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历史上的四次寒潮,古人御寒真不容易啊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历史上的四次寒潮,古人御寒真不容易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历史上的四次寒潮,古人御寒真不容易啊

在我国汗青上曾显现过四次严寒期,时代冻死的人不可胜数。

第一个严寒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个严寒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

只有在《竹书编年》中,记载了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形,没有直接说下雪,而是“雨雹”,“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记载中都可以看出来其时的天色极端严寒。到了第二个严寒期,大雪记载的逐渐就多了。

第二个严寒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严寒期,这个严寒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极点。《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一连三年悉数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军队,年平均气温比如今低2―4℃。

其时正值凶年,再加上这么糟糕的雪天,连皇宫粮食都断炊了,李晔只好号令宫人,在宫中支起一个小磨,自磨豆麦果腹,“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堂堂帝王之家,天天都有三四小我被冻饿死,民间灾难之深重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个严寒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悉数结冰,冰上能够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悉数冻死。宫架都压折了,一周后的二月初三又是一场“大雨雪”,导致“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第四个严寒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昔时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酿成“冰陆”,车马通行。

全国多少省市的处所志上,都有冻死人记载:湖北大冶等地,“冻饿死者甚众”;河南开封一带,“井冰,道路多冻死者”;江西南昌等地,“行人多冻死”;安徽怀宁等地,“冻绥死者甚众”;江苏盱眙等地,“民多冻死,鸟兽入室呼食”;山东临沂等地,“人多冻死”,威海“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者”。

古代人怎么熬过这些严寒期的呢?

穷汉 出门穿短褐 家里取暖用灶灰

火塘也叫火炕,是中国最陈旧的取暖体式。北方的民居一样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经由燃烧发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举措,这种取暖体式,直到如今,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穷汉在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前提稍好一点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

贫穷公民冬天大多是靠穿“褐”来御寒,褐是一种衣服的料子,属于麻成品,限于其时的工艺水平,用褐做的衣服既不克保暖又不美观。陶渊明在《五柳师长传》里说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即使如许的衣服还有洞和补丁。

达官贵族过穷冬 爱穿狐裘和貂裘

唐宋时期,一些官员或富足人家已经用上铜制手炉或许脚炉,手炉呈卵形,里边放火炭或另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能够放在袖子里暖手。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外,还有暖足瓶,里边灌上热水,晚上放在被窝里。宋代黄庭坚有首诗说:“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明、清两代,在冬季大多烧木炭取暖,一样人家都有炭盆。盆是铜或铁制成的,皮相再加上一个箱形透气的覆盖,防止失火或许掉进其他器材。

裘是有钱人的冬装,裘即毛向外的皮衣,用以做裘的外相好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个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靡品,为达官贵族所穿,鹿裘、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但也非通俗公民所能享用,穿得起的至少也算是其时的中产阶级了。前人认为狐腋下之外相最为轻暖,用其做成的狐白裘非常珍贵。

皇宫墙里建火道 堪比中央空调

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接纳了更多科学的方式为皇宫供暖。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柴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平坦到整个大殿。

为使热力轮回通行,火道的终点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并且这种火道还纵贯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应平坦如春。

【转载仅供思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刻删除】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四次中日之战

从空中俯瞰地球,日本很容易被发现:亚欧大陆东头的大海里,悬浮着一个孤零零的岛国。从形状上看,日本列岛就像一张弓,一张蓄势待发的弓。在古代日本,他们是大陆母亲的游子,迫切需要中国文明的滋润,献贡求封,恭

历史军事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藩王之乱”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把秦朝到清朝的两千多年历史称为“封建社会”。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所谓“封建社会”,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分封制”。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分封制

长平之战居首 盘点古代战争史上的四次屠俘事件

杀俘虏的历史自古至今,对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无非有三种,即胜利凯旋者、战死者和被俘者。对于战争的胜利者而言,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幸福与荣耀的到来;对于战争的阵亡者而言,胜负已经没有意义,他们的一

汉朝历史 汉和帝这个皇帝真不容易当

高危职业:汉和帝这个皇帝真不容易当都说皇帝要什么,有什么,是世界上最妤的职业,可是,要当好皇帝却不容易,因为它也是属于高危职业的范畴。若不信,看看汉和帝这个皇帝是怎么当的,就知道了。尽管有阴丽华这样的

历史人物 古代没有棉花的时候 古人如何御寒

古代人生活条件更恶劣,一床棉被都是奢望,尤其宋朝以前没有棉花,他们冬天是怎样睡觉的呢?对于皇族和富人来说可以有资本追求奢侈,他们一般是用皮毛做褥子。>>《论语》中就写到“狐貉之厚以居”,意思就是狐貉的

解密古人究竟如何御寒度过冬日 没有空调暖气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过冬也是一个问题,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呼吁南方也应该暖气。而在中国古代,经济水平和居住条件远不如今天,冬季取暖无疑是一件大事,而不同阶层人的取暖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让我们一起来

刘病已到汉宣帝真不容易

「”巫蛊之乱”是汉武帝统治晚期铸下的大错之一,皇后卫子夫自尽,戾太子刘据身死,卫氏惨遭株连,皇权面前一切的亲情显得如此渺小。刘据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巫蛊之乱”中,只有1个月大的刘病已因年幼幸存了下来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李白不以入赘为耻 盘点李白的四次婚姻

  著名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他曾结过四次婚,不过似乎都不太成功,算不上「神仙眷侣」。研究的婚姻和家庭,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从而更好地欣赏他的诗歌。>  诗仙李白不以入赘为耻>  可惜

曾国藩一声的四次军事遇险故事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而成为军事集团首脑,镇压太平军挽救了清王朝,四次遇险,最终均有惊无险,于是成就了一代名臣。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