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感到孤立就滥杀,结果更孤立
Posted 举人
篇首语: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感到孤立就滥杀,结果更孤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感到孤立就滥杀,结果更孤立
崇祯十六年底(1643年),张献忠在长江中游的荆岳地区面对李自成部和明军左良玉部两大军事集团的挤压,感到难以支撑,遂进军四川以图自保。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张献忠率军以澄清川岳为旗号,进军四川,八月攻克成都,并亲自率军将李自成的势力逐出川北。是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为大西,年号为大顺,改成都为西京,以部将孙可望节制文武,桐城诸生汪兆麟总决诸事,并且对部将加以分封。
身居权力之巅的张献忠开始为他的王朝谋划了,他沿用明朝旧制,设内阁、六部及各院监寺科道各衙门,四道设学院四员,取士察吏。出于维护政权的需要,张献忠注意招降和吸纳前朝的官吏文人,委以高官,这取得了部分地主官僚的支持与合作。并开科取士,取得了部分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的支持。献设科取士,中乡试者八十人,会试者五十人……榜、探皆具。对于科举取来的知识分子,张献忠也授以官职,又配知府以游击,知州以都俭,知县以守备,皆以伪科所取文武进士、举人为之。通过招降和科举,大西政权在初期确曾吸收了部分知识分子的加入。对于愿意归顺的前朝官吏张献忠并没有从一开始就使用暴力手段,献忠悬伪职以待乡绅,设科举以待监生举人。其初固无意于屠儒也。
从这些职官的设定来看,张献忠是有意要走一条割据一方立国自保的道路的,正如他在派人招降重庆官员时所说: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
在四川建立了政权的张献忠已然身处权力之巅,但是对于如何在四川才能长久立足,张献忠和他的部下显然缺乏经验和耐心,以致举措多端失调招致反抗,然而此后张献忠彰显出了人性之恶,走上了一条以暴易暴恣情滥杀之路。
一、对拒绝合作的地主官绅文人给予极其严厉镇压
大西军进入四川以后,要求辖区内的居民必须顺从大西政权。对于不合作的,常常给与极其严厉的惩罚。张献忠率大军长驱入川,以为这些知识分子必定会望风归顺,凭一纸檄书足以让他们俯首听命,因而除了武力,他没有用别的策略来缓和他与前朝士绅们的对抗,搜求仕宦及起送卫所世职,皆杀之。仅仅在《蜀龟鉴》一书中,我们便看到如下事例:致仕按察祖浩正衣冠,骂贼以死;致仕大理寺正王秉乾骂贼死;新繁诸费经世与贼将有旧,欲官之,以坚辞见杀;汉州诸生陈元鹏,贼执不屈死;举人江禹泽妻陶氏偕妇张氏携手骂贼死;诸生刘昌祚以不屈死……张献忠及其农民军所采取的极端措施非但没有使矛盾平息,反而将之激化。张献忠本人的偏激情绪是导致这种无辜滥杀的直接原因。张献忠作为大西军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如果不是一开始就进行肉体消灭,而是采取一种缓和的策略,相信情况会好得多。
相关参考
1902—1907年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20世纪初期世界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光荣孤立政策”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英国所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18
外交部27日就中方在朝中边境架设临时浮桥表示,中方提前通知此事,而韩方就此强调安理会涉朝决议的重要性。> 据韩联社10月27日报道,韩外交部称,中国已通过外交渠道提前通知韩方将在朝中边境图们江上
“光荣孤立”不如广交朋友——《英俄协议》签订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它“世界工场”的工业垄断地位和别的商业霸权,以强大的海军为后盾,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参加欧洲敌对势力的任何一方,以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
从孤立主义到抗击法西斯——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罗斯福总统签署《租借法案》1941年3月中旬,伦敦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饱受战争之苦的伦敦居民,脸上第一次绽开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为什么高兴呢?原来他们得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项羽(指受到各方攻击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项羽(指受到各方攻击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大家应该都知道四面楚歌是一个成语,比喻某人遭受到了四面八方的攻击,处于孤立无援的
公元979年,刚刚站稳脚跟的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统帅宋朝精锐力量40多万,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北伐。此战的目的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当年坑爹的石敬瑭把这片领土送给了辽国人,中原王朝从此失去了战略屏障。因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克萨哈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病危,遗诏立皇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
文/亚洲的决裂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胜利,让英国决定放弃大清,挑选日本作为其在远东的盟国,以遏制俄国的野心,此后一段时间内日本与欧美国家进入蜜月期,但随着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日益膨胀,令其在欧美世界的外交举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最早在民间点火的人是陈胜,之后华夏大地处处是火光,乱成一团。很多人都知道陈胜点火的过程,可他点着火之后,天下是怎么乱起来的呢?今天我来给大家大概的讲一讲。当年陈胜吴广带着九百多人,在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于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虽然魏蜀吴三家较量了多年,但是,这一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蜀汉灭亡开始被打破。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向邓艾的大军投降。不