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 隋文帝为什么只留杨素

Posted 功臣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隋朝历史 隋文帝为什么只留杨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隋朝历史 隋文帝为什么只留杨素

隋文帝为何只留杨素?隋文帝为何不杀功臣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隋文帝不杀功臣杨素可能出于一下几个原因:

1.杨素早在隋文帝任丞相时就与他关系密切。

2.杨素军事才能突出,周武帝时参与平定北齐,后又破突厥,在平陈之前数次献策,并在伐陈时任水军统帅东下。

3.杨素虽有大功,但并不像贺若弼那样仗着军功飞扬跋扈地争功,而且杨素而且善于猜测隋文帝的心思,在建造仁寿宫时还大肆讨好隋文帝,善于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杨素得宠之时,隋文帝对其言听计从。而且他为人圆通,善于跟同僚搞好关系。

4.杨素与独孤皇后关系也很密切,并与杨广私下交好,帮助杨广取得太子之位的同时也取得了独孤皇后的亲近和信任,并同时利用独孤皇后和杨广来排挤高G。

总之杨素的才能虽然稍逊于高G,但是高G属于理想主义者,杨素则属于现实主义者,虽然才能不及高G,却能从人事方面弥补。虽然有时略显奸诈狡猾,但是不失为隋代名将与名相。

相关参考

隋朝历史 历史上的杨素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

终身不称帝的原因 揭秘隋朝大将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

终身不称帝的原因 揭秘隋朝大将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

为什么说隋朝著名权臣杨素是自己在求死?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权臣。他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器重,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不仅自己权倾朝野,连家人都各个官居高位,就显贵而言,南北朝的所有臣子里没有人

为什么说隋朝著名权臣杨素是自己在求死?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权臣。他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器重,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不仅自己权倾朝野,连家人都各个官居高位,就显贵而言,南北朝的所有臣子里没有人

隋朝重臣杨素击突厥之战的结果如何?

自开皇初年起,隋采纳长孙晟之谋,一直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被激

隋朝重臣杨素击突厥之战的结果如何?

自开皇初年起,隋采纳长孙晟之谋,一直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被激

隋朝历史 越国公杨素击败突厥,是稳固北部边防的一次重要作战

自开皇初年起,隋采纳长孙晟之谋,一直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被激

历史人物 杨素为何将三个心爱的女人送给他人

  杨素素有隋朝第一名将之称,是隋朝著名的宰相和军事将领,是隋文帝的三大重臣之一。杨素,字处道,弘农杨氏之后,先祖世代为官,祖父杨暄是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是北周汾州刺史,从小生在贵族家庭,

杨素为何将三个心爱的女人送给他人?杨素是怎么死的?

  杨素素有隋朝第一名将之称,是隋朝著名的宰相和军事将领,是隋文帝的三大重臣之一。杨素,字处道,弘农杨氏之后,先祖世代为官,祖父杨暄是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是北周汾州刺史,从小生在贵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