤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丕因为出兵攻打吴国而兵败,回来之后一病不起,曹丕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就想在自己临死之前安排好后事,这些后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国家的接班人。

曹丕画像

因为自己的子嗣还很小,在政治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统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所以为了接班人能够顺利的接班,就只能够选择重臣来辅政,这些重臣,就是托孤之臣。

曹丕将自己的儿子曹睿主要托付给了曹真和司马懿。在曹丕的安排上,曹真的权力要比司马懿大很多,所以司马懿刚开始也并不能兴起太大的风浪。但是,历史往往是非常巧合很有意思的。曹丕去世不久,诸葛亮为了能够统一全国,连续多次出兵攻打曹魏政权。前期都是以曹真为主将,但是曹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往往就吃了很大的亏。为了能够抵挡住诸葛亮的兵锋,曹魏政权最终都会选派司马懿出兵,而司马懿虽说不能够打败诸葛亮,但是他都能够成功的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就在这种不断的进攻当中,司马懿在军队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很多掌握实权的将军们都乐于听从司马懿的指挥。

由于司马懿实力膨胀,所以在内部斗争中,曹真等托孤重臣就被打压了下去,最终司马懿一人掌握了朝政。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就夺了曹家的权,将政权改姓做司马氏了。可以说,曹丕托孤,是非常缺乏眼光,也是非常不幸运的。

曹丕的孙子

曹丕的孙子曹髦,魏国第四个皇帝,当了6年傀儡皇帝。曹髦先是被封为高贵乡公,曹芳被司马师废黜后,在郭太后极力要求下,曹髦被拥护上位,为第四人曹魏皇帝。当时曹髦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司马家族专权。曹髦不愿屈辱于司马家族,在位第六年,率领了几百人想讨伐司马,却被司马昭诛杀,年仅20岁。

曹丕剧照

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曹髦用了全力努力争取反抗强权的机会,虽然失败了,却体现了他高贵的节操。在整个局势都是司马一族控制的情况下,没有屈服苟活,而是冒着生命危险,谋取夺权,在历史上也不多见。虽然年幼势弱,却有着斗士傲骨。曹髦的反抗显示了曹魏帝王的尊严,也赢得了后世的敬重。

后人有评曹氏一族,感叹曹操后代悲惨命运,观其曹操最早对汉室所作所为,何尝不是一种因果相报,祸延子孙呢。祸延子孙,既包括了所作所为祸连后代,也指祸乱后世。曹操被世人称为奸雄,曹丕登帝后各种暴虐,残害,所行祸害更甚于曹操。曹丕在曹操死后,淫乱曹操所有妻妾,被曹丕之母骂为畜生不如。曹丕为争夺权力不择手段,毒杀兄长,虐杀妻子,所行种种,皆为曹氏后代埋下祸根。

汉末,曹父子软禁汉献帝刘协,也是专权跋扈,随意凌辱,杀皇后、杀皇子,视人命如蝼蚁。魏末,司马家族欺压曹丕之孙曹髦、曹奂,同样效仿之。司马家族残害曹氏子孙无数。曹丕逼刘协禅让,司马逼迫曹魏,不到几十年,逼皇退位如出一辙。司马懿曾是曹丕所信赖的忠臣,是曹丕一直重用的臣子,他的阴险刻毒,善于伪装,与曹丕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论根本,曹氏的覆灭是一场因果报应的权力游戏。

历史人物 三国的托孤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事实上刘备托孤后,曹丕托孤后和孙权托孤后,三国的托孤大臣都因为权利争夺而引起了内部争斗。相对来说司马懿走的更快一步。而诸葛亮和东吴的托孤大臣走的相对较慢一些。所以司马懿篡魏改朝换代了。而诸葛亮和东吴的托孤大臣则没有改朝换代。他们只是成为了权臣,基本上来说,权臣发展的下一步就是造反了。所以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白帝城托孤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实际上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主角有二,其一是诸葛亮,其二就是蜀中干才李严。而且刘备把军事大权托付给了李严,而不是诸葛亮。李严本身和诸葛亮就不是一个派系的。所以在刘备死后,李严和诸葛亮不可避免的开始了争权夺利。但相对诸葛亮来说,李严的政治手段就太弱鸡了。而且手段也过于低劣。这就导致李严没斗过诸葛亮,最终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而诸葛亮成为了托孤的唯一重臣,手中军政大权尽握,蜀汉后主刘禅也彻底成为了一个摆设,史料记载,蜀汉事,无论巨细,诸葛亮皆亲自处理。刘禅之负责宗庙祭祀,由此可见诸葛亮是多么的专权。诸葛亮之所以没反,并不是诸葛亮多么的忠心。而是因为当时的蜀汉政权实际上已经危如累卵了。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其目的就是想要打开蜀汉门户的圈禁。如果诸葛亮真的北伐成功战胜了曹魏,那么诸葛亮绝对会造反,这不是诸葛亮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到时候会有人逼着诸葛亮造反。在刘备死后就有不少人劝诸葛亮称王,黄袍加身什么意思,明白吧!而且北伐未成一切都是空谈。诸葛亮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所以在北伐未成之前他没有必要去行叛逆之举。

东吴方面,孙权在临终之际,太子孙亮仅有十岁。所以孙权就安排了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以及宗室孙峻五人辅政。本来孙权这个辅政群体安排的很好,有文臣,有武将,还有宗室。五人相互制约互相扶持,本来可以很好的辅佐孙亮。但实际上孙弘和诸葛恪不和,所以在孙权死后,孙弘先下手为强想要除掉诸葛恪,但孙弘的不轨举动被孙峻告发,诸葛恪随即马上下手铲除了孙弘。于是,孙权刚死,五大辅政大臣之一的孙弘就因为内斗而死。可见东吴权力争斗之激烈。

孙弘被杀后,诸葛恪彻底成为了东吴实力最强的臣子。诸葛恪的骄横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其中也包括皇帝孙亮。所以在诸葛恪讨伐曹魏失败后,孙峻联合皇帝孙亮铲除了诸葛恪,这个时候孙权才刚死一年。而东吴的第二位托孤大臣诸葛恪也命丧黄泉了。此时宗室孙峻又成为了东吴最具有权利的臣子,孙峻掌握大权后,立刻诛杀了废太子孙和,孙权的女儿孙鲁育,孙登之子孙英等人。当时孙权子女多死于孙峻这为宗亲之手。

后来孙峻在征讨魏国的过程中因病去世,孙峻的堂弟孙綝接替了孙峻的权位成为了东吴的最大的权臣。之后孙綝不仅傀儡了皇帝孙亮,而且在不久之后还废除了孙亮,改立琅琊王孙休为帝。此时孙权时期所立下的五位辅政大臣只剩下了吕据和滕胤。之后滕胤和吕据密谋要铲除孙綝,结果事情败露滕胤被杀,吕据自杀身亡。虽然后来孙綝被皇帝孙休斩杀。但此时的东吴已经是元气大伤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内部权力的争夺。

曹魏方面,司马懿篡位可以说是耗时最长,但也最成功的案例了。司马懿是四朝旧臣,而且还是两代帝王的托孤大臣。可以说司马懿在曹操的势力可以说是发展最坚实的。本身即使如此的司马懿的谋逆之举想要成功也是很难的。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曹芳时期,本来大将军曹爽看不惯司马懿,已经把司马懿彻底架空了。但曹爽在看到司马懿主动退避三舍的时候,曹爽也开始松懈了。

司马懿则趁机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本身如果曹爽召集兵马进京,可以很顺利的解决掉司马懿。但曹爽却懦弱的退让了,他选择向司马懿妥协。结果被司马懿诛杀全族。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后嗣继承他的权位终于篡取了曹魏的江山。从司马家族篡位的事迹来看,司马家族历经三代才算是造反成功。而诸葛亮和孙綝的根据就显得太过于单薄了。所以他们只能是权臣,而司马家族却可以取而代之。

相关参考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法正竟排第一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

刘备心中最佳托孤大臣是谁?法正竟排第一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很有的一段,那么,在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中谁是刘备心中最佳的人选呢?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永安,次年,刘备病危,感觉时日无多,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

李严生平简介 如何评价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历史中的大事件,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病危时,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总理朝政,李严则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  为什么同样是托孤大臣,诸葛亮流芳千古,李严却一点名气也没有

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司马懿有没有机会发动政变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司马懿为曹魏三代托孤辅政大臣,曾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因其多谋善断,精通兵法,又能尽职尽责,十分受曹操赏识。司马懿于是被任命为太子中庶,辅佐曹丕。在司马懿的相助下,曹丕逐渐

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

刘备当年白帝城托孤,成为君臣的千古佳话。但问题是,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真的是托孤的第一人选吗?从当时看,刘备确实有托孤的必要。太子刘婵时年17岁,当年男子成年得20岁,所以暂时不能亲理朝政。在汉朝历史上,有...

刘备临死还给诸葛亮下套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共有两位接受托孤的大臣,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可是刘备最后却只对诸葛亮这样交代到:“你的才能是那曹丕的十倍还要多,我相信若是你的话,一定能成就大事。如果刘禅是可以辅佐的皇帝,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

三国时期孙策的托孤大臣张昭为何当不上丞相?

...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照也就成了唯一。和平时期,这托孤大臣或...

托孤大臣张昭既没有被杀也并没有得到重用

帝王死的时候,因为继位者年幼,往往会让一些信得过有能力的大臣辅佐这个继位者,这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三国时期,三国都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东吴的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留给弟弟孙权的托孤大臣。又因为周瑜早逝,这张

刘备托孤的背后

刘备托孤  蜀汉章武三年四月,刘备永安托孤,对从成都赶来的诸葛亮说了一句扑朔迷离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为什么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